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四首(《欢乐》《雨巷》《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山民》)基础与能力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簌sù簌潺chán 潺颤chàn抖树荫yīnB.寂寥liáo 彳chì亍chù颓圮pǐ篱lí墙C.惆怅chàng 召zhào唤鹧zhè鸪蹲zūn 伏D.蜻蜓tíng 鹳guàn 鸟悄qiāo 然悠yōu 长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可以说王海打假是为了嫌钱,动机不那么高尚,但他的作为毕竟能让制假贩假者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
B.张大千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工作组来到村里不分青红皂白,把农民地里的蔬菜全部毁掉,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05年浙江卷)A.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D.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4.下面对本单元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何其芳的《欢乐》洋溢着一种青春的热情,感受敏锐独特,格调明朗活泼,用词精致朴素,富于色彩感和音乐感.B.戴望舒的《雨巷》有法国象征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的痕迹,善于用象征手法抒情,追求诗的意象的清晰和含蓄。
C.《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的写作手法实虚相间,整体上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歌的语言特点自然清新、亲切生动。
D.《山民》中的“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他”也是被针砭的对象。
5.关于“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艾青),是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是诗人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能为读者所感知的具象。
B.创造意象时,要尽量少用陈述语、推导语,而尽量多用意象语,即具有具象感、新颖感的语言。
C.写作诗歌要尽量避免通用意象,多用独创意象或非独创意象.D.大景与宏伟的意象搭配,小景与渺小的意象搭配;乐景与甜美的意象映衬,哀景与忧伤的意象映衬.6.在下面两幅漫画中任选一幅,根据画面的内容意境,为它拟一个标题,要求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漫画的意蕴。
(在15字以内)(甲) (乙)答:7.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别含有递降关系。
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2004湖北卷)祖国是一座花园,仿写: ______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8.文学常识填空:⑴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20年代末开始写诗,是30年代派的重要诗人。
诗集有等,散文集有等。
⑵“雨巷诗人” ,浙江杭州人,是现代诗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
1928年发表《》一诗,一举成名.出版的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四部。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4题。
欢乐何其芳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9.填空:在这首诗里,诗人从、、、、等不同角度,描写了“快乐”。
10.诗歌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快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
请结合诗句对其比喻及其效果作一点具体说明.答:11.诗人自己对这首诗这样解读,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你怎样理解? 答: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2.简要分析第二小节在思想感情上的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运用。
答:13.《雨巷》诗首尾两节只有两个字不一样,请具体分析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及艺术效果。
答:14.对《雨巷》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正是“风雨如磐”的社会的缩影。
B.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但又不断探索着、追求着的知识青年。
C.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丁香姑娘,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D.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绝望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20题。
网赵丽宏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网住大陆,也网住海洋……幸好,那并不是真的,否则,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呵,在我清醒的视野里,大海,是那样的自由和宽广,任你遨游,任你飞翔!网哟,它应掌握在我们手中,撒出去,为祖国收起宝藏!15.填空:(1)诗歌的开篇,作者面对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织成的“巨大的网”,神思忽动,浮想联翩:由的“网”延伸到的“网”,由的“网"延伸到的“网”。
(2)这篇文章通篇运用了的手法。
“为祖国收起宝藏”在全诗末尾,起到了的作用。
16.读到“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这一诗句,你会有哪些联想?答:17.诗歌由“网”而起,又由“网”而落,首尾照应,但又不是简单重复。
请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答: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18.“你"与“我”,谁是“看”的主动者?为什么?答:19.人与人之间的“远”,其实是情感上的隔阂;“近”,是情感上的亲密。
那么,为什么“我”会猜想“你”在情感上对不同的对象有亲疏之分呢?答:20.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朦胧诗,很费猜想,有一位评选家把这首诗理解为爱情诗:表现着爱情还不够巩固的一对青年男女之间彼此的惶恐不安。
那么,你眼中的《远与近》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歌呢?答:【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B(A树阴;C蹲dūn; D悄qiǎo)。
2.C (骨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着手成春: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不分青红皂白: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 3.D(A.“服用”与“含碘量”搭配不当。
B.前后意思一致,不能用“相反”,删去。
C.“进步与否"与“富强的标志”两方面与一方面搭配不当). 4.B(“追求诗的意象的清晰”一语不确,应为“追求诗的意象的朦胧").5.C(“或非独创意象”).6.参考:(甲)缺月挂疏桐望月觅诗情 (乙)杨柳拂溪水小桥母子归7.(分析)第一句的比喻领起下面三句的比喻,构成递降关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喻要合理贴切。
例如:“宇宙是一片神秘的海,/太空就是海水,/繁星是各种各样的贝壳,/太阳就是贝壳里的珍珠.”第三、四句不能构成递降关系,第四句比喻不合理,这样就不符合答题要求。
参考例句: “学校是一条大江,/年级组就是大江的一条支流,/班级体是支流中的一湾清泉,我就是清泉中的一滴水珠。
”(此答案符合解题要求,“学校”、“年级组”、“班级体"、“我”层层递降,其他解题要求也符合)8.⑴现代诗《预言》(或《夜歌》)《画梦录》(或《刻意集》、《还乡杂记》)⑵戴望舒雨巷望舒草望舒诗稿(二)课内阅读9.颜色、声音、气息、触觉、嗅觉 10.“欢乐”是什么?欢乐是一种颜色—-“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一种声音——像“芦笛”,像“潺潺的流水”;欢乐是“温情的手”,“爱怜的眼光”,“颤抖”的“心灵"。
抽象的情思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可观、可感、可握、可闻、可触,有它具体的形态、迹象和声响。
欢乐的情感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官而获得体验的,诗人正是根据这种经验,将各种感官打通,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快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并为之所感染。
11.诗人属于那种多血质而又富有艺术感觉的人,又正值青春年少,放声歌唱之余,不时有青春期特有的忧郁情感袭来。
他的快乐是忧郁的快乐,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他善于从悲伤中体验欢乐,能于欢乐中感悟悲伤,因此,他说,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这是诗人的独到体验。
12.上节中以丁香作为整首诗的中心意象,这节中则用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等来反复加强诗人心目中那位“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并且以她“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来展现作者自己的情感。
在艺术手法上,则采用了排比、顶真、双声叠韵回环复沓的方式,构成了铿锵而又舒缓、飘忽而又蕴藉的韵律,具有强烈的音乐性。
13.这两节诗仅第四行所用的两个字不一样。
首节是“逢着”,表明“我,所希冀和追求的目标尚未出现。
这目标就是“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中间五节诗描写了“我"与“姑娘”相逢又离失的经历之后,结尾一节换用“飘过”,表明往事已经过去,但这种经历仍然时时被我回味,在我的记忆中重现。
另外从结构上看,首尾两节的照应使全诗显得工整完满,余韵悠长。
14.D。
(三)课外拓展15.(1)眼前视野外实际思想上(2)比喻或象征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16.提示:诗人不会无端地有这种关于“网”的感受,因为毕竟有过一段“我们只能在网里彷徨”的日子(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文革”那场浩劫),而且是我们刚刚翻过去的那一页历史,所以他虽然没有一个字触及那段历史,但读者仍然可以从诗中探寻到这种有历史感的思考。
在“地图”上看到的经线和纬线是有形的,而那段历史造成的“在网里彷徨”的生活却成了无形的存在,历史不会把它遗忘。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感受。
接下来诗人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要成为“网中奴隶”,而要从网中挣脱出来,享受自由并且要把网变成我们手中的工具,“为祖国收起宝藏”,联想自然且升华主题,“卒章显志”,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