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缤纷,让孩子的童年溢满书香
作者:何素芬
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32期
江苏昆山●何素芬
作家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就曾指出:“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
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
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位教师都要做好园丁,让每个孩子的童年,落英缤纷,溢满书香。
一、改变方式,唤醒阅读欲望
成人大多喜欢要求孩子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学会反思,学会运用。
然后,好词好句要摘抄,读后感要深刻……以为这样的读书才是最规范最科学的读书,才是最有意义的读书。
岂不
知太多太多的阅读附加,使原本简单美好的阅读在孩子们眼里渐渐成为一种负担,一种责任,
甚至一种累赘。
这样的被动阅读,又有何快乐可言?曾问过好多学生,包括那些优生。
大家都
表示,如果看过《科学探索》要写观后感,看过《波利·安娜》要交流读后感,那么再精彩的书,都宁可不看!
阅读,如果有了过于明确的附加条件,就会变得沉重而无奈。
我们的阅读,首先必须改变
凡读都要与写结合的状态。
应更多地提倡无拘无束的阅读。
我刚接这个班级就鼓励大家课余多
读书,读好书。
我们读的第一本书是《夏洛的网》。
一直读到下课铃声响,不留任何作业,就
是像幼儿园一样,纯粹地用心地听。
听完后学生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其实已经就是他们思考,消化和延伸故事的过程。
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纯粹的阅读马上得到了几乎所有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这种释放,无疑引水入渠,那般自然。
我及时给他们开书单,这些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是完全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书。
让他们自己选择。
喜欢什么就读什么。
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
完全凭兴趣。
如不愿意写,就不写。
只是一味地读,一味地看,一味地交流。
我们每两周一次交流:最近在看什么书,好看吗?好看在哪里?把你的感动快乐等与我们一起分享!用推荐的方式,吸引学生,使他们愿意读,
主动要读。
学生成了阅读的主人,自然兴趣盎然。
换一种方式阅读,其实孩子们一样有不同的收获,甚至更自由,更丰富。
看似无任何附加
的阅读条件,一样能够达到目的。
纯粹阅读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开展活动,激发阅读情怀
孩子阅读能力有限,阅读收获也较浅。
吸引他们的往往是曲折的故事情节,阅读的方向和
方法不够正确。
这时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指引阅读的方向,带他们寻找书香的来源。
1. 共同参与,营造氛围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首先一起动手设计布置了教室的读书角,让学生参与书写“读书角”三个大字,由学生自己创造自己的读书名言,张贴在读书角和学习园地……我们一
齐献计献策,让每一堵墙壁都能呼吸到好书的芳香。
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重要的是读“好”书,我们建立了读书小组,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
趣和性格特点自由组合。
小组内不定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交流形式自由,可以口头交流。
小
组内同学轮流记录。
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优先阅读班级新增添的书,或者可以得到老师赠送的
好书。
2. 好书漂流,共享收获
我们开展“好书漂流”活动。
先在班级内进行,然后是班级之间,再后来是家庭。
让爸爸
妈妈也来读一读孩子目前最喜欢看的书。
这使学生兴奋异常。
他们和父母的距离也因一本书而
走近了。
在漂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珍惜每一本书。
3. 开展活动,激发情怀
我们开展了“为你朗读”活动,由学生自发组织,将自己认为好听的故事读给大家听,一
起分享他的阅读快乐。
周四晨会课是固定的“好书共享,美文欣赏”之日,把学生近期读到的
好文章,或者是最近写的优秀的读书感受、读书笔记与其他的同学分享。
这样,每个孩子都可
以欣赏到佳作,增加读书数量,而且,还从中学到了不少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小作者自己的感
受有时也会感染大家,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共鸣或者争论。
这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阅读质量和兴趣。
我们还根据阅读量和阅读收获,每周评选一次“本周阅读之星”,组织开展“我的作品选
集展”,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心得等展示在“我的一角”;不定期举行狗尾续貂活动,给童书换
一个结尾、补一个意外,或者续写。
我们还制作读书手抄报、设计别致新颖的书签,写上我们
自己创作的读书名言。
这份最纯粹的DIY作品,成为读书漂流和毕业赠言中最受欢迎的礼物。
三、指导共读,共享阅读收获
吉姆·崔利斯所著的《朗读手册》中有一句名言:“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
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
”儿童作家梅子涵一再强调成年人在儿童阅读中的重要性,他主张成年
人要阅读儿童文学、熟悉儿童文学。
孩子在童年时候的阅读,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成年人安排的。
成年人应该是儿童读物的第一读者。
如今大人关怀孩子,很多情况下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尽管充满善意,却牺牲掉了孩子的童年。
他们看不到儿童的语言,看不到真正儿童的生命。
儿童作品中的
想象成分,在许多成年人看来,是简单甚至是无知的。
而在孩子身上,他们是需要这样一种想
象的精神和空间的。
童年的想象力和将来的创造力,也正需要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生根发芽。
优秀的童书,都是成人世界最单纯干净的再现。
孩子们成长后要面对的一切,其实,我们
的童书作家已经用最浪漫的方式给予了我们的孩子,就等着我们引领孩子们去发现去感悟,去
为他们点亮那盏小小的灯。
推荐给学生品读的《一片叶子落下来》《长大做个好爷爷》和《再见了,艾玛奶奶》等,
让我们沐浴着爱的关怀的孩子们了解了生命的无常,在一片树叶的命运中思考生命这个永恒而
沉重的话题,进而切实地感受生活,珍惜生命;《夏洛的网》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他们都渴望成为那只幸运的威尔伯,同时,又自觉地要求自己变成那只夏洛,在爱的网中
寻找自己的威尔伯;《波利·安娜》使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才是乐观豁达,也让我们有了勇气面
对生命中的所有不如意;《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让学生从简单的图画中
感悟到了亲情。
《柳林风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草房子》《平果树下的外婆》等,还有
那只最可爱的彩乌鸦,那套国际获奖小说……在微弱的灯光引领下,它们都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它们用孩子的语言孩子的思考方式,荡涤着孩子的心灵,在每个夜晚扣响他们的心门。
(昆山市培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