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B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C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少D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B解析:BA 、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不可用作发射火箭时的燃料,错误;B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约占78%,正确;C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多,错误;D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不是空气质量状况越好,错误。
故选:B 。
2.实验室分别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 .完全分解所需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会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 .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比高锰酸钾多D解析:DA 、由图中信息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完全分解所需时间较长的是氯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不能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但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232MnO 2KClO 2KCl+3O Δ↑,由此可知245份的氯酸钾完全反应生成96份质量的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由此可知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反应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故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比高锰酸钾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3.同时加热等质量两份氯酸钾,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 曲线),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B. C.D. C解析:C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故a、b二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向b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a是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b所需温度较低,首先发生分解,a 所需温度较高,加热到较高温度才分解。
完全反应后,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度快,所需时间较短。
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同,所以a与b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观察选项,C图象符合要求。
故选:C。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解析:B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A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故B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故C错误;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过程的叙述而不是实验现象的叙述。
故D 错误。
故选B。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红磷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C.铁丝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D.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解析:C【分析】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反应现象的积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不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现象的描述不能出现产物的名称。
6.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D解析:D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②、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③、若乙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
故选:D。
7.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燃烧匙内红磷越多,钟罩内水位上升越高B .进入钟罩中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装置不漏气)C .钟罩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导致水面上升D .反应结束后需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的液面高度A解析:A【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掌握。
A 、钟罩内氧气含量是一定的,并不是红磷量越多,水位就上升的越高;符合题意;B 、瓶内氧气被消耗,钟罩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水会被压入钟罩内,因此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不符合题意;C 、瓶内氧气被消耗,钟罩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水会被压入钟罩内;不符合题意;D 、钟罩内反应后需要等冷却至室温,再观察钟罩内液面高度,这样误差最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对该实验要有一定的掌握。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烟冒出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解析:B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白烟冒出,生成白色固体,选项说法正确。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结论不是现象,选项说法错误。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
9.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酒精 + 氧气→点燃水 + 二氧化碳B .镁 + 氧气→点燃氧化镁C .碱式碳酸铜→点燃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D .氢气 + 氯气→点燃氯化氢A解析:A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下列实验室中常见物质的区分方案都正确的是()需区分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取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试管中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B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加水,溶解C空气和呼出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澄清石灰水D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在空气中点燃A.A B.B C.C D.D B解析:BA、因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太慢,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常条件下水不能分解产生氧气,也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不能用带火星木条分别伸入试管中的方法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用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可行,因为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入硫酸铜溶液后,如果产生大量气泡,则是过氧化氢溶液,而水在此条件下不能分解产生氧气,如果没有气泡产生,则是水。
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区分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紫红色,两者可以通过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分。
符合题意;C、空气和呼出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区分空气和呼出气体;因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所以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比空气中高,此法可以区分空气和呼出气体。
不符合题意;D、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因为木炭粉在空气中能燃烧,四氧化三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利用在空气中点燃的方法可以区分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C.证明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CO2含量多D.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解析:DA、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有水生成,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C、将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滴入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人体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CO2含量多,不符合题意;D、取两个试管,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个加入二氧化锰,一个不加,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是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2.反思是进步的阶梯,下列实验反思错误的是A.通过空气成分测定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氮气不支持燃烧B.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C.通过对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收集所有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D.通过碳、硫、磷、铁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氧气的浓度有关C解析:CA、通过空气成分测定实验,足量的红磷最后在集气瓶中会有剩余,可以反思得出氮气不支持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B、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检验氧气的方法,即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C、有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通过碳、硫、磷、铁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反思得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氧气的浓度有关,即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该选项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