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栽培学I》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园艺植物栽培学I课程编码:44103006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园艺开课学期:第3学年第3学期课程学时:56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并修课程: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简介:该课程属于园艺专业的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内外园艺植物栽培、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园艺植物栽培学》各论(如果树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和观赏植物栽培技术等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教育目标本课程着重阐述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理,包括生长发育规律、园艺植物的繁殖、种植园的规划设计和种植制度、栽培技术运用等原理。
通过对本课程的讲授,培养适应21世纪的擅长果树、蔬菜、花卉栽培、管理、运销的高级园艺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园艺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栽培的适宜环境条件,能进行种植园的规划设计,能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等,受到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 园艺生产的重要意义2. 园艺生产发展简史3. 我国园艺生产的现状4. 园艺业当前的热点与未来的趋势5. 园艺植物资源与分类【教学要求】1 •掌握:园艺植物分类2 •熟悉:园艺业、园艺学、园艺植物栽培学等基本概念,园艺业的重要性3 •了解:园艺业发展的热点、趋势、前景【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4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教学内容】1 •营养生长2.生殖生长3 •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4. 器官生长相关性5. 生长发育周期【教学要求】1 •掌握:园艺植物营养生长发育规律,园艺植物生殖生长发育规律2 •熟悉:园艺植物年生长周期和生命周期3 •了解: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推理法【学时】4第三章种植园的规划与生产计划的实施【教学内容】1 •种植园规划设计2 .种植制度3 .园艺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4. 园艺生产技术档案的建立与利用【教学要求】1.掌握:种植制度(连作、轮作、间作、套作等)2 •熟悉: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内容、成本核算3 •了解:种植园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观摩法【学时】2第四章园艺植物的繁殖1.育苗场地的条件与规划2 •种子繁殖3 .嫁接繁殖4. 扦插繁殖5. 压条繁殖6. 分生繁殖7. 组织培养与无病毒种苗繁殖【教学要求】1•掌握:嫁接繁殖的特点、嫁接成活原理、嫁接技术及育苗管理措施,扦插繁殖的特点、促进生根的措施、扦插方法及育苗管理措施,压条繁殖的特点、方法及育苗管理措施2 •熟悉:种子繁殖的特点及育苗管理措施,应用变态器官繁殖的方法3 •了解:育苗场地的要求、条件、规划内容,组培等种苗繁育新技术原理及其育苗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观摩法【学时】8第五章园艺植物的定植【教学内容】1 .定植时期2 .定植密度与定植方式3 .定植前种苗的准备与整地4. 定植与定植后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定植时期及其确定原则2 •熟悉:定植的方法、方式和技术,定植后幼苗的管理措施3 .了解:定植前种苗的准备和整地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观摩法【学时】2第六章种植园的土肥水管理与绿色园艺产品生产【教学内容】1.土壤耕作方法2 .土壤改良3 •土壤消毒5. 灌溉、排水与节水栽培6. 绿色园艺产品生产【教学要求】1 •掌握:土壤耕作法的种类及特点,营养需求的特点、施肥的时期、种类、数量和方法2 •熟悉:水分管理的原则、灌溉技术、节水途径和技术3 .了解:绿色园艺产品生产【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3第七章园艺植物的植株管理【教学内容】1 •植株生长控制的目的与意义2 .果树与观赏树木的修剪技术3 .果树与观赏树木的树形4. 果树修剪的实施5. 草本植物的植株调整技术6. 植物的观赏应用与造型7. 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嫁接调节8. 园艺植物的根域限制栽培【教学要求】1 •掌握:修剪的原则、方法、时期、作用及综合应用,观赏造型的原则、方法及技术2 •熟悉:植株生长控制的目的与意义3 •了解: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嫁接调节,园艺植物的根域限制栽培【教学方法】讲授法、观摩法【学时】8第八章园艺植物产品器官管理【教学内容】1 •根用类产品2 .茎用类产品3 •叶用类产品4. 花卉类产品5. 果实类产品【教学要求】1.掌握:花产品产前管理措施,果实产品产前管理措施,叶产品产前管理措施2 .熟悉:根产品产前管理措施,茎产品产前管理措施3 .了解:提高果实品质的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5第九章设施园艺【教学内容】1 .简易设施栽培2 •塑料薄膜覆盖栽培3 .温室栽培4. 无土栽培5. 工厂化生产技术【教学要求】1. 掌握:温室栽培,工厂化生产技术2 .熟悉:塑料薄膜覆盖栽培,简易设施栽培3 .了解:无土栽培【教学方法】讲授法、观摩法【学时】2第十章园艺产品米收和米后管理【教学内容】1.采收2 .分级与包装3 .预冷—I4•贮藏5. 运输6. 其他采后处理措施【教学要求】1.掌握:采后处理措施的各个环节2 .熟悉:分级与包装3 .了解:预冷及运输【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2四、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一)实验项目实验一花卉种类识别1.实验类别:专业2.实验类型:验证性3.学时:4 4.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掌握云南地区常用观赏植物科、种、变种、品种的主要形态特征。
