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_《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_《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说课稿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为本单元的第二节的第二课时。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为切入点,引入铁铜的物理性质,进一步比较铁铜的化学性质,重点强调Fe2+、Fe3+的鉴别和相互转化,以及Fe3+与铜的反应,最后回到铁及铜的化合物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是本专题的重点之一,本节课被安排在铝及其化合物学习之后,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拓展和延伸。

学习本节内容,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其他金属的性质以及各种反应和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铁、铜的物理性质基础,进一步学习铁、铜的化学性质;
2、了解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并会书写相关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3+、Fe2+并能自己设计并完成有关化学实验,
2、了解通过加还原剂或氧化剂进行Fe3+、Fe2+转化的方法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
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2、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2+、Fe3+的检验及其相互转化。

难点:Fe2+、Fe3+的检验方法及其相互转化。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对铁和铜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采用回忆归纳法,学生通过生活中对铁
铜的了解以及之前的学习,归纳它们的性质,然后老师做一定讲解与总结。

Fe2+、Fe3+的性质和检验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问题引入,提出问题,采用讨论、探究实验等方式,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教师质疑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提高学生的课堂擦浴度,充分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我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铁铜的制品,总结是应用了铁铜的物理性质,将其应用与物理性质相联系,自然导课,让学生回忆总结,激发兴趣。

二、交流讨论,发现新知
在讲解完铁铜的物理性质之后,再通过一些典型的化学反应讲解铁铜的化学性质,着重点放在铁铜通过氧化还原转化规律的总结分析上,巩固学习效果,并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鉴定与转化做好铺垫。

三、实验探究,启迪新知
在了解完铁铜的转化思路之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亚铁离子和铁离子进行探究和验证,包括亚铁离子和铁离子颜色上的特性、与硫氰酸根特殊的反应现象以及应用此现象进行二三价铁的转换的检验,这样就使得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在实验观察中实现可能,加深印象,突破难点。

四、归纳总结,迁移应用
总结转化的规律之后(铁三角)并进行应用:如何防止FeSO4溶液变质?将化学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建立化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五、课堂小结,练习巩固,
最后进行随堂练习,使本堂课的知识内容系统化,并且得以应用,使学生掌握地更加扎实。

四、板书设计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一、铁铜的物理性质
二、铁铜的化学性质
三、Fe2+与Fe3+的鉴别
四、Fe2+与Fe3+的相互转变
1、Fe2+→Fe3+:化合价,被,需要加入。

如:Cl2 Fe3+→Fe2+:化合价,被,需要加入。

如:Fe
2、“铁三角”
五、Fe2+与 Fe3+的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