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文标题,动宾篇一:转发公文标题的写法转发公文标题的写法公文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转发类通知的标题,一般也由“发文机关+关于转发+原文标题+文种”组成。
但实际办文中,有省略发文机关的,也有省略重复介词的等等。
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农村卫生机构改革与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办发20xx26号)。
在转发式通知中,经常会遇到转发的层次较多的情况,这时标题中“关于”、“转发”、“通知”反复在一个标题内多次出现,十分累赘,让人读起来别扭,理解起来困难。
为使标题简练、流畅,方便理解,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1.省略法。
一是省略发文机关名称。
二是省略介词“关于”或文种“通知”。
当原文标题中有“关于”一词时,且文种为通知,标题可拟为“转发+原标题”。
如转发××水利委员会关于激励创新办法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办[20xx]2号)。
被转发的文件文种不是通知时,还要加上通知。
三是省略被转发文件联合发文机关名称,只在正文里列出各个联合发文机关。
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31号)。
2.替代法。
有的文件标题很长,采用省略法拟制标题仍然很长,可用发文字号作为新拟标题的事由,以替代原文标题。
如[20xx]2号文件的通知>>(××监[20xx]6号),倘若不如此替代省略,拟制的标题就应是转发监察部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强对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监察的通知的通知。
但用替代法拟制标题让人不容易一眼看出发文事由,也可用发文字号加事由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如>(×政办发[20xx]41号),既避免了冗长,又标明了事由。
3.直转法。
如果上级的文件,到本单位时已经经过了三、四层转发,这时可以直接转发初始发文单位文件,不要间接层层转发。
4.简称法。
在系统内部行文,可使用规定的规范化简称。
一是省略法。
当批转、转发、印发(颁发)原文标题中已有“关于”一词时,新拟标题可省略介词“关于”和文种“通知”,如(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加速发展淡水渔业的报告)。
当原文标题中没有“关于”一词时,新拟标题新拟部分中再加介词“关于”。
但在“关于”和文种的省略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当新拟标题的新拟部分无介词“关于”时,标题新拟部分不可带有文种。
如转发省民政厅党组关于积极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报告的通知;转发xx市政府关于惩治贪污、受贿罪和惩治走私罪的两个补充规定的通知,以上二例最后“的通知”三字应删去。
因为这种标题属动宾结构式标题,“转发”为动词,以原文标题为宾语而组成。
如再加上文种,不仅不合语法,且易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即:不知批转或转发的是“报告”、“规定”还是“通知”了)。
第二,当新拟标题中新拟部门有介词“关于”时,文种不可省略,如(xx关于颁发四川省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这类标题属介词结构式标题,不可拟成xx关于颁发四川省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二是替代法。
当采用省略法也无法避免“转发”、“关于”、“通知”的重复出现时,即可用发文字号作为新拟标题的事由,以替代原文标题。
如xx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发[1989]12号文件精神的通知,倘若不如此替代,新拟制的标题就会变成:(xx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的通知),又是一个标题中出现两个“关于"和两个“的通知”。
采用替代法时,要尽量不搞“迷宫”,在标题中最好标明事由主旨,让人一目了然。
如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发[1987]21号文件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干部出国问题的通知(川发(1987)28号),这样的标题就很好,即避免了重复出现“关于”和“的通知。
问题,又标明了事由主旨。
三是直转法。
当某一重大问题,中央发了文件,省委转发,市委转发,县委还要转发时,标题就更难拟制。
采用省略法、替代法均不合适,这时可采用直接转发最上一级文件的办法。
如xx省委就社教工作发了通知,某市委转发后,某县委又需转发,这时就可采用直接转发省委通知的办法,将标题拟成转发xx省委关于抓好社教工作的通知。
如若上级在转发它的上级文件时,均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落实意见,则可将上级的转发意见连同最上一级文件作为“附件”附在正文之后,主题词之前;当上级转发最上一级文件时,没有提出具体意见,则不必将中间级转发文件附上,可在导语中说明,也可不提及。
学习体会一、省略法(二)格式:新拟文单位+转发+文号+事由主旨。
(二)例子:1、省略发文机关名称。
2、原文标题中有“关于”,新拟标题可省略“关于”和文种(1)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加速发展淡水渔业的报告(2)自贡市人民政府转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发展淡水渔业的通知3、新拟标题中新拟部门无“关于”时,标题新拟部分不能带文种(1)自贡市人民政府转发省民政厅党组关于积极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报告(2)自贡市人民政府转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惩治贪污、受贿罪和惩治走私罪的两个补充规定4、新拟标题中新拟部门有“关于”时,标题新拟部分必须带文种(1)自贡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四川省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5、转发文件联合发文机关,可省略,在正文里列出。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的意见的通知(三)特点:二、替代法(一)格式:1、新拟文单位+转发+文号+事由主旨+文种,2、新拟文单位+转发+文号+文种。
