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脉管系统
左缘支 左室后支 左旋支 → 窦房结支 心房支 左房旋支
左旋支
前室间支
左心房、左室前壁小部分、左室侧壁、
左室后壁大部、左室后乳头肌、窦房结(40%)
右缘支 后室间支→室间隔后支 2.右冠状动脉→ 右旋支 右房支 房室结支 右心房、右室前壁大部、右室侧壁及后壁、 左室后壁部分、室间隔后1/3、左束支后半、 房室结(93%)、窦房结(60%)
右缘支 右旋支
后室间支
3.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
右优势型
均衡型
左优势型
4.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
5.心室壁内血管构筑
(二)心的静脉
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 →冠状窦→右心房 心小静脉 心前静脉
心最小静脉 (Thebesius静脉)
(三)冠状血管的侧支循环
六、心的神经
七、心包
纤维性心包 浆膜性心包
脏层 壁层
1
2
3 上 肢
2.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头颈部
3.胸主动脉 → 胸部 4.腹主动脉 → 腹部 ↓ 髂内动脉 → 盆部
左、右髂总动脉
4
髂外动脉 → 下肢
右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主动脉弓
(一)颈总动脉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 颈动脉小球: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
脑膜中动脉
上颌动脉 上颌动脉
(二)锁骨下动脉
1.椎动脉 2.胸廓内动脉
6.腹壁上动脉
1
3.甲状颈干
4.肋颈干
7.甲状腺下动脉 8.肩胛上动脉
8
5.肩胛背动脉
腋动脉
5
4
3 2
7
胸廓内动脉
腹壁上动脉
肩胛上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
甲状颈干
锁骨下A
1. 胸肩峰动脉 2. 胸外侧动脉 3. 肩胛下动脉
7.胸背动脉
C A:半月瓣关闭后动脉面观 B:半月瓣关闭后切面观
C:半月瓣展开后室面观
(三)左心房
×
左 心 房
左心耳
左心房窦(固有心房)
右上肺静脉 左上肺静脉 左下肺静脉 右下肺静脉
(四)左心室
左心室
• 流出道
(主动脉前庭、 主动脉圆锥、 主动脉下窦)
• 流入道
(左心室窦部)
二尖瓣前尖
1.左心室流入道
腔静脉窦 ↑ (原始静脉窦右角)
固有心房 界沟
腔静脉窦
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有窦 房结,手术时慎防损伤。
界嵴
1.固有心房
右心耳 梳状肌
右房室口
2.腔静脉窦→右心房的入口与出口:
上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下腔静脉口
在右心房的许多
右房室口
部位可见一些直
径小于0.5mm的 小孔,为心最小 静脉的开口
冠状窦瓣 下腔静脉瓣 (Eustachian瓣)(Thebesian瓣)
左纤维三角 左纤维三角
二尖瓣环
主动脉瓣环 主动脉瓣环 三尖瓣环 三尖瓣环
室间隔膜部
二尖瓣环 右纤维三角 (中心纤维体)
右纤维三角 (中心纤维体)
(二)心壁
1.心内膜
2.心肌层
心房肌2层 心室肌3层
3.心外膜
浅层
中层 深层
中层
浅层 心涡
(三)心间隔
房间隔 (房中隔)
膜部 室间隔 (室中隔)肌部 房室隔
右心房内侧壁:
主动脉隆凸 卵圆窝
Todaro腱
三尖瓣隔侧尖 附着缘
冠状窦口 前内缘
Koch三角 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的心内膜深面
(二)右心室
右心室
• 流出道
(漏斗部、动脉圆锥)
室上嵴 • 流入道
(窦部、固有心腔)
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
1.右心室流入道
隔侧乳头肌
乳头肌 后乳头肌
前乳头肌
房室隔:存在于右心房和左心室之间,
为房间隔和室间隔之间的过渡区
四、心传导系
心传导系的构成: 左、右束支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交界区
房室束
Purkinje纤维网
• 窦房结 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 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 房室交界区 位于房室隔内, 其范围与Koch三角一致 由3部分组成: 房室结 房室结的心房扩展部
尺动脉末端
肱动脉
尺动脉
桡动脉
拇主要动脉
掌浅支
肱动脉
尺动脉
骨间前动脉
骨间后动脉
骨间总动脉
掌深支
3.小指尺掌侧动脉 掌浅弓1 4.指掌侧总动脉(3条)→6.指掌侧固有动脉(6条)
掌深弓2 →5.掌心动脉(3条)
5
2 1 4
3
6
掌浅弓
桡动脉的掌浅支 尺动脉 小指尺掌侧动脉
指掌侧总动脉
指掌侧固有动脉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机体防卫功能 内分泌功能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肌性的动力器官 2.动脉:导血离心的管道 3.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场所 4.静脉:导血回心的管道
除软骨、角膜、晶状体、毛 发、牙釉质、被覆上皮外, 毛细血管遍布全身各处
血液循环的途径
