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08年,多个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陷入颓势,唯独国内饮料行业却异常热闹,国际饮料巨头纷纷看好并加紧拼抢中国市场。
从2008年9月至今的几个月里,受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引发的连锁影响,统一、康师傅等动作频频,而全球第二大巨头百事可乐宣布投资中国10亿美元后,却一直未见实质性动作。
有消息称,百事可乐避开广东加多宝,私下与王老吉药业谈合作,介入条件仍在洽谈中。
百事可乐如若染指王老吉品牌,将有可能以此阻击可口可乐,图谋未来更大的增量市场。
这一动向也引起了我们注意,并决定在新形势下重新对凉茶行业予以整体关注。
200亿只是个开始
据调查,早在2007年,凉茶饮料销售量总计就突破了500万吨,取代可口可乐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软饮料。
2008年,凉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2007年上升48%,突破200亿元。
而世界饮品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张大千说:对整个凉茶市场来说,目前也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
凉茶市场的前景不可估量,200亿只是个开始。
行业协会预测,未来三年凉茶将保持近50%的增长,特别是包装凉茶,势头会更劲。
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介绍,放眼整个饮料市场,凉茶已成长为增长最快的第一大类,依此估算,2010年凉茶的年销量有望增至2500万吨,超过可口可乐的全球销量,成为全球第一大饮料类别。
如今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转变很快,相应的,饮料健康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随着凉茶市场的井喷式增长,在国内巨大的内需支撑下,凉茶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化,凉茶完全有可能守护500亿元的大市场。
健康功能潮将助力凉茶行业持续攀升
为何有着百年历史的凉茶,会突然聚集如此强劲的爆发力呢?我们在调研后发现,凉茶消费,已开始深入人心。
凉茶的最大特点是重复消费与重度消费,一位重度消费者,每月可以喝50罐。
凉茶的最多人群体群是消费力最高的中青年,一位重度消费者,每月就花200元。
凉茶消费已形成心理依赖和口感依赖。
一位重度消费者,至少带动8个人。
现在喝凉茶不是夏天才喝,四季都能喝,冬天照样喝,凉茶消费已经没有季节区分了,而且一天喝几罐,随时喝,早晨起来不存在上不上火的问题,而是身体舒不舒服的问题,只要感觉状态不好、身体不顺就喝凉茶。
很多人因此成为重度消费者,早中晚各一罐,而且喝凉茶显得有档次、有品味,已经悄然成为健康时尚的代名词。
针对这股凉茶消费热潮的形成,我们在与国内数家凉茶企业负责人沟通后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2、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迅速提高;3、凉茶以饮料而非药品的面目出现;4、凉茶成为代替碳酸饮料的新类别。
特别是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4年的禽流感事件,2006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对人们的健康意识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健康饮品越来越易于被人们所接受。
与此同时,饮料巨头碳酸饮品两乐在中国的市场已不断处于下降趋势,再加上乳饮料遭遇行业性重创带来消费转型,凉茶目前已成为饮料健康功能潮的首选。
凉茶作为身体平衡调顺的饮品,具有清热、祛湿、解暑、祛火功效,汇集中医数千年的精华,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凉茶作为文化、功能、流行、时尚、位能、面子消费都很强大的品类,将会在2009年获得更快更猛的发展。
一“王”独大是不正常的
目前整个凉茶市场还处于爬升阶段,王老吉虽然开创并盘活了包装凉茶品类,但还未形成真正的行业垄断。
两广、福建、浙江凉茶市场相对成熟,而在其他区域,凉茶概念还相对模糊,可操作空间很大。
凉茶市场品牌竞争鱼龙混杂。
凉茶行业虽然有近200家企业参与竞
争,但大部分是由两广地区成长起来的凉茶铺发展而来,资金实力小,没有瓶装饮料全面运作能力,缺乏发展后劲。
