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二、体会侧面衬托的手法。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教学程序:
读一篇文章我们通常要回答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
一、写了什么:描写对象是小石潭,小石潭有哪些特征呢?听老师给大家朗诵文章,请大家边听边在文中画出表现小石潭特征的词句。

讨论板书:
水尤清冽
全石为底
不知其源
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二、为什么写?
1边听边读,请找出“窗口”段落。

2读第四段,请找出最能表现作者观感的一个字。

3为什么“过清”会导致“去的结果?
(1)“清”在注释里的意思
(2)“清”在文章里有哪些内涵?(到文中找“字”)
4这么幽深静美的小石潭为什么会给作者凄冷忧伤之感而不能久留?
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政治变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是荒凉僻远之地,司马是有职无权之官,对于一个有着经世济用理想的中国读书人,这是极为悲惨的境地。

所以旷野中无人问津的小石潭触动了柳宗元那颗孤独忧伤的心。

三、怎么写的?
出示: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清)袁枚
1默读第一小节。

看看作者心情怎样。

2 第一段共有五乐。

“闻水声”为一乐,你能找到其他四乐吗?
3第二段明写了哪些景物?知道作者在暗写什么?
4水光鱼石来侧面描写水清,还隐藏着一个衬托。

想一想在哪里。

5找出第三段的修辞手法,品一品。

6 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柳宗元遥望那不可知的源头的方向,他内心会有怎样的思绪呢?有人说,柳宗元此时的心绪恰如这溪水曲折缠绵,无法言说,也不能言说。

请再读这一段,体会这一点。

7凄凉忧伤之感读来如此强烈,这和1、2段的“乐”,有关吗?
8说说第4段的句式特点。

体会其表达效果。

9整散结合的句子不仅具有节奏感强、音韵美的优点,还适合来描摹千姿百态的景物,抒写曲折缠绵的情怀。

10找一找最后一段与前文的矛盾之处。

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四、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篇虽然短小却意蕴悠长的精品短制,读出曲折对比,体会孤独寂寞。

(小结)
五、作业练一练
1找出文中一处整散结合的句子赏析。

2文章前两段为什么写“乐”?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