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分析及对策

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分析及对策

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内河航运在促进沿江地区腹地经
济社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运发达导致船舶
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愈发明显,港口逐渐成为受污染的高发区域之一。

因此对
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为管理机构提供决策和指导,对实现“生
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水环境保护和水运绿色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内河航运;船舶港口;污染防治
引言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内河航运功能逐渐实现。

尤其是我国的北方地区,原本已经荒废的河道重新引水通渠,恢复了航运功能。

就全国整体形势而言,水运交通在综合交通体系当中的作用和比重在不断增加,内河航运功能的实现,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随着内河航运能力的提升,随之而
来的就是船舶对内河以及港口的污染问题。

对于内河来说,除了沿岸居民生产和
生活所造成的污染之外,最大的污染源就是来自船舶航行过程中废料、废水的排放。

我国的生态系统正在处于恢复时期,生态体系还是比较脆弱,尤其是内河的
污染,会对河流及沿岸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问题,要充分的重视起来,分析其产生污染的原因,为内河的生态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水环境保护和水运绿色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1内河船舶和港口防污染中面临的问题
1.1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内河船舶和港口的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缺乏健全的、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得整个船企和港口从业人员对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在内河水域的污染问题上,政府却允许船只和港口的规模不断扩大,将更多的精
力放在经济发展上,而对船舶和港口的污染防治措施的监管执行力度,则是严重
不足,这就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的严重性。

1.2船舶企业意识淡薄,监管困难
内河地区船舶多数为民营企业,虽然近年来船员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在航行过程中随意排放污水、丢弃生活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

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技术程序相对复杂,环保生产责任无法落实到每艘船舶、每名船员,还有船舶流动性大等原因都导致监管难度增加。

1.3危化品所发生的次生灾害
内河航运的船舶与居民的生活区距离较近,对于一些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来说,若是出现事故,所发生的次生灾害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及生活场所造成很大的影响。

除了船舶运输之外,港口的仓库储存也是十分重要的。

港口中的仓储货物众多,
一旦发生危化品的爆燃事故,不仅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涉及到港口
城市安全。

对于危化品的安全隐患及次生灾害和污染,需要在仓储物流的管理规
定上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对特种装备质量进行不断的提升和加强。

2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
2.1提升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首先,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为避免突发的严重泄漏问题,能及时对
相关问题进行处置,需要打造港口企业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对不同货种的危险性
进行识别,预测突发环境事件的后果。

逐渐对当前的防控制度进行完善,保证防
控设备充足。

重点做好对危化品运输细化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其次,提升内河航
运溢油应急能力。

在加强内河航运溢油管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船舶企业加强管理,还需要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模式,建立溢油应急设备库,做到联
防联控,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以便在溢油问题发生后快速响应。

此外,为完善污
染防治建设,港口需要与周边区域港口打造联防机制,以此在应对污染物危险事
故中起到协同作用。

2.2加强上岗船员管理,实施污染防治知识培训
船舶所有人和船员都是防止污染的主要力量,他们的防污能力很重要。

国内80%的内河运输船船员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40%的船员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
还有船员不识字的现象,他们的防污意识谈薄,对生活垃圾和残油污随意排放。

所以,必须强化对船舶营运和上岗船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上岗能力。

在船员安
全培训和职务适任培训中,应加强对船舶污染的预防意识。

通过宣传和培训,使
他们提高了思想意识,理清了责任,提高了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

2.3环境管理制度
港口码头日常环境管理能力对企业守法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环境管
理制度的建立是重要保障。

环境管理制度核查重点为企业针对废水、废气、船舶
污染物各要素环境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港口经营
单位规范化管理档案建立情况、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经营记录簿制度,废物
收集、装卸、运输贮存以及处置操作规程,接收废物的控制措施,设备设施维护
保养制度,人员安全、环保培训方案及持证上岗情况等。

2.4健全内河港口防治污染法律法规
在内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中,首先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使内河船舶
和港口经营和从业者能够有法可依。

因此,在进行内河管理中,要充分的根据内
河水质的情况,以及内河航运的特点,来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

同时,不同的地
区在制定防治污染法规时,应该相互协商,合理有效保障内河航运中的污染防治
法规能够有效实施。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防治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在保
证减少内河污染的同时,不会影响内河航运的正常运营。

2.5强化防污染现场监督,提高监控手段
各级港航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预防和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的法律法
规和规章,建立专门的污染治理机构,配备相关的专门人才,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强化对设备老化、破损严重、易造成水域污染的老旧船舶的监督和检查,要
加强巡查,建立群众举报机制,对有实名的人给予奖励,对有污染的人要给予相
应的惩罚;同时,通过VTS技术、GPS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对作业现场实时监控,提升港航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水平。

2.6推广高效节能清洁交通装备
首先,优化港口工艺与设备。

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先进的监测设备利用是减
少和控制污染物的重要措施,所以要加强港口的专业化建设,要求工程建设对工
艺进行优化,装卸机械设备使用能耗低的产品,对液化天然气普及,用于动力船舶、电动船舶改造。

同时要加快对老旧车船的淘汰。

严格落实船舶大气污染物排
放标准,对老旧船舶、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改造和报废。

其次,推广港口岸电建设。

需要加强岸电改造力度,完善相关设施,制定出检测标准规范,争取政策支持,提升岸电设施使用率。

结语
(1)推动船舶水污染防治,实现水运绿色发展,关键在于港口制度条例和
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国家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应当做到尽职尽责,制定行
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建设绿色港口提供前提和保证。

(2)我国内河各港口已
基本实现船舶污染物的免费接收。

水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船舶内部考核
机制,加强船员环保意识和防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避免出现船载设施备而不用,形同虚设。

(3)船舶污染物的处置工作主要依托陆域完成,从污染物处置体系
上来看,环保、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

治污企业积极应争取政府支持及社会
资本对船舶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市场
化运作,实现内河港口防污染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水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雁冰.浅谈船舶污染的防治与港口环境污染的治理[J].数码世界,2018,(11):101.
[2]李彦敏.船舶污染防治现状及治理措施[J].中国水运,201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