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的资料
一、美国留学期间
二十世纪初叶,当宋庆龄赴美国留学时,中国还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帝制国家。
清朝政府专制腐败,四万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神州大地正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蚕食。
为拯救危亡中的祖国,以孙中山为首的众多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孙中山的积极支持者和资助者。
为培养子女成材,宋耀如决心把他们送到国外去求学。
1907年夏,年仅14岁的庆龄伫立在满州号轮船的甲板上,此刻她的心潮象拍打船舷的海浪一样汹涌起伏。
她就要远离苦难深重的祖国,飘洋过海,到西半球的美国去学习。
她先后在新泽西州萨密特城的波特温学校和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大学学习了长达6年之久。
威斯里安大学的“雄辩家”1908年9月,庆龄进入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大学。
这是一所注册最早而闻名于世的女子大学,开办于1839年。
目前的校舍座落在近郊的山坡上,十几幢红砖墙、白窗棂的三层楼房点缀在绿树碧草之间。
几位1917和1919年毕业的老校友记得二十年代威斯里安大学扩建新校舍时,庆龄曾于1925年捐赠500美元。
以后又于1976年托美中友协的朋友带来一条挂毯,赠给母校,一直挂在学校陈列室里。
她们说,她们虽比庆龄晚几年入学,但在校情况差不多。
学生二至四人住一屋,房间很宽敞,学习室、会客室都很漂亮、舒适,餐厅里有长长的餐桌,师生在一起用餐。
课后弹琴、唱歌、跳舞、演剧、散步。
她们听老校友谈起庆龄是个美丽、文静的姑娘,学习非常刻苦,很热爱自己的国家等等。
当我们提出希望到庆龄学习、生活过的课室和寝室去看看时,她们面露忧伤地说:“庆龄学习过的老校舍离此五公里,1963年被一场大火烧毁了。
那是一幢希腊风格的平顶楼房,1900年在楼前加盖了装饰性的建筑,成为尖顶的维多利亚式楼房。
庆龄是在那边上的学,那时只有文科。
老校舍地处城区,没有扩建余地,因此,从二十年代起在近郊的这片土地上陆续建了理工科等校舍。
”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她激动地撕下满清的龙旗,挂上她父亲寄来的五色旗;她孜孜不倦地学习、埋头写作的情景;尤其是她那颗热爱祖国的心似乎在我们眼前跳动。
在学习室里,当有人发表蔑视中国的言论时,一向温文尔雅的庆龄被激怒了,她用流利的英语驳斥对方。
在一次讨论“历史进程与历史演变”的历史课上,一位美国学生说:“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那些所谓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庆龄立即予以反驳道:“历史确实在不断地变化,盛极一时的中国已经落后,……但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和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决不会被淘汰,……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决不会永远沉睡,……有一天东亚醒狮的吼声必将震动全世界。
”18岁的庆龄,为了祖国的尊严,振振有词,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被人们誉为“雄辩家”。
她不仅在课堂上侃
侃而谈,她还用笔雄辩地阐明她的政治观点。
辛亥革命成功,清朝被推翻,建立了民国。
她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为题,讴歌革命的胜利,抒发她对“四万万人民从极端君主制奴役下解放了出来”的欣喜之情。
她还以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来论证中国必将对世界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代中国妇女》一文中表达了她对妇女的深切关怀,她满怀信心地写道:“人类一半人口的提高不可能不同时提高另一半人类,目前中国正在提倡提高妇女的教育,因此,我们深信,中国将成为世界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妇女也将和男人一样享有同等的地位。
”
二、学成归国以后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1917年 7月,随孙中山离沪赴穗,进行“护法”运动。
1918年 5月21日,第一次“护法”失败,随孙中山离广州,6月26日抵上海。
1920年 11月,粤军攻克广州,随孙中山离沪返穗,再次组织“护法”军政府。
1922年 6月16日,陈炯明叛乱。
勇敢的掩护孙中山脱险。
翌晨转赴黄埔与孙中山会合于永丰舰。
后转居上海。
8月23日,在上海寓所陪同孙中山与李大钊等会晤,商讨国共合作等问题。
1923年 2月,随孙中山再次赴穗。
8月,在永丰舰纪念蒙难一周年。
1924年 6月16日,随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出席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
11月13日,随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离穗北上。
17日经上海。
28日途经日本神户,发表了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演说。
三、抗日战争时期
1941年1月,宋庆龄与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联名致函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愤怒谴责当局发动的“皖南事变”。
这期间,宋庆龄坚持“保盟”工作,直至香港沦陷前乘最后一班飞机去重庆。
到达重庆后,她不顾环境险恶,继续开展“保盟”工作,不计前嫌,宋氏三姐妹牵手共赴困难,支持抗战。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将“保卫中国同盟”改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
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
四、内战时期
1936年底爆发了西安事变,宋庆龄主张国共两党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但是国共再次合作后,她也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
1949年,国共内战即将结束之际,宋庆龄留在了中国大陆,没有和宋美龄、蒋介石一起去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1950年代宋庆龄曾访问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
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她并没有实权,在政治方面并不活跃。
五、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
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
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再次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再次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78年2月第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任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