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等级划分表

地震等级划分表

地震等级划分表
地震等级划分表是指根据地震的震级大小,将地震分为不同等级的分
类表格。

常见的地震等级划分表有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地震等级划分表
和中国特有的中国地震烈度等级划分表。

里氏地震等级划分表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于20世纪60年
代提出的。

它是通过对地震波振幅进行测量,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字指标,称为“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根据这个指标,将
地震分为以下5个等级:
1. 震级小于3.5:微弱或无感知,只能被仪器探测到;
2. 震级在
3.5到5.4之间:能够被人感知,但一般不会造成重大损失;
3. 震级在5.5到6之间:可能会引起轻微破坏;
4. 震级在6到6.9之间:可能会引起中度破坏;
5. 震级大于7:可能会引起严重破坏,并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

中国地震烈度等级划分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分类方法。

它是通过对地
震后人类和建筑物的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将地震分为以下12个等级:
1. 无感:无人感知;
2. 微震:有些人能够感知,但不会造成损失;
3. 轻微烈度:可能会引起轻微损失;
4. 微烈度:可能会引起轻微破坏;
5. 弱烈度: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失;
6. 中等烈度:可能会引起中等程度的损失;
7. 较强烈度: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损失;
8. 强烈烈度: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损失,并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
9. 极强烈度:可能会引起灾难性的损失,并对广大区域产生影响;
10. 特大灾害性质级别1-3(简称特大一、特大二、特大三):可以造成极其严重的灾害,对整个区域甚至国家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地震等级划分表是根据不同指标将地震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表格。

里氏地震等级划分表和中国地震烈度等级划分表是两种常见的地震等级划分表,它们的划分标准和等级数量都不同。

了解地震等级划分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