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1_第九课_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说课稿

9.1_第九课_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9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们学习了上一框用发展练习的观点看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通过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两大关系,揭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用很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以及通过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

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通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矛盾概念的理解,以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原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对哲学上矛盾的概念以及延伸出来的理论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和学法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

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重点说)1、课题引入: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讲授新课:(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

尽可能的简洁,清晰。

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

并及时反馈。

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导引一、本课主要目标1.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3.理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4.理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5.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本课知识网络三、疑难问题解析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

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

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一方面的展开。

第三,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的认识方法。

【例题】下列词汇中,既能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又能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A.望梅止渴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其次应理解这几个成语的含义。

“望梅止渴”虽能一定程度体现联系的观点,但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唇亡齿寒”虽能体现事物普遍联系和矛盾的观点,但发展的观点未能充分体现。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是说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但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体现得不充分。

“吐故纳新”,对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体现得都较充分。

答案为C项。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1)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能够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依存;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这种基本趋势,是由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决定的,正是因为事物的转化总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所以发展表现为确定的方向性。

(2)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有两种情况: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使整个事物得到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第二,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二者都不是孤立起作用的。

毛泽东指出,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题】孟子在《告子下》中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柳宗元在《柳河东集·敌戒》也说:“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这主要说明的是矛盾双方的( )A.相互依存对事物发展的作用B.相互包含对事物发展的作用C.相互转化对事物发展的作用D.相互斗争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解析】事物发展的条件是该事物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统一体,而稳定的统一体得以形成的条件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对立双方的发展都依赖于对方的发展。

孟子和柳宗元说明的正是这个意思,故选A项。

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事物发展,材料表现不明显,不选B项。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方向不是任意的、偶然的,是朝着确定的方向转化的,这个确定的方向就是对立双方各向自己的对方转化而去,在材料中表现不明显,不选C项。

所谓相互斗争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指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斗争性的作用在于能引起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矛盾非主要方面向主要方面转化准备条件,换句话说就是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

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斗争性的作用在于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或旧质事物的破裂、瓦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或新质事物的产生,从而使事物发生质变,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使事物得以发展,材料表现不明显,不选D项。

答案为A项。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1)它是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不仅是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一条主线,而且揭示了世界存在状况的实在内容,是理解辩证法其他问题的一把钥匙。

因此,只有懂得了它才能真正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把握辩证法的实质。

(2)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人类的认识次序,总是先认识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一般事物,从许多个别、特殊的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共同的一般的本质,然后以它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广泛的特殊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已经取得的一般认识,然后再以此为指导去研究特殊事物。

人类的认识运动就是这样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

【例题】“为保障奥运会期间的蔬菜供应安全,为每个蔬菜编入唯一的条形码,即‘身份密码’,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立即追溯到源头。

”北京奥组委为食品安全编蔬菜“身份密码”的辩证法依据是(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析】每个蔬菜的产地、加工、包装、运输、贮藏等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即具有自己的特殊身份。

为每个蔬菜编条形码就是对蔬菜的个性进行鉴别,其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

B项错误,C、D项不符合题意的要求。

答案为A项。

4.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二者外延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