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
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
3.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4.课程总学时:51总学分:3
5.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6.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一、课程简介
成本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选课,成本会计学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学科的重要中介,不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离不开过去发生或未来发生的成本,离不开对成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离不开科学系统的成本会计。
本课程在重点论述成本核算的同时,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也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为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成本会计继《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了解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认识成本会计对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掌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处理具体成本核算等问题。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1章总论(3课时)
教学内容
1.1成本的内涵和作用
1.2成本的作用
1.3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
1.4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1.5成本会计的对象
1.6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教学要求
理解广义成本与狭义成本的内涵,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马克思的理论成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成本会计演进发展的几个阶段,理解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成本会计的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各项具体任务;理解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含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
会计的对象;掌握成本会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明确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了解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成本会计制度所包括的内容。
第2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3课时)
教学内容
2.1成本核算的要求
2.2费用的分类
2.3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教学要求
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掌握费用按各种标准的分类,以及这些分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费用的各种分类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需要设置的主要会计科月及其用途和结构,以及明细账的设置口径、账页格式和登记方法。
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15课时)
教学内容
3.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3.2跨期摊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3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4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3.6期间费用的核算
教学要求
理解选择费用横向分配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各项要素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的方法以及账务处理过程;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适用情况及优缺点、具体应用,以及在不同方法下的账务处理过程;掌握制造费用的特点以及制造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掌握可修复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及账务处理过程;了解停工损失的会计核算过程。
第4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5课时)
教学内容
4.1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4.2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4.3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本章学习目标:
教学要求
了解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核算和在产品清查核算的基本内容;理解在选择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方法时应考虑的具体条件;掌握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况、优缺点以及具体的分配计算过程。
重点掌握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
第5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1课时)
教学内容
5.1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5.2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和按生产组织特点的分类;掌握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和完工产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影响;理解区分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志。
第6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0课时)
教学内容
6.1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6.2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6.3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教学要求
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一般计算程序及账务处理过程;掌握简化分批法的应用条件、基本生产二级账的作用以及在生产费用分配上的特点;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各种步骤间成本结转的方法以及成本还原的必要性和还原的方法;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广义在产品的含义以及生产费用在最终完工产品与广义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各自的优缺点。
第7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8课时)
教学内容
7.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7.2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7.3标准成本法
7.4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分类法和定额法的特点、计算程序、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及优缺点;掌握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成本的计算;掌握标准成本法的特点,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账务处理,以及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异同;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一种产品成本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结合采用几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第8章其他行业成本核算(自学)
教学内容
8.1农业企业成本核算
8.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
8.3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
教学要求
掌握农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掌握物流企业中运输成本、包装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成本和配送成本的核算;掌握建筑施工企业中工程成本的核算。
第9章成本会计前沿(3课时)
教学内容
9.1作业成本法
9.2质量成本
9.3环境成本
教学要求
了解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概念;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理解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我国企业借鉴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理解质量和质量成本的概念;掌握质量成本的核算、计量与控制;理解环境成本的概念;掌握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第10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3课时)
教学内容
10.1成本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特点
10.2成本报表的编制
10.3成本分析
教学要求
了解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概念;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理解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我国企业借鉴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理解质量和质量成本的概念;掌握质量成本的核算、计量与控制;理解环境成本的概念;掌握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加强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安排部分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和实践教学。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考勤、讨论发言、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70%。
六、教材及学习资源
[1]于富生,黎来芳,张敏.成本会计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第3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出版社,2013.
[3]胡玉明,潘敏虹. 成本会计(第3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4]程明娥.成本会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甘兆志.成本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执笔人:朱力伟审核人:批准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