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
危害辨识
序号 1.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2. 2.1 2.2 2.3 2.4 2.5 2.6 2.7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 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4大类,如下 表所示。
序号 2.8 2.9 2.10 2.11 2.12 2.13 3. 3.1 3.2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不安全状态分类 起吊绳索不符要求 设备带病运行 设备超负荷运转 设备失修 地面不平 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 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防护用品不符安全要求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照明不足 烟尘弥漫视线不清 光线过强、过弱 通风不良 作业场地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 地面滑 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 环境潮湿 高温、低温
四个方面进行。
1.凡使用产生可燃、可爆粉尘的生产装置、设备,须有防其燃烧、爆炸的安全措 施。 使用可燃粉尘、产生可燃粉尘的反应,须有防止达到爆炸浓度、控制湍动速度、
防静电等措施及辅助装置,要有防止可燃爆粉尘逸散到空间的措施。
2.在爆炸浓度范围内的粉尘作业装置、岗位及其环境,须有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 。 对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的粉尘作业装置和岗位,要严格控制点火源,要落实一系列 控制点火源的安全措施。如装置内有产生静电火花可能,就要严格控制湍流的速度; 粉尘排放口,要有防止外来火种引燃、引爆的措施等。 3.可爆粉尘的生产装置、系统,须有可靠的消除静电的装置。能产生可爆粉尘的 粉碎、研磨、干燥、输送、捕集、滤尘等设备、装置及其有关系统,必须有消除静电 措施,能有效地消除静电。 4.有粉尘飞扬的作业间,须有防止二次扬尘的安全措施。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 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大类, 如下表所示。
序号 4. 4.1 4.2 4.3 5. 6. 6.1 6.2 6.3 7. 8. 9. 10. 11. 12. 12.1 12.2 13. 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手动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用手清除切屑 不用夹紧固件,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物件存放不规范 进入危险场所 进入吊装危险区 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冒险信号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 机器运转加油、检修、焊接、清扫等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忽视使用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不规范 旋转设备附近穿肥大衣服 操作旋转零部件戴手套 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
我们为什么要识别电能危害?
电弧闪光伤害:该工人认为检测带电 设备没有问题……毕竟……电压才 380V!!!
残酷的现实
残酷的现 实
电箱门没 有关闭
在接触了15kV的导线后,这名没 有经验的电工失去了他的手!!!
高位能危害辨识.
我们为什么要识别高位能危害?
残酷的现实
一起惨不忍睹的起重 起故。。。。。青年 被集装箱压扁!
穿系统的能量屏蔽,出现能量意外泄漏,导致系统受到伤害或损 坏,包括人员、设备、环境。这种伤害和损坏超出了人们可接受
的程度.
危险?
危险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物变趋势,就重要性讲,
安全问题是人类生存、活动空间永远处于第一位 的问题。安全问题之所以存在,一方面因为人类
在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有盲区、有无知
生产或生活系统客观存在的不稳定能量或高能量不稳定物质所蕴藏的不
稳定能量未处于系统的有效屏蔽之中,未能按系统确定的方向运移或转 化,出现了能量的意外扩散,从而导致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
的一种系统存在状态,这种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存在状态,称为危害。
危害?
危害有三点内涵:
是强调危害是一种客观存在状态
残酷的现实
工人6米高楼跌下被钢筋穿胸
男子仍在接受治疗,未脱离危险期。
危险化学能危害辨识.
我们为什么要识别危险化学能危害?
残酷的现 实
甲醇泄漏事故!
热能危害辨识.
我们为什么要辨识热能危害?
只有死猪不 怕开水烫
残酷的现实
残酷的现实
粉尘爆炸危害辨识.
我们为什么要识别粉尘爆炸危害?
粉尘爆炸燃烧后图片
2月24日16时河北秦皇岛粉尘爆炸事故致19人死 49人伤
危险能量?
电能
高温物体 (热能)
高位能
机械能 化学能
生物性风险
机器危害点辨识.
机器危害点辨识.
旋转滚轴 旋转滚轴
旋转切刀 输送带卷入口
转动桨
剪切口
动盘齿
飞轮
绞龙
切刀
机器危害点辨识.
我们为什么要防护机器和传送带?
链条和链轮的伤害
原有灵巧的双手
被轧辊撕下的手
残酷的 现实!