另外,一些行业外资本投资的企业,缺乏清晰的行业认知,行销策略鲜见创新,目前主要以跟随为主,发展速度缓慢。
尽管从市场占有率和实际销量来看,凉茶行业的第二梯队尚未对王老吉产生足够的威胁,第二品牌、第三品牌的座次也还不明确。
但资深品牌专家谢佩伦认为,凉茶饮料市场一“王”独大的局面是不正常的,必须要打破一“王”独大的局面,最终体现成熟行业应有的三巨头(3R)法则。
行业新军合力破垄
自红罐王老吉品牌全国化以后,每年都有新的凉茶品牌涌现,或是老品牌通过重新包装上市,不断向王老吉的霸主地位发起持续而有力的挑战,如广东的潘高寿、邓老凉茶、福建达利的和其正凉茶等等。
近来,记者在江苏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凉茶行业又添新军。
同样药企背景的瑞年国际与具有百年历史的广东凉茶品牌“金葫芦”强强联合,建立长期战略联盟,运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41号秘方”,倾力打造顺牌凉茶品牌,邀请平民影帝葛优代言,品种覆盖罐装、PET瓶装、利乐纸盒包,是目前凉茶行业品种最齐全的一家企业。
顺牌以“做最好的凉茶饮料”为目标,既有国字头秘方,名正言顺,确保产品正宗,又根据地区消费习惯差异特别研制淡爽低甜配方,降低含糖量,添加杭白菊的淡爽口感,以此区别于传统广东凉茶的浓郁风格。
在江浙部分样板市场第一轮亮相试销中,顺牌凉茶即获得一致好评,被誉为“凉茶中最时尚的口感”、“最顺爽低甜的凉茶”。
顺牌凉茶低调而犀利的市场动作,迅速引起行业的高度关注,并已被王老吉视为重点关注竞品。
顺牌负责人周炜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顺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摘桃,非常感激王老吉的开拓之功。
顺牌的目标不是为了与王老吉争,而是共生共赢,把握和控制消费大趋势,抱团做大、做强、做长凉茶饮料这个大产业与大市场。
中国需要一批走向强大的品牌群,这绝不是一个人、一个品牌的战斗。
有第一,必有第二,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独木难以成林,难以形成大气候。
依品类发展规律来看,一种饮料要成为主流,一定要有品牌方阵才能形成市场合力。
如碳酸饮料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任何一个成熟的产业最终都会形成一个3R法则,即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由三个最有实力的巨头来主导和创造。
不客气的讲,顺牌有成长为巨头的基因和核心竞争力。
谁能脱颖而出成为市场老二?
纵观全国市场,揭竿而起的凉茶品牌数量虽多,但大多偏安一隅,销售跨度局限于广东、福建、海南等少数几个消费比较成熟的省份,推进速度和扩张的魄力都略显不足。
只有达利的和气正在全国上市,但目前只在江西、西北等边缘市场销售尚可,重点消费区域的开发还有待提升。
记者从市场中了解到,2009年春节后,顺牌凉茶将顺着凉茶热销的态势走出江浙,首次进行全国招商,谋求更大的增量市场。
这也是继和其正之后第一个寻求全国布局的凉茶品牌,且其产品定位、诉求点都有别于常规凉茶品牌,无疑将是凉茶行业第二品牌的有力竞争者。
从市场调查和消费者的反馈来看,顺牌的定位非常简单,一个“顺”字,“顺文化”的植入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又直抵核心。
凉茶的功效是:清热、祛湿、解暑、祛火,这些祛了,当然气顺、心顺、身体顺。
顺牌之顺抓住了凉茶祛火顺气的核心本质,既包含了产品的功能利益,能给消费者一个购买顺牌的理由,又超越了产品价值,直接切入了消费者期待更高的心理价值、情感价值及文化价值。
品牌价值占位决定竞争位势,顺牌契合了中国人求顺
的心智,这从根本上超越了所有想通过模仿做第二的对手们。
2008年底,针对食品行业信任危机,国家颁布《饮料通则》取代原来的《软饮料分类标准》,自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取消了功能性饮料类别,这意味着凉茶将不能再进行功能性宣传,任何功能性的诉求都成为过去,凉茶的功能时代已经过去。
而顺牌凉茶将“不改一字尽得风流”,本身的“顺”字就已表达凉茶的功能,再加上“喝顺牌凉茶,今年(天)特别顺”的宣告,凉茶消费的情感时代和心理时代来了。
业内人士指出,越是不顺越渴求顺,低潮之年和危机之年,所有消费都将趋向于心理消费、情感消费、好彩消费这些支撑性的释放性消费。
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功能至上的王老吉,2008年的不顺和危机又会成就谁?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