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地质、矿体地质及控矿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各行业对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铜矿的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等都会对铜的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加强铜矿地质分析及控矿因素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以景德镇朱溪铜多金属矿为例,对该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
标签:铜多金属矿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
0前言
景德镇朱溪铜矿区总体地势呈南北侧地、中间高的状态,该矿区的矿化面积将近有210km2,其中有A、B、C三个远景矿段。
其中A矿区属于矽卡岩型铜矿化,主要产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B矿区属于热液脉性铜矿化,主要产于破碎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C矿区属于热液型金矿化,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体破碎带。
下面就该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1矿区地质分析
1.1地层构造
景德镇朱溪铜多金属矿床的地层比较简单,从新到老依次为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3e)、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OST)、有元古界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Pt1b)。
该矿床的构造主要是断裂,褶皱构造没有发育,都是单斜地层,地层从北西走向南东,局部地区受到构造的影响,地层倾向南西。
矿区的断裂构造可以分为北西西向断裂组和北东向断裂组两组,其中北西西向断裂组主要分布在破碎带,其宽度为45m-320m,长度均大于11km;北东向断裂组主要分布在构造带,其宽度为45m-370m,长度均大于16km,北东向断裂组切断了北西西向断裂组和岩体,属于成矿后断裂构造。
1.2岩浆岩
在该矿区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主要表现形式为侵入岩,局部存在少量的火山岩,在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侵入岩分布面积最大,其次是花岗闪长岩。
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主要的含矿岩体,其次是和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这种岩石具有重熔型花岗岩的特点。
2矿体地质分析
2.1 A矿区铜矿体
A矿区的矽卡岩带共有1条,主要产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
岩的接触部位,长度大于3.5km,宽度为12m-103m,呈“S”状分布,矽卡岩带主要由安山岩、大理岩、矽卡岩组成,矽卡岩带的总体产状走向为北西到南东,其倾角为72°-86°。
矽卡岩带共有3条铜矿体,矿化主要为斑铜矿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镜铁矿化等,矿体呈透镜状,平均厚度围殴10.8m,长为3140m,平均品位为0.57%。
受到矽卡岩带的影响,矿体会出现膨大缩小、弯曲等现象,该矿体的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铜矿化安三岩型矿石和黄铜矿化、斑铜矿化矽卡岩型矿石,矿石矿物中存在自然铜,矿石结构主要是交代结构、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是块状构造和脉状构造。
2.2 B矿区铜矿体
B矿区的矿化蚀变带共有3条,主要产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蚀变带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其倾角在62°-81°之间。
B矿区的铜矿体共有10条,其中2号铜矿体是B矿区规模最大的矿体,矿体厚为 1.55m-13.6m,矿体长为213m-1885m,平均品位为0.25%-1.02%。
矿体呈透镜状,产状和蚀变带产状比较相似,以串珠状分布在地表,矿体的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其倾角在63°-85°之间。
矿体的矿石矿物包括赤铜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赤铁矿化等,黄铜矿是主要的原生矿矿石矿物,氧化矿矿石矿物主要包括蓝铜矿、赤铜矿。
该矿体矿石的主要类型是黄铜矿化石英脉型和黄铜矿化碎裂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型。
2.3 C矿区铜矿体
C矿区共有2条蚀变破碎带,长度为423m,宽度为21m-175m,其总体产状走向为北西到南东。
蚀变带地表矿化主要为赤铁矿化、网脉状含金褐铁矿化、铅锌矿化,局部地带可以见到铅锌矿,蚀变主要是高岭土化,在蚀变带共有3条金矿体、1条铅矿体。
3控矿因素分析
3.1 A矿区铜矿体
A矿区铜矿体的成矿母岩主要是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接触带矽卡岩、大理岩为主要含矿岩,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严格的控制矿体的产出,矿体顶板为安山岩、大理岩,矿体底板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富矿体的产出严格的受膨大收缩转换部位以及接触界面起伏状况的控制。
A矿区铜矿体蚀变主要是硅化和石榴子石、绿泥石、绿帘石矽卡岩化。
3.2 B矿区铜矿体
B矿区铜矿体的含矿主岩是印支期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富矿体的产出呈脉状,严格的受北西西向线性断裂构造严重的控制。
同时B矿区铜矿体蚀变主要为高岭石化、硅化、钾化,蚀变分带表现为典型的高温岩浆热液蚀变。
3.3 C矿区铜矿体
C矿区铜矿体的主要成矿岩体是花岗闪长岩体,大理岩、碎裂花岗闪长岩为主要含矿岩石,滩间山群碳酸盐岩为有利围岩,C矿区铜矿体主要产于滩间山群碳酸盐岩地层和花岗闪长岩接触地带的蚀变破碎带中。
C矿区的矿体在浅部以赤铁矿化矿和网脉状含金褐铁矿为主,在深部以网脉状含金黄铁矿化为主,同时还存在铅锌矿化现象,但铅锌矿化连续性比较差,出现在局部地区。
4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铜资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铜多金属矿床是开采铜的主要场所,对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进行分析,不仅能提高铜资源的开采效率,还能保证铜资源的开采安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认真的分析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矿体地质、控矿因素,为铜矿开采安全提供保障,从而为社会生产提供丰富的铜资源,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