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 课前、课中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 课前、课中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农业区位因素课前、课中案
[考纲呈现]
[思维导图]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综合思维:通过对区域农业生产现
状、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分析,说明影响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原因。

2.区域认知:通过对农业生产对地理
环境影响的分析,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
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梳理】
考点:农业区位图因素与区位选择综合分析
1.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
区位因素主要方面变化特点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变化较快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2.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易错易混】辨别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方法技巧】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
补充点拨我国几个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命题探究:
(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
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

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
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
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
在差异的原因。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向训练:
考向一: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海南地理)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考向二结合区域农业生产背景的变化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下图
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

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

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考向三:农业区位条件评价:
(四川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1)。

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

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
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新西兰北岛图(图2)。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植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

答题模板:
1.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的答题思路
2.农业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参考答案
考点:农业区位图因素与区位选择综合分析
命题探究答案
(1)与英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光照条件较好。

地势低平,利于耕作。

大部分为沼泽,土层深厚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2)M地区湿地面积广,地势低,抽(排)水工程量大,对动力要求高。

罗马时代以人力、畜力为主,排水能力有限,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

17世纪,采用风力排水,排水能力大幅度提高,加之水利工程技术进步,湿地得到成片开垦。

(3)由于长期种植,土地肥力渐趋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

经常的排水和耕作,使表土流失并淤塞排水沟。

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水、土环境。

考向训练:
考向一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答案 1.A 2.B
考向二结合区域农业生产背景的变化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 3.(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

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

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考向三:农业区位条件评价:
答案(1)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

(2)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