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干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什么是Stroop效应和平均误差法测定线段差别阈限
2.分析实验结果,了解测试者注意力和执行力控制的协调性,证明干扰现象的存在。
3.学习平均误差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
【实验项目】
1. Stroop效应
2.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实验设备】
1. 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 维也纳心理测评系统。
【实验结果】
1.Stroop效应测试结果
第一次实验结果
A组(字色一致)B组(字色矛盾)C组(字色无关)D组(字色音义有
关)
反应时平均数680 625 725 701
错误次数0 1 0 0
第二次实验结果
A组B组C组D组
反应时平均数802 751 817 668
错误次数0 1 1 0
实验参数
间隔时间(毫秒):1000
实验总耗时(秒):140
实验次数:16
2. 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测试结果
实验结果
差别阈限(DL) 3
实验总耗时(秒)114
实验参数:
标准刺激长度:100
实验次数:20
实验间隔(秒):1
序号比较刺激位置初始值终止值
1 右81 97
2 右84 100
3 右116 100
4 右94 95
5 右127 108
6 右82 99
7 右119 100
8 右124 107
9 右79 95
10 右79 95
11 左116 106
12 左122 105
13 左80 95
14 左123 105
15 左118 98
16 左121 105
17 左119 100
18 左80 103
19 左127 97
20 左118 102
【分析思考】
请结合测试结果,分析如何对个体进行解读及进行相关心理干预
1.Stroop效应测试结果分析
1.对于实验结果,从第一次实验结果比较来看,本人对于A组字色一致比D组字色无关音义有关条
件下反应时短,可见字义对颜色的判断还是有明显的干扰作用的。
且第一次实结果A组与B组比较,本人的反应时缩短,但出现错误,可知字色矛盾时,干扰到本人的判断。
2.第二次实验A组,B组,C组反应时均比第一次实验长,且B组错误次数较多,可看出当人大声
读出所看到的文字时,也激活了对应字义的反应区,启动了对字词语义的加工,从而影响对文字颜色判断的反应时。
也可证明干扰现象存在。
3.两次实验结果A组与C组相较,本人的C组反应时均较长,又一次证明颜色和语义干扰了本人判
断,证明干扰现象存在。
4.第二次实验与第一次实验结果相差较大的还存在由于实验时有其它干扰因素,当第二次实验时,指
导老师站在本人身后观察,本人明显感觉到紧张,且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错误变多。
5.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测试结果分析
1.实验结果表明本人的差别阈限较小,实验总耗时也较少,说明本人对于平均差误反应较好。
2.通过比较结果中数据,可看出,比较刺激在标准刺激的位置,对于本人有比较显著的差异:比较
刺激在左侧时,比较刺激大多短于标准刺激;比较刺激在右侧时,比较刺激大多长于标准刺激。
说明实验中存在空间误差。
3.实验结果表明标准刺激的长度,对于本人无明显影响,说明本人不存在动作误差。
4.结果显示,前10次实验,本人的正确率高于后10次实验,说明本人的实验结果存在疲劳效应,
造成了疲劳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