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运动解剖学 李世昌7第七章 脉管系统
运动解剖学 李世昌7第七章 脉管系统
心的静脉回流 冠状窦 ← 心大静脉(与前室间支伴行)
←心中静脉(与后室间支伴行) ←心小静脉
心脏的血管
心 主动脉 冠状动脉 心壁毛细血管
心壁各级静脉 冠状静脉窦
右心房
二、心的结构
心的神经:
• 支配心的运动神经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交感神经兴奋,使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增加,房 • 室传 导加快,心房心室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扩张。 • 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房室传导,使心跳变慢,降 • 低心房心室收缩力,冠状动脉收缩。 • 心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同行。
(一)血管的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毛细血管
血管
动脉与静脉还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果把伴行的动脉和静脉 比较一下,即可发现静脉外观呈塌陷状,管腔较大,管壁较薄 ,外膜最厚,中膜不发达,小静脉甚至缺乏中膜,因此,静脉 的弹性与收缩
力都比动脉 差;在有些 静脉管壁上, 如四肢的静 脉还具有静 脉瓣,好象 闸门,可防 止血液逆流。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颈总动脉及其分支
主干: 颈总动脉 位置:在气管,喉的两侧
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 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窦
• 颈动脉窦:位于 颈总动脉末端和 颈内动脉起始处 ,为压力感受器 。
• 颈动脉小球:位 于颈总动脉分叉 处的后方,为化 学感受器。
第一节 概述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淋 巴 管
淋 巴 结
血 液
毛细 血管
一、血液循环路径
肺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各级分支→ 肺泡壁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内小静脉
→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大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分支→ 全身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 →静脉属支→大静脉→右心房→
4. 肺动脉(肺动脉瓣)
4
5. 肺静脉
6. 左心房(二尖瓣、三尖瓣、 5
肺动脉瓣 )
7. 左心室
2
8. 主动脉
3
8 1
6
4 5
1
7
二、心的结构
心壁的结构: 心内膜:心的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并夹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 构成的。 心肌:心壁的主体,主要由心肌构成。心房肌较薄,心室肌肥厚, 左心室肌最发达。 心外膜:即浆膜心包的脏层,由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含较多的 脂肪细胞。
一、心的位置与外形
1、上腔静脉 2、主动脉 3、肺动脉 4、下腔静脉 5、冠状动脉 6、肺静脉
1
2
3
6 5 4
一、心的位置与外形
1、肺动脉 2、主动脉 3、上腔静脉 4、下腔静脉 5、后室间沟 6、肺静脉
12 3
6 5
4
二、心的结构
心腔内部结构:
1.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2. 右心房(三尖瓣)
3. 右心室
二、心的结构
心包: 纤维心包:上方与大血管的外膜相连,
下方与膈的中心腱愈合。 浆膜心包:壁层(纤维心包内面)
脏层(心外膜) 心包腔:脏、壁层之间潜在腔隙
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心包的主要功能:减少心跳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保持 血容量的相对恒定、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
三、肺循环的血管
第七章 脉管系统
【学习目标】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和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 3、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 4、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与功能以及心的神经支配。 5、了解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结构特点与分布规律。 6、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 7、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足底动脉弓
动脉名称、压迫部位和止血范围
动脉名称
颈总动脉颈外动 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 锁骨下动脉 肱动脉 腘动脉 股动脉
胫前动脉足背动 脉
胫后动脉
压迫部位
喉环状软骨弓两侧,向内后方第6颈椎横突上压迫颈总动脉
下颌骨体表面、咬肌前缘处,向下颌骨压迫 外耳门前方,向颞骨压迫
锁骨中点上方1--2指处,向后下方第一肋骨压迫 肱二头肌内侧沟,向肱骨压迫 腘窝加垫,屈膝包扎
壁支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营养腹 腔内不 成对的 脏器
肾动脉等营养腹腔内 成对的脏器
营养膈和腹壁
盆腔的动脉
腹主动脉
右
左
髂
髂
总
总
动
动
脉
脉
髂
髂髂
髂
外
内外
内
动
动动
动
脉
脉脉
脉