(二)例子:1、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xx]38号文件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的通知;2、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xx]38号文件的通知;3、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发[1987]21号文件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干部出国问题的通知;4、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发[1987]21号文件的通知。
(三)特点:1、一般转发的标题较长2、通常在两级政府间转发时使用(国家与省,省与市)三、直转法(一)格式:新拟文单位+转发+最上级文件事由主旨+文种(二)例子:1、中共富顺县委转发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抓好社教工作的通知(1)中间级转发时有具体意见的,将中间级的转发意见作“附件”;(2)中间级转发时无具体意见的,可不提及,也可在导语中说明。
(三)特点:1、层次较多,一般有中央、省、市、县。
篇二:公文标题公文标题一、标题不全。
完整的、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内容)+文种(公文种类)构成,即人们常说的“三要素”。
20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三章第十条第六款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范,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问题有三种:一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
一些基层部门没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文件标题,如:《关于上报20xx年党支部工作要点的报告》,文件报上来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
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为避免公文标题累赘,有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二是随意省略事由。
如《××旗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
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国务院、法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
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
如《××局关于召开全市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事由有误。
“事由”是公文标题的核心,标题的好与不好主要看事由写的是否正确、清楚。
事由一般由“关于(介词)+词组或短语”构成。
这方面经常出现问题,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介词“关于”应用未用。
如《××局××局××局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带头人生活待遇的通知》,标题在发文机关和事由之间缺少了介词“关于”,让人容易产生歧义。
以三个机关联合发文,其办文意图应是向当地的所有单位,但也可以理解为只是面向办文的几个单位,所以应补上介词“关于”。
二是动宾搭配不当。
如《××中学关于进一步搞活校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的试行办法》,这一标题的中心词为“试行办法”,其限定部分为“关于”引导的介词词组,“进一步搞活校办集体企业有关政策”,“搞活”的宾语是“企业”而不能是“有关政策”,“有关政策”紧接宾语之后,则需要另有一个动词与之搭配,因为“政策”只能是贯彻执行,而不能是“试行”,“试行”的只能是“办法”而不能是“政策”。
三是缺少内容。
如《关于出国考察的请示》,《中共××党委关于认真做好表彰20xx年度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通知》,前一个公文标题因缺少主语而让人费解,到底是谁要出国考察?完整的标题是应在“关于”后面加上“××同志”。
后一个标题是缺少宾语,此标题动词是“做好”,而后面缺少宾语“工作”应给予补上,才比较完整。
三、乱用文种。
文种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20xx 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所确定的公文种类有13类,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记要。
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用来行文。
文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造文种。
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的规定,具有隶属关系的下级单位在向上级单位行文时应用“请示”、“报告”,平行文和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行文应用“函”。
而有些单位却自作主张,随意使用文种,如《××局关于解决办公室的申请》。
很显然,申请不是规范的文种,因此应改成“请示”。
二是混用文种。
如《××局关于购买办公设备经费的请示报告》。
“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