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企业管理专业高级专门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
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祖国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正确地运用本专业知识从事本学科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工作。
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相关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战略管理
本方向从企业管理组织、企业环境与内部条件等方面来研究战略管理思想、理论、战略制定与发展规划、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2、营销管理
本方向侧重研究企业管理当中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分析,市场营销组合,营销战略的制定,国际营销,营销发展趋势等。
3、人力资源管理
本方向侧重研究企业管理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领导与激励,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人员绩效管理,薪酬体系设计。
4、生产与物流管理
本方向研究企业管理中的生产运作和流通、消费环节的流通规律,寻求获得最大空间和时间效用;研究生产运作网络计划和物流全过程策划、管理、规划、设计和物流信息化工作,掌握物流现代化趋势以及相关的物流技术。
5、财务与项目管理
本方向主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筹集和运用资金,配置财务资源;如何进行项目整合、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队伍建设、项目风向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内容。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累计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
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一年以论文工作为主。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两年制硕士生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3学分,培养环节学分7学分(实践教育2学分,学术交流2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补修或免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办理相关手续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
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硕士生入学前三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可以免修免考英语,成绩按照六级成绩登录,取得相应学分。
(一).学位课
1、外国语 3.0学分
2、自然辨证法 2.0学分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学分
4、战略管理 2.0学分
5、管理经济学 2.0学分
6、组织行为学 2.0学分
7、中级运筹学 2.0学分
硕士生入学前三年内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可以免修免考英语,成绩按照六级成绩登录,取得相应学分。
(二)选修课
1.人力资源管理 1.5学分
2.生产与运作管理 1.5学分
3.企业制度 1.5学分
4.中级微观经济学 2.0学分
5.项目分析与管理 2.0学分
6.管理咨询 1.5学分
7.电子商务经济学 2.0学分
8.国际会计 1.5学分
9.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5学分
10. 博弈论 1.5学分
11.企业伦理学 1.5学分
12. 产业组织理论 2.0学分
13.管理信息系统 1.5学分
除上述课程外,经济管理学院其他专业所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可在导师指导下参考“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开设课程一览表”根据需要选课。
(三).跨专业补修课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补修的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可在以下课程中任选2-3门,不少于6学分,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
1、初级宏观经济学
2、初级微观经济学
3、管理学原理
4、市场营销学
5、运筹学(初级)
五、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一学年末提交。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查阅与收集中外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向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作开题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由专家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学术交流: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6次以上课程学习以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至少一次为学生本人所做的学术报告),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审核,登录成绩。
4. 实践教育: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依据《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暂行规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暂行规定》执行。
5.专业外语:硕士生可以通过下面的任何一种方式获得学分。
●在校期间参加外教开设的专业外语课程
●公开发表专业译文
●在国内外期刊或学术际会议上用外文发表论文或宣读论文
●由导师指定翻译不少于6000汉字的专业文章(导师签字并给出成
绩)。
●在学校和学院举行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中担任外国专家学术报告的
翻译。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检查硕士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方面。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1、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科研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
2、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
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研究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3、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应按《中国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规定执行。
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三学期中(12月中旬之前)进行,由本学科专业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者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
5、提倡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文章的奖励参照学院规定执行。
6、按照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