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医学免疫学---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 1、四肽链结构: 2条重链(H链) 2条轻链(L链) 通过二硫键连接成“Y”形结构 组成一个Ig的单体分子
• 人类Ig根据其重链稳定区的分子结构和抗原 特异性的不同,分为五类:IgG、IgA、IgM、 IgD、IgE,其重链分别为:γ、α、μ、δ、ε
为互补性决定区
• 恒定区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 CH和CL,不同类Ig的重链CH长度不 一,同一种属动物中,同一类别Ig分 子C区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 定。
• 铰链区 位于CH1与CH2之间,含有丰富的 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而且易被木瓜 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高变区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IgG、 IgM 、IgA IgD、 IgE。其产生顺序为: IgM→IgG→IgA→IgD→IgE
第三节 Ig的生物学活 性和各类Ig的主要特性
一、Ig的生物学活性 1、特异性识别、结合 相应抗原 2、激活补体 3、结合Fc受体 4、通过胎盘IgG
VH VL
CH1
CL
CH2
CH3
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
• 1)与吞噬C表面Fc受体结合:
• 细菌等颗粒性Ag
+
促吞噬
IgG→通过其Fc段与吞噬C表面FcR结合
• 2)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带有相应Ag的靶C(如V感染C、肿瘤C)
+
杀伤
IgG→通过其Fc段与NKC、MΦ等C表面FcR结合
• 3)与肥大C和嗜碱粒C表面Fc受体结合:介导I 型超敏反应
• 名词解释:
–抗体 免疫球蛋白
• 在五类Ig中血清含量最高的是
;
能通过胎盘的是
;具有亲细胞性
的是
;在粘膜局部发挥重要抗感
染作用的是
。
• 检查哪种特异性抗体有助传染病的早期诊 断
A.IgA B.IgM C.IgG D.IgE
•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 得到两个相同 的Fab段和一个Fc段。
• Fc: fragment crystallizable • Fab: fragment antigen binding
J链和分泌片
• J链 J链是一条多肽链,富含半胱氨酸,由 浆细胞合成。
• 分泌片 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以非 共价形式结合到二聚体上,并一起被分泌 到黏膜表面。对分泌型IgA具有保护作用
Ab-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 脐带血中IgM升高,提示有宫内感染(如
梅毒S、风疹V、巨细胞V) • ABO血型的天然抗体-造成血型不符输血
反应的重要因素
三、IgA
• 分为血清型(单体)和分泌型(双体),分 泌型IgA(SIgA)是主要的免疫抗体。
• SIgA:主要存在于初乳、唾液、泪液及黏膜 表面的分泌液中。 –功能:是机体粘膜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排除病原M、有害Ag、致癌物等-局部抗体 –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 –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
清中有一种能中和外毒素的物质,
当时称为抗毒素,即现在的抗体.
1891年Behring用抗白喉外毒 素的免疫血清治疗白喉患者获得成 功
1901年获第一届诺贝尔医学奖
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识别抗 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 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具有免疫功能。
主要存在于血清 中,是介导体液 免疫的重要免疫 分子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学 1、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习 2、掌握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 目 能。 的 3、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
能区及其功能、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4、了解抗体的人工制备。
1890年,德国Koch实验室
以毒攻毒!
Behring和Kitasato:
白喉毒素注射gp,成百
白喉杆菌外毒素免疫的动物血 只死亡,2只侥幸活
四、IgD
• 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 • 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膜结合型
IM(mIgM),后来出现mIgD,它的出现为B细 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五、IgE
含量极少。 反应素--参与I型变态反应。 由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固有层浆细
胞产生。
• 亲细胞: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结合。
小结
• 轻链可分为两型:κ、λ型(血清: κ:λ=2:1)
氨基端 抗
VH
原
结
合 部 位
VL
生
CH
物 学
无铰链区 CH 3
羧基端
重链 轻链
二硫键 补体结合部位 Fc受体结合部位
免疫球蛋白(IgG)基本结构图
• 可变区(V区):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氨 基酸序列在每一种抗体都不一样
调理作用
二、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一)IgG
• 在人血清含量中最多。半衰期约为23天。 • 唯一能通过胎盘,新生儿抗感染重要因
素 • 是抗菌、抗毒素、抗病毒主要组成 •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Ab • 激活补体:调理吞噬、ADCC作用 • 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
二、IgM
• 占血清Ig总量6%,为五聚体、巨球蛋白。 • 最早产生的Ig,初次体液IR最早出现的
• 恒定区(C区):来自同一种动物的各种 抗体之间都是相同的
可变区
恒定区
• 可变区
根据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
分为可变区(V)和恒定区(C)。 比较不
同抗体V区的氨基酸序列,发现VH和VL各
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特别易
变化,这些区域称为高变区。三个高变区
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也称
活化B细胞 (Activated B cell)
浆细胞
免疫球蛋白
(plasma cell) (Immunoglobulin
(Ig)
免疫球蛋白
•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 的球蛋白。(化学结构)
• 所有Ab均是Ig,但并非所有Ig都具有Ab活 性,如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抗蛋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