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55一、2009年中英双边贸易概况1、中英双边贸易整体概况中国和英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中英双边贸易始于20世纪50 年代,60 年代平均贸易额为2 亿美元左右,1995 - 2004年,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占英国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
自1999年以来,中英贸易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中英贸易总额在1999年为45.95亿英镑,之后的每年一个台阶,2003年突破了100亿英镑,到2008年达到了282.76亿英镑。
英国目前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和主要目的国,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是英国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受金融危机影响,据英国海关与消费税局统计,2009年中英双边贸易额为515.0亿美元,下降13.7%。
其中,英国对中国出口80.2亿美元,下降12.7%;自中国进口434.8亿美元,下降13.9%。
英方贸易逆差354.6亿美元,下降14.2%。
但双边贸易额今年以来已恢复增长。
(见表1)2、英中贸易差额在英国对外贸易差额主要来源中,与中国的进出口差额高达-354.55亿美元,高出第二名德国122.52亿美元,为英国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占到英国对外贸易得差额总值的22.41%,高出第二名德国7.74个百分点。
3、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情况根据英国海关数据,2009年英国对华出口51.29亿英镑,同比上升5.3%。
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前四大类商品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2009年分别出口25.2亿美元、14.5亿美元、9.7亿美元和9.1亿美元,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1.5%、18.1%、12.0%和11.4%,受金融危机影响,同比下降17.9%、1.5%、3.2%和0.4%。
但皮革制品及箱包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0.7亿美元,增长87.4%。
4、英国自中国进口商品情况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9年英国自中国进口228亿英镑,同比上升4%。
英国自中国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09年进口147.0亿美元、83.2亿美元和66.0亿美元,占其自中国进口总额的33.8%、19.2%和15.2%。
中国是英国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及箱包的最大进口来源地,占据英国同类产品进口市场的30.5%、42.4%、35.7%和43.9%,分别比第二位进口国家高出22.4、29.9、24.4和30.8个百分点。
5、中国与英国互相投资情况30 年来,英国对华投资保持增长势头,为欧盟第一大对华投资国。
据中方统计,截至2001年底,英国在华投资项目3084个,累计实际投资额超过105亿美元,而到2008年9月,英国在华投资累计项目6106个,比2001年翻一番,实际投资153.4亿美元,比2001 年增长了46%。
截至2009年底,英国累计实际对华投资163.7亿美元。
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国,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英国非金融直接投资6.2亿美元。
英国对华投资由能源、制造领域逐步向零售、银行等领域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公司(Shell)积极寻求扩展在华业务。
中国最大的合资项目——Shell与中海油公司的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从谈判到投产历经18年,投资额为43亿美元。
英国商业、金融企业也在华寻求商机,如英国最大零售商特易购 2004 年进入中国,持续发展在华业务。
目前在华有56家超级大卖场,并设立在华采购中心。
在金融服务领域,汇丰、渣打、皇家苏格兰银行等在华业务均有扩张。
近30年来,中国企业对英投资逐步扩大。
上世纪80-90年代,大型国有外贸公司如中化、中粮、国航集团等在英国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
2000年以来,制造业、民营企业如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南汽集团等相继进入英国。
经过30年的稳步发展,在英中资企业已形成银行、保险、贸易、海空运输、电信服务及研发、制造、文化传媒旅游等七大行业群,在英中资企业对外形象和经营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近年来,重大双边投资并购项目不断涌现,其中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总投资额达40亿美元。
此外,我国上汽/南汽集团并购英国罗孚汽车公司,也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二、英国与中国经贸中存在的问题,1)目前中英两国经贸合作,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适应。
2006年,中国和英国分别是世界第4大和第5大经济体,第3大和第5大贸易国,但中英贸易仅分别占两国贸易总额的1.7%和2.8%。
2006年英对华投资仅占全年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1%。
英国对华出口在中国进口总额中仅占1.5%,中国对英出口也只占英进口总额的3.5%,相对于两国经济规模和彼此间贸易投资增长速度而言,双方经贸合作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双边经贸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
今年一季度中英贸易出现了下降趋势。
中国经济虽然呈现一些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3)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随着近几年中英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作为欧盟大中英经贸现状分析【文章摘要】英国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的经贸关系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
目前,英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又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投资目的国,两国贸易关系发展迅速。
中英双方加强对话与合作,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对促进世界经济早日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中国;贸易杨一雪 张晓琪 北京师范大学 100875》转54页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均持有较高的存量。
4、产业投向分布严重不平衡。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涉及的行业几乎遍布各个经济领域,但无论是合同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在三大产业的投向分布都严重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始终高度集中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略有发展但仍显不足,第一产业吸收外资的比重非常小。
2008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比重分别为1.9%,73.5%和24.6%。
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始终维持着1%左右的极低的比重。
第二产业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从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制造业是吸引外资的焦点,2008年我省制造业利用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占第二产业的95.5%。
第三产业是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新兴领域,近年来呈稳步攀升的态势。
外商直接投资的这种结构性倾斜在推动江苏省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可能加大三大产业间的结构偏差,不利于我省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三、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一)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在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加强利用外资的产业政策导向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把外资引向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引进的外资必须有助于省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江苏省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往第一、三产业延伸。
对于第二产业,政府应该根据我省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信贷增加外资持股比例等经济手段,引导外资投向重加工业尤其是装备工业部门的投入,相应地减少对消费品工业的投入。
江苏引进外资工作的重点要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转变到注重外资的水平和质量上。
积极引导外资进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部门,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领域。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努力实现利用外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投资环境建设投资环境是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一切因素的总称,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平的投资,才能保证投资主体的经营活动有利且可以正常进行,才能保证投资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投资硬环境建设,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在投资软环境上,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
第三,政府应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有意识地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行为。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指导服务,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向、区域投向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加以引导和规范。
(三)加强本土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水平随着外资量的不断增加和技术外溢效应,省内企业应逐步从依靠资本投入走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活动,对所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本地化,将其与现有的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地累积自身技术能力,形成本土化的技术结构。
本土企业要取得技术的根本性突破,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其自身的研发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研发合作,参与国际生产网络,与外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大内外资企业人员之间的流动,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指导,从而保证本土企业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
四、结论当前,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比较优势的不断显现,外资不断涌入江苏。
尤其是近十年来,全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与实际金额均显著增长,投资领域由一般加工项目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扩展,投资来源地日趋多元化,呈现出日益优化的投资格局。
要进一步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经济的推动作用,就必须积极引导外资的产业与区域投向,完善利用外资的政策法规,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与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1、康逸:中英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中华工商时报》,2009 年5 月14 日。
2、徐清军:中英经贸:“破冰者”精神的延续,《国际商报;三十年全球大变局欧洲篇》,2008 年12 月18 日。
3、夏义善:中俄关系57年的回顾与展望,www.eastday.com ,2006年3月13日。
4、英经贸合作简介,中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网站。
5. 英国经贸形势及中英贸易关系,商务部网站。
6、英国投资与经贸分析报告,http://www.qdwzb.gov.cn,2010年6月10日。
7、宗建亮:《英国对外贸易现状与中英贸易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8、中国商务部:2010年国别贸易报告。
国的英国在反倾销问题上表示较强硬的立场,也是制约中英贸易的一大因素。
三、加强中英经贸关系虽然中英贸易在近年来发展良好,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因此,如何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加强两国合作互利,拓展两国合作空间,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1)要加快优化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双向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大力发展两国的技术贸易。
希望双方切实扩大在能源科技、生物、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促进双边贸易的全面、平衡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