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 “雨巷诗人”的雅号。诗歌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 怖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朋友家中,在孤寂 中咀嚼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 的希望。 3.焦桐 焦桐,本名叶振富,台湾高雄人,当代诗人。曾获台湾学生文学奖。 以《怀孕的阿顺仔嫂》获长诗时报文学奖。著有诗集《蕨草》《咆 哮都市》《失眠曲》等。焦桐曾说过“面对山水,我仿佛见到生命 深刻的启示,又仿佛听闻某种神秘而亲切的召唤,童年般的召唤。” 这种写作心理在《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中得到很好的彰显。
颓(tuí)圮(pǐ)
1.何其芳的欢乐是怎样的欢乐?诗人用怎样的手法去描写欢乐? .何其芳的欢乐是怎样的欢乐?诗人用怎样的手法去描写欢乐? 答案: 答案 从诗歌中我们体会到诗人的欢乐是一种复杂的、细腻的欢乐, 它和忧郁相似,是独特而可爱的。诗人采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将 各种感官通联起来,一起传达对“欢乐”的情感体悟。从视觉、听 觉和触觉去传达欢乐给人带来的愉悦体验,紧接着诗人猜度欢乐之 所由来,也调动了多种感官。所选用的事物都具有美丽、温柔、可 爱的特点,由此形象地描述了诗人面对欢乐时的丰富的心理感受。
(二)字音 二 字音 字音 簌(sù)簌 蔷(qiáng)薇(wēi) 惆怅(chàng) (三)字形 三 字形 字形 惶 籁 簌 天籁 簌簌 徨 皇 惶恐 彷徨 仓皇 婉 惋 宛 凄婉 惋惜 宛如 潺(chán)潺 寂寥(liáo) 颤(chàn)抖 彳(chì)亍(chù) 盟(méng)约
3.《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含义是什么? .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答案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自然之约,从诗歌 中所描绘的烂漫的春景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给人的振奋,诗人将要告 别繁忙的工作,离开城市,到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自由;第二层是 心灵之约,春天勃发的生机、自然界的和谐象征着一种心灵的苏醒 和开朗,诗中的“人间是非”“城市”“老板”代表着生活中的种 种压力和束缚,与春天的约会就是走出心灵的阴天,让心灵重返自 由,重获诗人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何其芳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主要诗集有《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等。何其芳 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 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 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2.《雨巷》中的雨巷、油纸伞、丁香,构成了怎样的审美意境? . 雨巷》中的雨巷、油纸伞、丁香,构成了怎样的审美意境? 答案: 答案 雨巷具有曲折、幽深的特点,巷子本来就少人来往,再加上 飘洒着细雨,巷子更加冷清、寂静,细雨不仅把巷子洗得洁净,还 使巷子增添了朦胧的情韵。 油纸伞是旧时的雨具,具有复古、怀旧的特点,通过油纸伞联 想到撑伞人,应该也是具有古典美的人,油纸伞的出现补充了丁香 姑娘与诗人之间的“相遇”的诗意美和古典美。 丁香,是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在古典诗词里,丁香具有高 雅、美丽、忧郁的特点,如“丁香空结雨中愁”。雨中的丁香更具 有一种朦胧、哀怨的伤感美。 雨巷、油纸伞、丁香三者共同营造了一种寂寞、凄婉、迷蒙的 意境。描绘出了雨中江南小巷一隅的画面,具有传统文化的气息与 古典美。
《欢乐》是何其芳早期的作品。青春时期的何其芳,“成天梦想着 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正是青春的热情和美好的梦想,使他早 期的诗有着各种“欢乐”的颜色。 2.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浙江余杭市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诗稿》《灾难的岁 月》等。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伤感气息较重,因受西方 象征派的影响,诗歌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 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 深挚。
4.《山民》中“他”是怎样的人?怎样理解“他”的象征意义? . 山民》 是怎样的人?怎样理解“ 的象征意义? 答案: 答案 “他”是一个生活在闭塞的山区里的农民,他的祖祖辈辈与大 山作伴,从未走出过大山。“他”有“山那边是什么”的疑问, “他”渴望见到“山那边”的“海”,但“海”的遥远留给他的只 能是“疲倦”和“遗憾”,只好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他”和父辈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他” 象征着安于命运、保守、懒惰的一类人。
4.韩东 韩东,是20世纪60年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以平民化的诗歌与私 人化的小说写作而闻名。被称为“新生代作家”,著有诗集《白色 的石头》。韩东在80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个人化同时又富 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渗入对日常生活的感觉。他主张当 代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情状,并用“口语化”来 改写当代诗歌语言。《山民》可以说是体现了这种主张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