组织细胞 主动脉及其 各级分支
营养物质
腋动脉 4. 旋肱后动脉 5. 旋肱前动脉 6. 胸上动脉
8.旋肩胛动脉
1 1 5 4 3 8 7 2 3 2
6
1.肱深动脉 肱动脉 2.尺侧上副动脉 3.尺侧下副动脉
肱动脉 肱深动脉
尺侧上副动脉 尺侧下副动脉
腋动脉
1 拇主要动脉
2
肱动脉
1.桡动脉 掌浅支 桡动脉末端 骨间总动脉 2.尺动脉 掌深支 掌 深 弓 掌 浅 弓
器官内动脉分布与器官的构造有关
一、肺循环的动脉
上 左肺 下动脉 肺 泡 毛 细 血 管 上 左肺 下静脉
肺 右 心 → 动→ 上 脉 室 干 右肺 中动脉 下
上 右肺 下静脉
左 →心 房
动脉韧带 动脉导管
二、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
左冠状动脉 1.升主动脉 右冠状动脉 → 心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即右后半月瓣)
3
主动脉瓣
流出道
三、心的构造
(一)心纤维性支架(心纤维骨骼)
心纤维性支架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的
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心纤维性支架包括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纤维环 (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 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和瓣膜间隔等
肺动脉瓣环 圆锥韧带
二尖瓣环 前乳头肌 二尖瓣前尖 二尖瓣 二尖瓣后尖 后乳头肌 (左房室瓣)
前外侧连合
二尖瓣环 二尖瓣 二尖瓣复合体 腱索 乳头肌
后内侧连合
左房室口
2.左心室流出道
主动脉瓣环
1.右冠状动脉半月瓣(窦) 主动脉窦 (即前半月瓣) 2.左冠状动脉半月瓣(窦) (即左后半月瓣)
主动脉瓣
2
1
主动脉口 3.无冠状动脉半月瓣(窦)
房室束的近侧部
最重要的次级起搏点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Purkinje纤维网 左束支呈扁带状, 短而分叉早
右束支呈圆柱形, 细长而分叉晚
五、心的血管
(一)冠状动脉
心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
1.左冠状动脉
左室前支
前室间支→ 右室前支→左动脉圆锥支
室间隔前支 左室前壁及其前乳头肌、右室前壁小部分、 心尖、室间隔前2/3、右束支和左束支前半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1.甲状腺上动脉 2.舌动脉 3.面动脉 颈 外 动 脉 4.颞浅动脉 5.上颌动脉 10.脑膜中动脉 3 6.枕动脉 2 1
9.内眦动脉
9
10
4 5 76 8
7.耳后动脉 8.咽升动脉
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 枕动脉 咽升动脉 面动脉 舌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内眦动脉
颞浅动脉
面动脉
胃大弯A弓
4 5 2
1 3
10.胃网膜左A
11.脾支
肝总A 胆囊A
腹腔干
胃左A
脾A
肝固有A 胃右A 胃十二指肠A
胃网膜左A 胃网膜右A
胃网膜左A
胃网膜右A
胃右A 胃左A 胃短A 胰十二指肠上A 脾支 脾A 肝总A 胃十二指肠A 肝固有A 腹腔干
胰支
胃后A
肠 系 2.空、回肠动脉 膜 6.阑尾动脉 上 3.回结肠动脉 动 脉 4.右结肠动脉 5.中结肠动脉
系 统 解 剖 学
脉管系统
目的要求
了解: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 吻合管、侧副支和侧副循环、动脉吻合。 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熟悉:
脉管系的组成,机能意义以及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 卵圆窝未闭的临床意义。 心壁的结构、心脏的体表投影。 心包形成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终动脉
三、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解 剖 学 基 础 脉 管 系 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位置
• 位于胸腔中纵隔内 • 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
1/3位于正中线的右侧
• 心的长轴与身体正中线
成45°角
毗邻:
• 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 血管,下方:与膈相邻。 • 两侧:借纵膈胸膜与肺
相邻
.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覆
目的要求
掌握: 心血管系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 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和机能。 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
解 剖 学 基 础 脉 管 系 统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