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CollegeofEarthScienceandResources学院简介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为长安大学理工兼备,理、工、管学科协调发展的二级学院。

由4个办公室(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6个系(地质系、矿产系、石油系、旅游系、地信系、土管系)、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学实验教学中心)、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教育部:西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6个研究机构(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长安大学不动产研究所、造山带成矿研究所、地质构造研究所、国土信息与工程中心、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研究中心)组成。

目前,全院共有教职工127人,其中教师94人,实验室管理和学生管理人员33人。

教师队伍中,职称结构为:正高15人、副高35人、中级41人、其它3人。

学历结构为:博士50人、硕士33人、本科10人,其它1人。

学院现有学生1371名,其中本科生1115名,研究生256名。

学院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含2个自设),13个硕士点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开办7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业方向,其中地质学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同时也是国家一类、二类特色专业。

学院在矿产资源勘查、国土资源调查、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地学旅游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出版专著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1篇,获国家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2项。

目前在研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攻关项目3项,基金项目4项,地质调查项目4项,其他项目30多项,在研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

学院是中国地质教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荷兰ITC学院、陕西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单位,是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授权的ICP-MS 检测单位。

学院还与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福建地矿局等单位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院将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以联合办学、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形式扩大办学领域,以崭新的姿态和更高的办学理念迎接新世纪教学和科技大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地质学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动力地质学原理、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并通过系统的室内实践教学及野外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研素质和专业实践创新技能。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核工业、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等部门从事综合地质研究、矿产调查、资源开发与管理、矿产综合利用、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与开发、珠宝贸易、全球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生产、研究工作,也可以在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本专业培养具备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勘查工程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动力地质学原理、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与晶体光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矿相学、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资源勘探学、测量学、遥感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资源经济评价、地球物理学、计算机制图等专业课程。

从而使学生掌握基础地质及成矿的基本理论、勘查技能和工作方法;具有综合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与资源勘查有关的基本实验技能、测试方法和分析枝术;具有对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现代勘查方法的信息采集、处理、成果解释和应用的初步能力;掌握勘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具有从事矿山地质及开采设计工作的初步能力;具备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资源评价与管理能力。

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高校、国土资源、矿产勘查及开发、资源信息、环境保护、国际资源贸易与管理、矿业公司等部门从事科研、勘查、开发、贸易、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本专业培养油气资源勘查与开发方面的高级石油专业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首先学习动力地质学原理、结晶学和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及古生物学等地质基础地质理论课,专业课程主要学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油层物理、油矿地质学、油藏工程、油气测井原理与解释、油气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油藏精细描述、渗流力学、石油钻井工程、油气资源评价、油气田生产安全技术、石油工程经济学等。

从而使学生具有油气地质勘查、测井及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石油钻采和油气田勘探、开发相关的工程设计、油气资源评价、石油工程经济与管理的能力;并通过系统的实验教学及校外实习,使学生具备油气资源勘查的实验、实践及专业软件操作能力。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油气田生产部门、地质矿产、能源信息、资源贸易与管理、科研院所、高校等部门从事生产、科研、勘查、开发、设计、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专业培养具备国土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城乡区域规划、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学、土地评价与估价、计算机、遥感、城市规划、城市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资源环境评价与开发、城乡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及管理能力。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土地估价、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等部门工作,或在高校和科研单位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土地资源管理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有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经济学、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遥感、地籍与房产测量等。

毕业生具有能在政府土地、城建、城管、农业等管理部门和勘测、规划、设计、房地产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开发利用、不动产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矿物加工工程本专业培养既懂矿产地质,又懂矿产开发与加工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首先学习矿产地质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而学习矿产勘查和矿山采矿设计的相关课程,在专业课方面主要学习矿物加工技术的方法、设备的构造、操作方法、流程配置以及选矿厂设计。

使学生具备找矿、采矿和选矿的综合知识。

主要课程设置有: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勘探学、地球化学、选矿学、矿石可选性研究、固液分离、非金属矿深加工、球团工艺与理论、矿山开采与设计、选矿厂设计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地质学理论、找矿勘探方法、矿山开采设计、矿物加工和选矿厂设计方面的试验、研究、设计综合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分配在各大型钢铁公司、矿业公司、矿山设计、地矿等部门工作,也可以在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地理信息系统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够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和GIS技术与地图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遥感技术、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城市、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旅游管理本专业培养具备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能活学活用、敢于创新的高级旅游管理与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地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学、旅游环境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文化、管理学原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旅行社管理、酒店经营管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建筑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等专业课程,并通过旅游地学实习、旅游认识实习、旅游专业实习、旅游毕业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与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设计、旅游教育等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旅行社、旅游交通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在相关旅游设计单位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设计工作,也可以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或职业学校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