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课件第七章脉管系统
运动解剖学(第三版)课件第七章脉管系统
(一)血管的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口径最小,平均为8um左右,仅能通过一个红细胞,管 壁也最薄,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毛细血管壁薄,通透 性大,管中血流缓慢,有利于血管内血液和血管外组织液进行 物质交换。
注意的是毛细血管在组织内有很多分支,相互连接成毛细 血管网。而分布在肝、脾、内分泌腺等处的毛细血管,管腔扩 大,称为血窦。
肝总A→肝固有A
股A
右颈外A
右颈内A 右椎 A 右腋 A
胸部的动脉
胸主动脉
壁支
营养膈和胸腹壁
脏支
营养心包、气管、支 气管、食管
胸部的动脉
主干: 胸主动脉
壁支: 肋间后动脉,
分支
行于肋沟内。
脏支: 食管动脉分
布于食管, 支气管动脉分 布于支气管 及肺。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
不成对 的脏支
成对的 脏支
壁支
肱动脉: 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到肘窝深处,
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肱动脉分支营养上臂和肘关节。
在肘窝稍 上方,位 置表浅可 测量血压。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肱动脉:
• 桡动脉: 沿前臂桡侧下行。前臂
远端位置较浅,是临床上触 脉部位。分支营养前臂和手。 • 尺动脉:
沿前臂尺侧下行。分支营 养前臂和手。
上肢的动脉
• 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房室传导,使心跳变慢,降 • 低心房心室收缩力,冠状动脉收缩。 • 心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同行。
二、心的结构
心包: 纤维心包:上方与大血管的外膜相连,
下方与膈的中心腱愈合。 浆膜心包:壁层(纤维心包内面)
脏层(心外膜) 心包腔:脏、壁层之间潜在腔隙
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心包的主要功能:减少心跳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保持 血容量的相对恒定、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
2. 下腔静脉系
3. 肝门静脉系
由肝以外的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组成,其主要属支有 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右静脉和胆囊静脉。
胸部血管
胸部动脉
胸部静脉
上腹部血管
下腹部血管
上臂血管
大腿血管
第三节 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 淋巴器官
一、淋巴管道
作用:淋巴管道 是输送淋巴的管 道。 分类:可分为毛 细淋巴管、淋巴 管、淋巴干和淋 巴导管。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营养腹
腔内不 成对的 脏器
肾动脉等营养腹腔内 成对的脏器
营养膈和腹壁
盆腔的动脉
腹主动脉
右
左
髂
髂
总
总
动
动
脉
脉
髂
髂髂髂外内外 Nhomakorabea内
动
动动
动
脉
脉脉
脉
髂总动脉及其分支
髂 内 动 脉 营养盆腔脏器和盆壁
左右髂总动脉 腓动脉
髂外动脉 足背动脉
股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
足底动脉 胫后动脉
肺循环:使静脉血转变 为氧饱和的动脉血,并 排出二氧化碳。
二、血管的形态与分布特征
(一)血管的外形 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二)血管的吻合、 侧肢循环和微循环
毛细血管.mp4
(一)血管的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血管的外形特征
与静脉比较,动脉外形较挺拔,管腔小而管壁厚,管壁平滑 肌和弹性纤维多而丰富,其弹性和收缩性较强;中等动脉因平滑 肌丰富又称肌性动脉,大动脉因弹性纤维丰富又称弹性动脉。静 脉较塌陷,管腔大而管壁薄,管壁平滑肌不发达,弹性纤维也较 少,并有瓣膜配布,管壁弹性和收缩性较差,而外膜较厚且有平 滑肌分布。毛细血管壁薄腔小,行走弯曲并有大量分支分布形成 网状结构,在心肌间多沿心肌细胞纵轴平行分布。
上腔静脉
主要由上半身静脉汇合而成
1.头颈静脉血
颈内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2.上肢静脉血
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3.胸部静脉血
奇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2. 下腔静脉系
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下腔静脉是下腔静脉系的主干, 也是人体内最大的静脉干。它收集下肢、骨盆腕和腹腔内的器官 、骨盆壁和腹壁等处的静脉血(相当于主动脉腹部及其分支所营 养的区域)。门静脉是沟通消化系统的重要静脉。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主干: 颈总动脉 位置:在气管,喉的两侧
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窦
• 颈动脉窦:位于 颈总动脉末端和 颈内动脉起始处 ,为压力感受器 。
• 颈动脉小球:位 于颈总动脉分叉 处的后方,为化 学感受器。
腘窝加垫,屈膝包扎
股动脉
腹股沟中点偏内侧,向耻骨上支压迫
胫前动脉足背 动 脉
胫后动脉
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向深部压迫动脉 内踝和跟结节之间向深部压迫
止血范围
头面部 面颊部 头前外侧部 全上肢 压迫点以下 小腿和足部 全下肢
足部 足部
(二)体循环的静脉
1. 上腔静脉系 2. 下腔静脉系 3. 心静脉系
静脉.mp4