髂总动脉及其分支
髂 内 动 脉 营养盆腔脏器和盆壁
左右髂总动脉 腓动脉
髂外动脉 足背动脉 足底动脉
股动脉
腘动脉
胫前动脉
肱动脉: 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到肘窝深处,
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肱动脉分支营养上臂和肘关节。
在肘窝稍 上方,位 置表浅可 测量血压。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肱动脉:
• 桡动脉: 沿前臂桡侧下行。前臂
远端位置较浅,是临床上触 脉部位。分支营养前臂和手。 • 尺动脉:
沿前臂尺侧下行。分支营 养前臂和手。
上肢的动脉
心脏跳动.mp4
一、心的位置与外形
心脏外形——呈倒置圆锥体, (一尖一底2面3缘;3条浅沟分为4腔)
心底朝右后上方,心尖朝左前下方。 (平对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处)
冠状沟呈环形,将心分为后上(心 房)、前下(心室)两部。
前室间沟为左右心室前面的分界线, 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交点称房室交点。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 干,向外穿斜角肌间隙,至第一肋外缘 移行为腋动脉。
主要分支: 甲状颈干 椎动脉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腋动脉: 是锁骨下动脉的直接延续,在
腋窝内向外下方行走,至背阔 肌下缘改称肱动脉。
腋动脉的分支营养腋窝等处。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腋动脉:
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
心腔及血流方向
上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室壁
二、心的结构
心传导传导系统: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 心房和心室收缩的节律运动。包括:
1、窦房结(起搏点) 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 面。 2、结间束 位于窦房结与房室结 之间 3、房室结 在房间隔下部右房侧心内膜深面,冠状窦口的前 上方。 4、房室束 左右束支及其终末分支。 5、浦肯野氏纤维网 在心内膜下,分布于心室肌。
肺循环:使静脉血转变 为氧饱和的动脉血,并 排出二氧化碳。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mp4
静脉血液循环.mp4
二、血管的形态与分布特征
(一)血管的外形 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二)血管的吻合、 侧肢循环和微循环
毛细血管.mp4
(一)血管的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血管的外形特征
与静脉比较,动脉外形较挺拔,管腔小而管壁厚,管壁平滑 肌和弹性纤维多而丰富,其弹性和收缩性较强;中等动脉因平滑 肌丰富又称肌性动脉,大动脉因弹性纤维丰富又称弹性动脉。静 脉较塌陷,管腔大而管壁薄,管壁平滑肌不发达,弹性纤维也较 少,并有瓣膜配布,管壁弹性和收缩性较差,而外膜较厚且有平 滑肌分布。毛细血管壁薄腔小,行走弯曲并有大量分支分布形成 网状结构,在心肌间多沿心肌细胞纵轴平行分布。
1. 上腔静脉系
由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上腔静脉是上腔静脉系的主干,由 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上腔静脉收集头、颈、上肢和胸部等 处的静脉血,注入右心房。奇静脉是沟通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 重要通道之一。
1. 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系
上腔静脉
主要由上半身静脉汇合而成
1.头颈静脉血
颈内静脉
血管
(一)血管的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2.血管的分布规律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的一条连续而多级分
支的血管,动脉分支多从人体各大局部的主干上发出,分布到附 近器官。其分支越分越细。
静脉是导血回心的血管,在向心汇集的过程中,其属支越合 越粗。体壁和四肢的静脉有深、浅之分,深静脉多与动脉伴行, 浅静脉侧位于浅筋膜内,一般无动脉伴行。
各级动脉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简表
体循环
全身毛细血管
营养物质 代谢产物
各级静脉
主动脉
氧气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上、下腔静脉 冠状窦
左心室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肺泡壁毛细血管网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一、血液循环路径
体循环:以含氧高和营 养物质丰富的血液营养 全身各处组织,使动脉 血转变静脉血,并将代 谢产物运回心。
胫后动脉
髂总动脉及其分支
髂外动脉 经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的下 方进入大腿,改名为股动脉。
腘动脉
髂总动脉及其分支
胫前动脉 分布下腿前肌肉, 下降到足背,改 名为足背动脉。
胫后动脉 分布下腿后群肌 及外侧群肌,移行为足 足底动脉。
下肢的动脉
股动脉
↓ 腘动脉
↓
胫后动脉 胫前动脉
↓ 足底内 外侧动脉
↓ 足背动脉
肝总A→肝固有A
股A
右颈外A
右颈内A 右椎 A 右腋 A
胸部的动脉
胸主动脉
壁支
营养膈和胸腹壁
脏支
营养心包、气管、支 气管、食管
胸部的动脉
主干: 胸主动脉
壁支: 肋间后动脉,
分支
行于肋沟内。
脏支: 食管动脉分 布于食管, 支气管动脉分 布于支气管 及肺。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
不成对 的脏支
成对的 脏支
腹股沟中点偏内侧,向耻骨上支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