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讲义:法律法规(4)
从以前的考试看,出题预计占比例为7%。
因为此章为金融基础知识,在备考中,考生需重点把握。
第一节货币基础知识
一、货币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起源与演变
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其他具有相同价值的商品来表现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在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四个阶段,并最终产生货币。
所以,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出现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特殊商品。
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是价值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后,伴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持续演进。
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持续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包括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表现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首先是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但货币又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
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水平。
2.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因为价值是劳动的结晶,商
品生产者通过货币互相交换商品,实际上是互相交换各自的劳动,所以,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使商品的不同所有者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了
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在与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能够是本身有价值的
特殊商品,也能够是不足值或没有价值的信用货币或价值符号。
作为
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商品在质的方
面相同,在量的方面能够比较。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能够是观点形态的货币。
2.流通手段。
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
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第二,不
需要具有十足价值,能够用符号代替。
3.贮藏手段。
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当做独立的
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而保存起来时,就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因为货币
是价值的化身,能够交换任何商品,使它成为财富的代表,人们为了
积累和保存社会财富,便产生了保存货币的要求。
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特点:第一,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第二,必须是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