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620501二、修业年限基本年限3年,有效年限2—5年三、招生对象与学历层次(一)招生对象:参加普通高招生考试的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
(二)学历层次:普通专科。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具备企业资源配置、运营管理、组织协调和战略咨询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中小型工商企业中从事中、基层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毕业生应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
爱岗敬业,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毕业生具备专科文化水平,掌握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内审员、营销师等其中1个或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生理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讲究卫生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
五、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七、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中实施“两方向四轮动”的教学实践研究,即组织管理和自己创业两个方向,校内课程实训→校外企业生产实践→校内基地综合实训→校外企业毕业实习四轮动。
九、课程设置 (一)专业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消费心理学、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物流概论、OFFICE 在商务办公中的应用、中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
(二)课程设置及进程安排表3、职业能力拓展课(拓展课,16学分,占总学分10.9%)6、其它实践教学课(必修课,23 学分,占总学分15.7%)(三)各学期课时总数统计表(五)核心课程内容简介1、经济法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济学基础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3、市场调查与预测授课性质:限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与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市场。
4、市场营销学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服务的。
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
5、管理学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旨在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熟练运用管理学知识指导实际管理工作,同时为其他管理类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6、国际贸易实务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实务知识,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并且能按国际规范办事。
7、人力资源管理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用人力资源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树立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观念。
8、经济数学基础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与要求:《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是是现代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经济理论课、工具技能和应用课。
该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三部分。
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经济应用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用数学量化观点解决经济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具备21世纪现代经济管理人才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
9、财务管理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以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0、现代企业管理概论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与要求:《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系统地介绍了企业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常用管理方法,,可为学生将来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其内容有企业管理概述、企业组织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决策分析、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生产现场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税务管理与筹划。
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技能,突出理论够用、能力本位的高职特征。
11、商务谈判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3学分)基本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专门讲解商务谈判概述、商务谈判的组织与管理、商务谈判策略、商务谈判的思维与沟通、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谈判礼仪、推销与推销人员、推销心理与推销模式、顾客开发、推销接近与洽谈、顾客异议处理与成交、推销管理,使学生掌握商务谈判与推销活动的原理、方法、策略和技巧。
12、管理心理学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人的角度出发,了解人在组织行为过程中的复杂心理,从而掌握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运用到的技术方面的知识。
13、物流管理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流与供应链的相关知识,对企业的物流方面的业务有较深的了解。
14、广告策划授课性质:限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主要讲授现代广告原理、广告战略、策略、策划的基本内容及程序、广告媒介的特征及媒介策略、广告创意的要点及平面广告、电视广告创意制作的基本要求及广告法规的基本条款,通过市场企业广告行为分析实践,使学生树立现代广告意识,增强学生在营销实践中的广告策划、表现、创意和控制能力。
15、企业战略管理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以现代企业前沿战略课题为主线,充分运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强调操作性、实战性,并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战略智慧。
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演练,能够轻松掌握战略问题的分析、设计、组织与实施方法,从而能够更好的抓住机遇,把握方向,使企业的发展不断上新台阶,进新境界。
16、会计基础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系统介绍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原则、会计科目和帐户、借贷记帐法、帐户分类、会计凭证与帐簿、帐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基础内容,为考取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和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17、公共关系学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包括所有的公共关系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处理其各类公众的关系的行为。
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具有系统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知识、熟悉现代传播沟通理论和方法,具备调研、策划和创意能力,掌握各种宣传技巧和外交艺术的公共关系专门人才。
18:中小企业管理授课性质:必修学时数:64学时(4学分)基本内容和要求:《中小企业管理》主要内容涉及中小企业的创建、中小企业法定组织形式、中小企业文化与形象塑造、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中小企业的合法经营;是一门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广大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中小企业的创业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成功率和管理绩效。
19、综合实践课(1) 生产实习第2学期末假期安排10周到各类厂家进行社会实践教学。
实践过程接授指导教师安排的技能考核内容及项目,合格者方可记学分。
(2)毕业顶岗实习第5学期安排8周,第6学期安排17周到各类厂家进行分组或分散顶岗或综合实习,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择强化某项或多项职业技术技能训练,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和打好基础,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转岗能力。
十、课程考核与毕业要求(一)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与成绩评定1、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进行考核。
考核分为考试、考查。
考试通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对于教学内容以技能学习为主(占50%以上)、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综合实训课,也可采用半开半闭卷的形式考核,即理论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形式,操作性内容或应用能力内容的考核可采用开卷形式。
考查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开卷、半开卷、现场操作考核等)。
注意引进企业、用人单位参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教学考核实行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实践评价和职业精神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2、课程成绩评定根据学生上课学习纪律、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完成作业和实验实训报告、测验与课程论文、实验实习和期末考核等进行综合评定。
评定标准如下:总分(100分)=期未考核(考查或考试)卷面成绩(占50%)+其中考核(考查或考试)卷面成绩(占30%)+平时成绩(参与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小测验、学习纪律等)(占20%)(二)学生毕业要求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才能取得毕业资格。
1、思想品德考核合格。
2、通过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取得合格证,参加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取得合格成绩。
3、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师”、“内审员”、“营销师”职业工种之一的考试取得合格证。
4、修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教学项目,并按照该专业的规定的毕业生考试及实训要求。
十一、教学实施建议与要求(一)专业师资条件要求1、应有1名副高以上专业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建设工作。
2、应有专业教师13人,生师比不大于18:1;专业教师均要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不低于20%;7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兼职教师比例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