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日志

小学数学教学日志

小学数学教学日志——《圆的认识》听课心得
2014年10月13日至17日期间昆明学院“送培下乡”小学数学培训活动在我州州府举行,在活动期间,听取了到了昆明执教老师沈俊杰上的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整堂课展示出了沈老师独有的教学风格:稳重、亲切、严谨。

1、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

课的开始,张老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

找一找交通工具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还让学生想一想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从而引入课题,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操作讨论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张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去找半、直径的特征,解决本节课的知识点,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关注了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

利用折一折、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

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画圆。

利用圆规画圆的环节,张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在巡视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及时指导、纠正。

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的同时,领悟到:半径的长度也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
小。

4、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这一环节,张老师出的判断题比较好。

这些判断题主要涉及圆的特征。

进一步巩固本节知识。

5、前后呼应。

最后,张老师又把课前提出的“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的问题提出来,这时,学生就很容易的知道了其中的道理。

整堂课首尾呼应,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而且很实用的数学课。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是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学习。

1、教学的灵魂——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开放式画圆的情境中渗透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验证、合作交流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各部分名称,体验圆的本质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圆形物体的美及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

与以上三个课例不同的目标是探索圆的本质特征和体会圆形物体的美及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

通过教学实践,本人发现学生有着很强的探索能力,在用刻度尺画圆时,学生能感悟到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虽然在小学阶段不给圆下定义,但是学生却能以“点的轨迹”的思想理解圆的定义,这就是选择用刻度尺这一学习材料画圆的本义所在,事实证明这一新的教学目标统领下的教学视角能使学生真正从圆的定义出发去感悟圆的本质特征。

同时,
在数学文化渗透中学生能感受到圆的美丽,了解到圆的历史,使课堂富有诗意,思维灵动。

2、成功的基石——体验
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数学不再只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

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的研究中自己建构知识,即用刻度尺画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引领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在对话交流中使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正如皮亚杰指出“数学的抽象性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活动)。

”在这堂课中,这位老师就把每一个概念的获得都以数学活动为基础,有着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他把探究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思路、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让体验奠定成功。

3、数学文化应多方面渗透
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在本课实践中,这位老师就力求通过过程与历史两个角度去彰显数学的文化特性。

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是先哲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数学的博大与精深有待我们引领学生通过学习去感受,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有待我们带领学生去领略。

因此,整节课中他选择了最常见的自
然现象和圆形物体、圆形建筑,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在探究圆的本质特征时结合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历史的视野上去丰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圆的应用,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让学生的数学成长与美丽同行。

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学生对圆的历史、圆的美丽有着深刻的感悟,觉得数学课堂丰厚有趣,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学生觉得数学非常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这样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