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居二日半,简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於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答案】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得到运动,只是不要使身体疲惫罢了。

身体活动,那么水谷精气才能消化,血脉才能畅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比方像门轴不朽烂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古代长寿的人从事导引的锻炼活动,像熊那样直立,像鸱鸟那样回头,伸展腰部,活动各个关节,以求不易衰老。

三、皇甫谧传1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着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答案】皇甫谧就感激后叔母,跟从乡里叫席坦的人学习,勤奋努力而不懈怠。

安于贫困生活,亲自播种收获,带着经书干农活,于是广泛研究各家典籍的理论。

安心而很少有欲望,才有了高尚的志向,以着书为追求目标,自称玄晏先生。

2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答案】“梁柳做百姓时来拜访我,我迎送他不出门,饭食不外是咸菜,清贫的人不把酒肉当作礼节。

现在他做了郡守就为他饯行,这是认为城阳太守高贵而认为粱柳低贱。

难道符合古人之道吗?这不是我心安的事情。

”3臣以旭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翠。

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

是以阜陶振褐,不仁者远。

【答案】我因为患风痹,沉迷于学术旨趣研究,由于疾病而弃官隐退。

散发于山林之中,对人伦纲纪不熟悉,与飞鸟走兽相依伴。

陛下您选拔人才,一并收取了我这样的不才之人。

因此,皋陶到朝廷任刑狱之官,不仁之人就远离了。

五、丹溪翁传1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答案】罗知悌遇到丹溪翁也特别地喜欢,立即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各家的医书传授给丹溪翁,为丹溪翁传播并宣扬三家的主旨,并且完全依据医经做决断,同时说:“完全抛弃你以往所学的东西,它们不正确。

”2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答案】别人固执拘泥于古代的医术,丹溪翁却能灵活变通和取舍,然而最终也跟古代治病的原则符合。

一时间学医的人都像声音和影子一样依附。

丹溪翁勤奋不倦地教导他们而忘了疲劳。

3、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答案】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答案】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真假分化争鸣,诸子之言纷繁杂乱。

至了秦始皇时,为此事担忧,于是烧毁天下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无知。

2、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

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答案】每一本书整理完毕,刘向就分条列出书的篇目,摘取内容提要,记录并且上奏君王。

正逢刘向去世,汉哀帝又让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

刘歆于是汇集诸书而编成《七略》,因此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因此我选取其中主要内容,用来编成目录书籍。

3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生死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答案】医经是探究人体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明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又用来揣度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配成适合临证需要的各种药剂。

4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

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答案】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衡量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功用,依照气候感应的适宜用药情况,辨别五脏六腑所适用的各种性味的药物,制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八、《伤寒论》序1、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答案】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地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恭屈膝,恭敬地盼望巫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没有办法了,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

有的拿可活百年的寿命,把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布。

2、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答案】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已经消灭,变成死尸,深深埋在地下,白白地为他们哭泣。

痛心呀!整个社会上追求名利的读书人昏沉不醒,没有谁能觉醒省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的轻生,那还谈得上什么荣华权势呢?3、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答案】经络气府腧穴,阴阳交会贯通;人体的生理病理玄妙隐微,幽深奥秘,变化难以穷尽。

如果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究其中的道理要旨呢?省病问4、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o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o【答案】观察当今的医生,不考虑探究经文的含义,用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是各自秉承家传的技艺,始终沿袭旧法。

诊察询问病情,致力于口才敏捷;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

5、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答案】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事理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事理的人要次一等。

多多的见闻,广泛的记忆,就是智的次一等。

我一向崇尚医术,请允许我尊奉这些话。

十、《外台秘要》序1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

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忌苦。

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答案】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论述详细的内容虽然很多,论述简略的内容有的却很深奥。

探求简册就工夫成倍劳力烦重,取舍简册就忌惮辛苦,总是说要修订,可是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2各擅风流,递相矛盾。

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味精英,钤其要抄,俾夜作昼,经之营之。

【答案】他们各自在论着中随意展示自己的气派,彼此互相矛盾。

有的篇目重复混乱,有的研究比较繁杂。

我如今汇总探究其中的精华,把握其中的奥妙,夜以继日,对各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

十一、《黄帝内经素问》序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於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答案】解除疾病的束缚和痛苦,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拯救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域,帮助体弱多病的人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2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

【答案】假如天资聪明,可助人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生而知之的人,但理解《内经》高深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的人一样。

3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盖教之着矣,亦天之假也。

【答案】他们都能使医学的效用不断更新,普遍地救助民众,好像鲜花绿叶递相繁荣,声名和实际相符,兴旺不衰。

这大概是《内经》教育的显着成果,也是上天的资助吧。

4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答案】凡是添加的文字,都用红色书写,使今本和原本务必区分,文字不相混杂。

这样或许能使圣人的旨意显明,使深奥的理论得到全面陈述阐发,有如众星宿高悬天际,奎宿和张宿次序不乱,又如深泉清净明澈,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全能分辨。

十四、《类经》序1、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弁毛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答案】可是又有人把医学看成小道,连同《内经》这部书也像弁髦等无用之物一样地弃置,这难道是大智慧有眼力的人吗?2、疾之中人,变态莫测,明能烛幽,二竖遁矣,故九曰疾病类。

【答案】疾病侵袭人体,变化多端,不能测度,高明的诊断能洞察隐藏的病证,病魔就逃跑了,所以第九叫“疾病类”。

3、第以人心积习既久,讹以传讹,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将终无救正日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