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地理(选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中国地理(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选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中国地理(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选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中国地理一、选择题高原夏菜指在夏季气候凉爽地区生长的蔬菜,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夏季气温17~25℃的高原地区。

每年5~10月,甘肃省榆中县的高原夏菜源源不断地运往杭州、上海、广州等南方市场,给暑热的南方带去黄土高原蔬菜的清香。

据此完成1~2题。

1.榆中县种植优质高原夏菜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平,土壤疏松B.光照充足,气温适宜C.热量充足,雨热不同期D.水源充足,外运便利2.形成夏季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 )①耕地比重小②劳动力不足③市场需求大④高温多雨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沟壑纵横,A错误。

榆中地处黄土高原,降水较少,光照充足;因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高,适合种植优质高原夏菜,所以选B。

黄土高原位于暖温带,热量充足;地处季风区,雨热同期,C错误。

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水资源不充足,D 错误。

第2题,北方高原温度适宜,南方正值高温多雨时期,不适合蔬菜生长,加上南方地区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夏季北菜南运。

下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

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地形地势4.根据图中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 )A.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B.①水文站以上河段C.②③水文站之间河段D.③水文站以下河段答案 3.D 4.A解析第3题,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下游地区地势较上游地区低,气温较上游地区高,故该地区年均温等值线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升高的特点,所以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

第4题,理论上地势落差越大越有利于水电站建设。

根据上题可知,影响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而图中年均等温线密集处即地势起伏较大处,所以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符合题意。

其他河段等温线较稀疏,说明地势起伏较小,地势较平坦。

下表为1986~2015年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

完成5~6题。

河流-1.468林地 1.843坑塘 4.653水库-0.015水渠-0.709草地-2.165建设用地8.462撂荒地 1.793祼地-1.9295.该地区变化明显的湿地类型是( )A.裸地、草地B.坑塘、河流C.草地、河流D.撂荒地、坑塘6.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说明( )A.湿地萎缩,气候变干热B.人口集聚,农业规模扩大C.产业集聚,城镇化加快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答案 5.B 6.C解析第5题,表格中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并非全部属于湿地,其中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撂荒地和裸地不属于湿地。

从湿地变化数据中可以判断坑塘和河流的变化最大。

第6题,数据显示不同湿地有增有减,且以相对值方式表示,因此不能说明湿地是否萎缩;林地增加,草地减少,水面有增有减,无法说明农业规模是否扩大;林草地、撂荒地和裸地的变化也是各不相同,同样不能得出水土流失加重的结论;建设用地增加比例最明显,说明产业集聚,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

读“2013年我国三个邻近省级行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表”,完成7~8题。

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城镇化 水平(%) 第一、二、 三产业 结构(%)中心城市之间的交 通时间距离 ① 1261 86.20.8∶22.3∶76.9①②∶38分钟②③∶2小时 ①③∶1.3小时 ② 1183 81.61.3∶50.6∶48.1③ 386 48.212.3∶52.2∶35.5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区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增强B.②区产业结构最优C.①区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③区处于低水平平衡8.未来三区将会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则( )A.②区因交通时间距离最短产业优先转移到①区B.③区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只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C.因交通拥堵,三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大D.三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答案7.C 8.D解析第7题,根据表格信息,①区产业结构最优、交通便利,应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③区处于加速发展的不平衡阶段,选C。

第8题,根据表格信息,②区交通时间距离并不是最短;③区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并不丰富;伴随着三地经济一体化发展,三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随着经济发展,三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小,选D。

下图为“2008年我国四大地区与主要出口贸易伙伴的出口额统计图”。

完成9~10题。

9.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B.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D.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10.据图分析可知( )A.东部地区出口额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面积B.影响中部地区出口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位置C.东北地区出口中国香港少是因为经济水平低D.较长的国界线促进了西部地区与东盟的贸易答案9.C 10.D解析第9题,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以重型工业为主,C正确;东部和中部以综合工业和轻工业为主。

第10题,东部地区出口额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从图中看中部地区出口额最大的地区是欧盟和美国,因此主要区位因素不是位置;东北地区出口中国香港少的主要因素是位置;较长的国界线促进了西部地区与东盟的贸易,D正确。

下图表示2013年我国各省汽车产业与市场的空间耦合度。

产业与市场的耦合度是指产业系统与消费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若产业与市场发展同步,则耦合度较高;反之,则耦合度较低。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各地区耦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沿岸地区耦合度都低B.西南地区耦合度普遍较低C.东北三省耦合度普遍较高D.东部沿海耦合度普遍较高12.浙江省耦合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汽车“限牌”政策的推行,消费市场萎缩B.公共交通发达,居民私家车的拥有量不高C.汽车消费市场广大,但汽车产业相对较弱D.全省环境保护要求高,限制汽车产业发展答案11.B 12.C解析第11题,根据图例符号的耦合度高低,观察图中可知,西南地区(贵州除外)、华北地区(北京除外)、长三角地区(上海除外)等耦合度均较低。

第12题,浙江省经济发达,汽车消费能力强,但浙江省的汽车制造业不发达,缺少品牌汽车工业,汽车制造与汽车消费不协同,耦合度较低。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近年来,长春市汽车工业部分零部件生产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1)大兴安岭是东部季风区与______________(填自然区)的界线,山脉以东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________;甲地的湿地类型主要为________。

(2)乙、丙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资源分布状况看,鞍山市的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______,该工业部门与长春市汽车工业的生产协作属于________联系。

(4)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长春市汽车工业部分零部件生产转移对周边地区的积极影响。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林地沼泽(2)防治荒漠化(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3)钢铁工业投入—产出(4)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增加了就业机会。

解析(1)大兴安岭为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平原以耕地为主,山地以林地为主。

甲地为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温低,地下有冻土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上凌汛的影响,使该地沼泽广布。

(2)乙地生态功能区主要为草地,主要功能是防治土地沙化;丙地生态功能区主要为林地,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3)鞍山铁矿资源丰富,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适合发展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的产出是汽车工业的投入,它们之间的生产协作是“投入—产出”联系。

(4)长春市部分汽车零部件向周边地区转移,从经济角度来看,周边地区零部件企业数目增多,提高了区域工业化水平,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从社会角度来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4.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西藏局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图乙为拉萨附近的降水、河流流量变化图。

材料二西藏具有圣地好水得天独厚的优势,雅鲁藏布江谷地盛产极富营养价值的青稞。

出产于拉萨的西藏青稞啤酒以当地优质矿泉水和青稞为主要原料酿造生产。

(1)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拉萨河径流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

(2)描述西藏城镇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3)评价西藏青稞啤酒生产的主要优势与限制性因素。

答案(1)特点:径流量季节变化大;6~10月径流量较大,变化明显;11月~次年5月径流量小,变化和缓。

原因:6~10月河流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1月~次年5月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特征: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主要沿河谷(河)分布。

原因:地势高,气温低,人口稀少;河谷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农牧业较发达。

(3)优势:原料丰富(接近原料产地);环境优良,原料品质优良。

限制性因素:本地消费市场狭小,交通不便。

解析(1)该题需要结合图乙和所学的知识,描述拉萨河径流季节变化的特点并归纳原因。

(2)首先需要结合图示,描述西藏城镇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然后从地形、人口、气温等方面回答原因。

(3)青稞啤酒生产的主要优势,可以从原料、环境等方面回答,限制性因素可以从消费市场狭小,交通不便等方面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