被剪床切断的手掌
电能危害点辨识.
不安全行为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 忘记关闭设备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机器超速运转 酒后作业 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 工件固定不牢 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安全装置 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灵 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不固定设备 无安全装置设备
不安全状态分类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 无防护罩 无安全保险装置 无报警装置 无安全标志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电气未接地 绝缘不良 危房内作业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电气装置带电部位裸露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制动装置缺陷 安全距离不够 拦网有缺陷 工件有锋利倒棱 绝缘强度不够 机械强度不够
事故预防与控制
EHS安全手册事故预防和控制篇培训课件
药业公司安监部
什么是安全?
安全含义一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为: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没有伤害
没有损失
没有威胁 没有事故发生
这只是一种表征
安全本质含义为:
一、是预知、预测、分析危险
二、是限制、控制、消除危险
当人们讲到安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研究危 险;当人们提示危险,消除危险的时候,其目的 是要保证安全。 不能预知、掌握、控制或消除危险的所谓平安无 事,是虚假的安全,不可靠的安全;仅凭人们自我感 觉的安全,是危险的“安全”。
是强调这种存在状态是系统能量屏蔽存在缺陷
是强调避免危害状态的根本是强化系统的能量屏蔽功能
风险?
风险有两个要点:
一、是指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事件导致后果的严重性
风险是指:系统客体所面临的一种威胁,这种威胁一旦发生,将导致系统客体受
到伤害,如:投资风险、股市风险等等,对于安全生产,系统论和能量转移论的 的观点认为,所谓风险是: 生产或生活系统所面临的不稳定能量客观存在向稳定状态运移的一种趋势所构成 的威胁,这种能量运移的客观趋势,随时可能击穿系统的能量屏蔽,出现能量意 外泄漏,导致系统受到伤害或损坏,包括人员、设备、环境。
织获得预想科研结果,操作人员和作业者保护
自身生命安全的必须条件。
公司的共同价值观
公司认为:
安全生产是本公司的核心价值
预防全体员工发生意外伤亡,创 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是公司的基本责任。
摘自《王老吉药业公司EHS手册》
公司的安全观
安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事故是有原因的,不是偶然的。 安全需要长期的计划。 安全的工作环境是一个高效的工作环境。 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重要到值得我们去牺牲安全。 安全是一个人的态度。 大多数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安全不能靠别人强加给自己,它需要靠我们自己建立。
味着具备了可能发生事故的苗头。
Your site here
我们应当怎么做?
1、辨别风险和隐患。 2、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避免 事故发生。 3、危险风险超出可容许风险标准 ,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4、危险源风险程度在许可风险 标准范围内,可以对原有控制 措施加强监测和维护。
我们应当怎么做?
机器防护
LOGO
粉尘爆炸条件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 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国内外的
研究成果表明,这些条件一般有三种:
(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 说的粉尘云; (2)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 (3)有火源或者强烈振动与摩擦。 通常认为,易爆粉尘只要满足条件(1)和条件(2),就意
我们应当怎么做?
如果要锁定此设备或对其维修 、清洁,防止未经许可的操作或误 操作而发生人身伤害或损坏机器。
控制危险能源 使能源隔绝
挂牌上锁的基本原则
关闭-锁定/标定 1、通知受影响的员工。 2、切断电源程序。 3、释放存贮能源。 4、安装锁定装置。 5、验证绝缘。 6、悬挂标志 启动-从锁定/标定中释放 1、检查区域和设备 2、通知与起动有关人员 3、取下锁和标签标志
我们应当怎么做?
对于固有的危险源,控制事故的方法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种:
1、消除法——消除危险源; 2、限制法——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资; 3、保护法——进行故障-安全设计(不应优先采用); 4、隔离法——分离、屏蔽; 5、保留法——增加安全系数,减少故障和失误; 6、转移法——转移危险源至无害地带。
什么是安全生产?
宏观上讲,
人类社会经济、生产科研活
动不存在绝对安全。 安全具有严格的时间、空间
界限,具有确切的对象。
什么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
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预知和消除或控制生
产、科研过程的正常运转、避免经济损失和人
员伤亡。 安全生产是人们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理想 状态,是经济组织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科研组
六种典型危害
A: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 人员伤害、火灾等; B: 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 、中毒等; C: 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 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 D: 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 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E: 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 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F: 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 发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