心的静脉回流 冠状窦 ← 心大静脉(与前室间支伴行)
←心中静脉(与后室间支伴行) ←心小静脉
心脏的血管
心 主动脉 冠状动脉 心壁毛细血管
心壁各级静脉 冠状静脉窦
右心房
二、心的结构
心的神经:
• 支配心的运动神经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交感神经兴奋,使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增加,房 • 室传 导加快,心房心室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扩张。
1、上腔静脉 2、主动脉 3、肺动脉 4、下腔静脉 5、冠状动脉 6、肺静脉
1
2
3
6 5 4
一、心的位置与外形
1、肺动脉 2、主动脉 3、上腔静脉 4、下腔静脉 5、后室间沟 6、肺静脉
12 3
6 5
4
二、心的结构
心腔内部结构:
1.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2. 右心房(三尖瓣)
3. 右心室
4. 肺动脉(肺动脉瓣)
心传导系统
• 心壁内有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这种肌纤维缺乏肌原纤维,但 富含肌浆。它在心壁内形成一个系统,称为心传导系统。
• 心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及浦肯
野氏纤维网等5个组成部分。
二、心的结构
心的血管: 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又称前降支、旋支。
→右冠状动脉→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一)血管的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毛细血管
血管
动脉与静脉还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果把伴行的动脉和静脉 比较一下,即可发现静脉外观呈塌陷状,管腔较大,管壁较薄 ,外膜最厚,中膜不发达,小静脉甚至缺乏中膜,因此,静脉 的弹性与收缩
力都比动脉 差;在有些 静脉管壁上, 如四肢的静 脉还具有静 脉瓣,好象 闸门,可防 止血液逆流。
三、肺循环的血管
(一)肺动脉 (二)肺静脉
心肌收缩,心跳.mp4
四、体循环的血管
(一)体循环的动脉 (二)体循环的静脉
(一)体循环的动脉
主干:主动脉起始和行程: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
主动脉
1.主动脉分部 (分3部)
升主动脉
↓ 主动脉弓
↓ 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2.主动脉各部的分支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血管
(一)血管的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血管的分布规律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的一条连续而多级分
支的血管,动脉分支多从人体各大局部的主干上发出,分布到附 近器官。其分支越分越细。
静脉是导血回心的血管,在向心汇集的过程中,其属支越合 越粗。体壁和四肢的静脉有深、浅之分,深静脉多与动脉伴行, 浅静脉侧位于浅筋膜内,一般无动脉伴行。
髂总动脉及其分支
髂外动脉 经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的下 方进入大腿,改名为股动脉。
腘动脉
髂总动脉及其分支
胫前动脉 分布下腿前肌肉, 下降到足背,改 名为足背动脉。
胫后动脉 分布下腿后群肌 及外侧群肌,移行为足 足底动脉。
下肢的动脉
股动脉 ↓ 腘动脉
↓ 胫后动脉 胫前动脉
↓ 足底内
外侧动脉
↓ 足背动脉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 干,向外穿斜角肌间隙,至第一肋外缘 移行为腋动脉。
主要分支: 甲状颈干 椎动脉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腋动脉: 是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在
腋窝内向外下方行走,至背阔 肌下缘改称肱动脉。
腋动脉的分支营养腋窝等处。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颈内V 锁骨下V
头臂V
下腔V 肾V
髂总V 髂内V 髂外V
1. 上腔静脉系
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上腔静脉是上腔静脉系的主干,由 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上腔静脉收集头、颈、上肢和胸部等 处的静脉血,注入右心房。奇静脉是沟通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 重要通道之一。
1. 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第七章 脉管系统
【学习目标】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和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 3、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 4、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与功能以及心的神经支配。 5、了解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结构特点与分布规律。 6、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 7、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足底动脉弓
动脉名称、压迫部位和止血范围
动脉名称
压迫部位
颈总动脉颈外 动 脉
面动脉
喉环状软骨弓两侧,向内后方第6颈椎横突上压迫颈总动脉 下颌骨体表面、咬肌前缘处,向下颌骨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