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曼兄弟破产原因
——(结合“影响组织有效性”(领导、环境、个体、组织)分析)
08级人力资源管理郑杨学号 0816105058 座号 41
分析破产企业,自然要选择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企业来做分析。
而从2000年来至今,国际上破产的企业排行榜上,位列榜首的是在2008年破产,并且引起全球金融海啸波涛未平的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破产金额高达6910亿美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家曾经辉煌一时,全球仰慕的资本财团——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成立于1850年,总部设在纽约,在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还设有地区性总部。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通过它的分支机构向全球企业、政府部门、市政当局、投资机构和高资产净值个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公司主要业务分三大块: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
资本市场部门为机构投资者的资本流动提供服务,包括二级市场交易、融资、抵押贷款发放和证券化、大宗经纪等业务,以及对固定收益和权益类产品的研究等。
这些产品包括现金、衍生工具、有担保的融资、结构性工具和投资。
它还提供如下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美欧亚股票、政府及代理机构证券、资金市场产品、高级别公司证券、高收益率新兴市场证券、抵押和资产支持证券、优先股、市政证券、银行贷款、外汇、融资和衍生产品。
另外这一部门还投资于房地产、私募股权和其他长期投资类别。
投资银行部门主要向企业、机构和政府客户就合并、收购和其他金融事务提供建议和咨询。
另外该部门还通过承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的负债及权益类工具帮助客户进行融资。
投资管理部门又分为私人投资管理和资产管理两大块。
私人投资管理主要向高资产值个人和中间市场机构客户提供投资与财富咨询和资本市场执行服务;资产管理部门主要向高资产净值个人客户、共同基金和其他中小型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投资管理服务。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百七十六。
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三十二。
接下来,让我们来回顾下这样一位投行大亨轰然倒下的过程:
2008年3月雷曼兄弟股价大落大起——将裁员5300人
4月雷曼兄弟旗下三基金步入清算
5月垂涎0.6市净率——巴克莱议购
6月二季度亏损28亿——雷曼撤换总裁(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在2008年6月16日发布财报称,第二季度(至5月31日)公司亏损28.7亿美元,是公司199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雷曼净收入为负6.6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55.1亿美元;亏损28.7亿美元,合每股5.14美元,去年同期则盈利12.6亿美元。
)
7月股价八年来首次跌破20美元
7月传高盛操纵股价致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垮台
8月雷曼兄弟将出售400亿美元资产
9月高层频频洗牌——资产出售事宜仍未解决
9月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股价一日暴跌45
9月雷曼宣布破产——总债务6130亿美元
面对雷曼兄弟的破产,不同专业的人会有不同角度来解读其中的原因。
而我就从“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几个因素来分析下雷曼兄弟最终不可挽回,走向破产的原因。
首先是影响组织有效性的第一要素——领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领导人的决策将最终决定公司的走向和未来发展。
因此,领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以下雷曼兄弟的领导层在公司最后时刻作出的几次决策。
雷曼兄弟最后的领导人是Richard S. (Dick) Fuld, Jr.(主席及CEO) 和Joseph M. (Joe) Gregory(总裁及COO)。
早在2008年6月,公司财务报告首次出现后,雷曼首席执行官Richard Fuld就承认,亏损是自己的责任,并称已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会继续出现如此糟糕的业绩,并且撤换了公司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营运官。
但是这样简单人事调动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公司存在的巨大问题。
另外,从一本出版不久的新书《常识惨败》中透入不少雷曼兄弟领导人如何忽视警告最终导致公司破产的原因。
文中透露,雷曼兄弟的员工从2005年开始就不断有人提醒高层管理人员,要注意防范风险,但是,高层人员并没有对这些建议作出实质性的回复或者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虽然,该书的真实性仍然有待考究,但是,这也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领导者如果不善于听取意见,不能作出正确的领导决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次,从环境因素分析破产原因。
第一,从整个美国金融2008年的环境来说,雷曼兄弟的破产也存在一定的客观性。
我们熟知,雷曼兄弟的倒塌,是和自2007年夏天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对整个美国乃是全球都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
因此,在美国,又是在金融投资领域,雷曼兄弟首当其冲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可以说是雷曼兄弟破产的一个客观环境因素。
第二,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还有美国政府对于雷曼兄弟破产保护的态度。
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Richard Fuld就指责说,联储局听凭雷曼破产的行为加剧了金融危机。
他说,“我认为,如果雷曼和其他竞争对手一样获取到了信贷安排——即便是那个周日夜里才得到——它也能争取到足够时间,至少能完成有序的清算,或进行并购,从而缓解随后而至的危机。
”并且事实上,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主席Phil Angelides,在事后,也就是2010年9月1日,他表示,美国官员似乎从一开始便不打算拯救雷曼兄弟。
所以,美国政府不作为的态度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环境因素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雷曼兄弟的破产。
接下来,从个体情况分析,雷曼兄弟这样一个投资银行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雷曼兄弟进入了自身不熟悉的业务,且发展太快,业务过于集中。
作为一家顶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华尔街上的“债券之王”。
在2000年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业务蓬勃发展之后,雷曼兄弟和其它华尔街上的银行一样,开始涉足此类业务。
这本无可厚非,但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
2008年之前几年的时间里,雷曼兄弟一直是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
即使是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然增长了约13%。
这样一来,雷曼兄弟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非常大。
在市场情况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是当市场崩溃的时候,如此大的系统风险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雷曼
兄弟“债券之王”的称号固然是对它的褒奖,但同时也暗示了它的业务过于集中于固定收益部分。
近几年,虽然雷曼也在其它业务领域(兼并收购、股票交易)方面有了进步,但缺乏其它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业务多元化。
对比一下,同样处于困境的美林证券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将它所投资的彭博和黑岩公司的股权脱手而换得急需的现金,但雷曼就没有这样的应急手段。
第二,雷曼兄弟自身资本太少,杠杆率太高。
以雷曼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与综合性银行不同。
它们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
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它们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银行间拆借市场通过抵押回购等方法来满足短期资金的需求。
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业务和投资,赚取收益,扣除要偿付的融资代价后,就是公司运营的回报。
近年来由于业务的扩大发展,华尔街上的各投行已将杠杆率提高到了危险的程度。
不幸的是,雷曼兄弟,成为了杠杆率问题的最大牺牲品。
第三,也是最大的自身问题,雷曼兄弟所持有的不良资产太多,因此在次贷危机发生的情况下必然遭受巨大损失。
据统计,雷曼总共持有的资产抵押则要(三级总共)高达725亿美元。
在这些持有中,次贷部分有约2.8亿美元。
住宅房产抵押占总持有的45%,商业房产抵押占55%。
最后,从组织角度分析。
雷曼兄弟的企业组织存在着不少弊端。
作为一家投资银行,它的组织结构并不像综合银行这样严密。
它是又各家投资或投机商或机构组合而成。
因此,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并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对问题进行弥补,最终导致了雷曼兄弟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