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03教育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本质

0803教育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本质

其七,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与教育方法的革命。教学方法应从课堂灌输——课后复 习——考试检查,改为自学——课堂辅导——计算机分析与仿真,或实验研究——论 文,使学习过程变为学习、应用、发展的过程。
西方的教育现代性直接以个体的安身为出 发点,对于立命的问题却作为形而上的东西予
以排斥,结果不仅消融了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 也给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许多问题甚至直接威胁到了整个人类的生存。
所以,现代中国的教育现代性的建构,应当从 个体生命的完整认识出发,对于个体的安身立 命问题有个比较圆满的解答。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所以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 有的活动。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四)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定义
➢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 一切活动。
中国的教育现代性在其本质上,将不再是一种培养人的工具, 而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和生命的连接。通过它,个体不仅获 得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将人类过去的生命、现在的生命、未 来的生命都紧紧相连并汇成一股鲜活跃动的生命之流,同时在 个体自我与异己他者之间建立起同感互通的纽带,将由于过度 的个人主义所造就的一个个独立而分散的原子式的个体,组合 成一种熟悉的、亲切的、和谐的整体,使个体拥有生命存在的 充分条件和保障,赋予被孤独和空虚所充斥的生命以充盈的意 义。
教育随笔----我心中理想的教育
怀特海主张,“教育的 本质在于它那虔诚的宗 教性,” 它培养的是受 教育者的一种类似宗教 情感的责任感和崇敬感
教育的本质特性
本质特性即反映事物规律的稳定的、普遍的特性。教育的本 质特性,即贯穿于一切教育之中,从古至今乃至未来,只要教育 活动存在就永远起作用的特性。
简言之,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 升生命质量,这就是我们教育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也是教育现 代性义无反顾的责任。
学用结合: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未来社会, 教育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阅读以下短文, 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育的未来
其一,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培养人才,在于培育德 育、智育、体育、能力、美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教育随笔----我心中理想的教育
三是认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指导,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J.F.Herbart)。他在《教育科学》中指出:“教育的全部工作可 以用一个概念来概括――道德。”这种观点假定,宇宙是有序的,全部现 实(包括人)都应该服从这种设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迪人发现这种设计 并指导其生活与之相适应,而这种指导的源泉就蕴藏在道德中。
四是认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研究,这种观点的主要表是美国哲学家 杜威。他在《民主和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推动社会前进的 实验,然而没有任何人能够先验地得知教育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 哲学尽管可能提供对各种教育实验的评估,但它不是权威性的和指导性的, 即它不能告诉教育工作者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什么,而只是 对教育实践做出评价和判断,换言之进行研究,因为实验才是对一切事物 的最终检验。
其二,教育的价值。A.继承、传播、发展知识的主要途径。B.发展人类民主文明 社会的基础。C.孕育和发展社会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园地。D.提高国民素质。 E.培养未来产业大军、科技人才、社会精荚的基础。F.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和 支柱。
其三,教育的科学性和前瞻性。A.教育不仅应当传授已被认识的科学真理。B.教 育应启发和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致力于新的发展、发明和创造。C.追求教育思 想、方法的科学性。D.面向未来培养人才。F.教育内容应反映人类最新的科学成就。
其四,教育的普及和多样化。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基本人权之一。社会发 展的多样性及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的多样性。
其五,教育的基础化和全球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当代经济全球化,未来人 才流动全球化,决定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全球化。
其六,教育的终身化。人类知识飞速发展,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多媒体数字 网络及网络远程大学等为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 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中国教育的现代性追求,既不能一味 模仿搬用西方现代性的直接成果,也不能 幻想将我们的教育传统作为救治西方现代 性弊端的灵丹妙药。我们惟一所能够做出 的选择,就是重新建构真正属于中国自己 的教育现代性。
我心中理想的教育
——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思考
教育随笔----我心中理想的教育
关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历史上的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认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鼓励,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柏拉图和卢梭。他们认为,教育是一项鼓舞人心的事业,其目的在 鼓励人们成为多才多艺而又富有责任心的公民。柏拉图的《乌托邦》 和卢梭的《爱弥儿》为我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幅以鼓励为目的的理 想的教育图景,但由于这一图景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中不可能得以 实现。 二是认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分析,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在 英国有彼得斯(R.S.Peters),在美国有谢夫勒(I.Schefler),其主 要著作分别是《教育哲学》和《教育的语言》。这些深受逻辑实证 主义影响的教育哲学家们反对充斥于教育中的各种空洞理论,主张 通过语言分析使教育成为一项明晰的和精确的科学事业,因而他们 主张,分析是教育的惟一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国家对个体的制约作用将会越来越间接,制约 的范围也将大大缩小。这就意味着个体存在和 选择的自由权和自由空间不断扩大。
在传统及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个体的生命 存在方式及其质量,基本上都是由外在于个体 的力量所控制和支配的。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之 下,这种控制和支配的权力却让渡给了个体自 身。如何安顿并健康地发展自己的生命,提升 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已经成为每一个个体 不可避免的必然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