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流程及分录
STEP1 成本核算资料的收集
每月3日前,收集以下资料:
1、《生产报表》,由生产统计人员报送财务部。
《生产报表》包括:
✓《生产订单安排明细表》
✓《完工产品入库明细表》
✓《工时分配明细表》
2、综合管理部提供各类别人员的工资总额和供餐费用。
主要分为:
✓管理人员工资总额(综合管理部、财务部、市场部、技术部、保安人员)记入管理费用
✓生产部主管(含)以上人员及生产辅助人员工资总额记入制造费用
✓生产部主管以下人员工资总额记入生产成本
✓食堂人员工资和供餐费用记入福利费
3、材料出库单和产成品发货单
✓材料出库单填写要求是:
钢材、外协件、外购件等组成产品的有形部分的材料领用必须填写订单号和项目名称
其他材料,如机物料、气体等可以不用填写订单号和项目名称
材料单价按加权平均法计算
✓产成品发货单要求填写订单编号、项目名称、发货数量和客户名称。
STEP2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根据以上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关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具体如下:
1、直接人工—以生产部主管以下人员工资总额按工时分配到各项目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人工
生产成本—XXB订单—直接人工
贷:应付职工薪酬(记入生产成本的部分,工资+社保+福利,不含公积金)
2、制造费用—按工时分配到各项目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XXA订单—制造费用(各明细科目)
生产成本—XXB订单—制造费用(各明细科目)
贷:制造费用(各明细科目)
3、直接材料—按材料出库单领用金额归集到各项目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XXB订单—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STEP3 生产成本的结转
成本的结转是指将生产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一次结转法和分次结转法。
一般在本订单项下的所有产品完工后,一次性结转成本;但有时存在跨月生产和分批发货销售情况,则采用分次结转法。
具体如下:
1、一次结转法—没有跨月生产或跨月生产没有销售
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XXA订单
贷: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材料
-- XXA订单-直接人工
-- XXA订单-制造费用(各明细科目)
2、分次结转法—跨月生产且分批发货销售
会计分录(发生销售当月)—
借:库存商品—XXA订单(销售数量)
贷: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材料(对应销售数量部分)
-- XXA订单-直接人工(对应销售数量部分)
-- XXA订单-制造费用(对应销售数量部分) 会计分录(全部完工当月)—
借:库存商品—XXA订单(未结转数量)
贷:生产成本--XXA订单-直接材料(对应未结转数量部分)
-- XXA订单-直接人工(对应未发货数量部分)
-- XXA订单-制造费用(对应未结转数量部分)在采用分次结转法时,结转的生产成本的依据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测
算,或根据生产管理人员估计的实际投料和加工程度进行测算。
其他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财务部会计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按月编制折旧明细表,分别根据不同归属,计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2、根据《材料领用单》编制分项汇总表,分别计入各对应项目的成本或
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3、按月计提应付职工薪酬和供餐费用,其中应付职工薪酬分别计入生产
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供餐费用计入福利费,即:
计提工资时的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XX项目-直接人工(含工资、社保部分)
制造费用-工资(生产主管以上和生产辅助人员工资)
制造费用-社保(生产主管以上和生产辅助人员社保)
管理费用-工资(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社保(管理人员工资)
管理费用-福利费(食堂人员工资和社保)
管理费用-公积金(全部人员社保)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社保
-公积金
计提供餐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管理人员+食堂人员)
生产成本-XX项目-直接人工(福利费)
制造费用-福利费(生产主管以上和生产辅助人员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4、按月计提房租、水电费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5、按月进行材料入库的核算,未开具发票的暂估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