通过校园或其它花卉基地实物形态认识,描述不少于6 个科,20 种观赏植物种或变种或品种和形态特征。
5.实验内容:观察观赏植物茎(顶芽、侧芽、皮孔、叶痕、叶迹、侧枝、芽鳞痕等),叶(叶序、叶形、叶尖、叶基、叶缘,叶裂形状,叶脉序、复叶的类型,叶柄、托叶、腋芽、枝、表皮毛、腺点等),生殖器官花的花序、花冠的类型及花芽中排列方式、雄蕊与雏蕊的类型、子房的类型、花程式与花图式,果的主要类型。
实验二果实解剖构造及分类1.实验类别:专业2.实验类型:验证性3.学时:44.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主要果树树种果实的构造及其与花器各部分发育的关系,掌握各类果实的构造和分类的依据。
5.实验内容:选择典型的果实,如仁果类的苹果、梨,核果类的桃、李,浆果类的草莓、葡萄,柑橘类的柑橘、甜橙,荔枝类的荔枝、龙眼,坚果类的核桃、板栗为代表开展实验。
1)观察果实的外部形态,尤其注意果柄的有无、萼片是否宿存,将果实分类2)按类将果实纵切或横切,详细观察其内部构造3)指明每种果实的可食部分是由何种器官发育而来实验三主要蔬菜产品器官的形态构造观察1.实验类别:专业2.实验类型:验证性3.学时:44.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认识主要根菜类蔬菜肉质根形态结构,认识主要葱蒜类蔬菜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主要水生蔬菜产品器官的形态结构及营养繁殖材料,了解马铃薯的块茎,姜的根状茎的发育形态和内部构造及其与栽培的关系5.实验内容1)观察胡萝卜、萝卜商品成熟的肉质直根,分清根头、根颈、原生质根的部位,并描绘其外形图(注明部位);观察胡萝卜商品成熟的直根的内部结构;将直根纵切,并描绘其内部结构图(注明部位)2)取洋葱、大蒜、韭菜的植株上生长正常的叶子,用尺子测量其叶片及叶鞘的长度,可发现其叶鞘的长短,发达与否因其种类而异,因而构成地上部分假茎大小差异。
后将叶子分别描绘其形状、横切叶子,其模切面也有不同形状,并将其描绘。
3)将洋葱、大蒜鳞茎各取正常形态两个,先观察其外形,后将鳞茎纵切及横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描绘鳞茎纵切图。
4)取马铃薯植株观察块茎在地下茎的着生情况,每株地下茎节上有几条匍匐枝,匍匐枝的长度、块茎形状、大小、皮色、肉色,芽眼深浅及分布情况。
切取块茎横切面在解剖镜上观察内部构造。
5)取姜的全株根茎观察种姜、母姜、子姜、孙姜,曾孙姜等的着生部位,个数,大小。
将母姜、子姜、孙姜分别切下数个并称重,然后计算出各占全部根茎总重量的百分数。
6)观察莲藕、慈菇等水生蔬菜产品器官的形态特征及构成。
实验四花卉的无性繁殖1.实验类别:专业2.实验类型:综合性3.学时:4 4.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握花卉的扦插、空中压条和嫁接繁殖的技术5.实验内容1)木本植物的扦插繁殖方法2)木本植物的空中压条繁殖方法3)木本植物的嫁接繁殖方法4)记录枝梢生长情况5)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五果树的嫁接繁殖1.实验类别:专业2.实验类型:综合性3.学时:84.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嫁接用材的组成(砧木、接穗),掌握枝接或芽接中的一种方法5.实验内容1)观察辨别嫁接用的砧木、接穗的类型2)辨别优质砧木的质量组成:亲和性、抗逆性、健壮3)辨别优质接穗:无检疫性病虫害、健壮、芽饱满4)进行枝接或芽接5)计算、分析嫁接成活率实验六修剪程度对果树生长的影响1.实验类别:专业2.实验类型:综合性3.学时:84.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枝条的分类识别(春梢、夏梢、秋梢、冬梢或一次梢、二次梢),掌握芽的萌发和枝梢生长情况5.实验内容1)观察辨别枝条的分类识别(春梢、夏梢、秋梢、冬梢或一次梢、二次梢)2)辨别和决定修剪剪口的粗度3)记录新芽的萌发4)记录枝梢生长情况5)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要求使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如实、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序号,实验名称,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并对实验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
(三)备注总实验学时16 学时,因实验资源的准备有不确定因素(受天气、季节、园艺产品种类等的限制),因此,教师可根据实验教学实际情况自行调整,所列实验项目除实验一、二为必做实验外,其余项目为选做,必须符合实验总学时数与实验教学的培养要求。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一)命题原则与思想命题本着“注重基础、提倡运用、全面考核、科学严谨”的原则,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统一,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考试范围所有教学章节内容。
(三)考核要求考试内容的重点是教学要求中的掌握部分,其次为熟悉部分,少量涉及了解部分。
(四)考核类型理论平时考核以作业、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等方式进行;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等方式进行;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
(五)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六)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填空题共20 空,每空1 分,共20 分;释词题共10 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简答题共4 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论述题共2 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