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红楼梦_中的婚姻爱情悲剧解析

_红楼梦_中的婚姻爱情悲剧解析

2011.7下半月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评析
·
白俊奎陈景云等
《红楼梦》中的婚姻爱情悲剧解析
黎水生
一、爱情婚姻悲剧的原因
我个人觉得古代婚姻会走向悲剧是因为男权。

古代带到现今的制度是重男轻女,为什么呢?从很大一个角度来说是因为宗法制,分封制,世袭制所造成的,皇上有后宫佳丽三千,但很多人想做皇上并不是因为后宫,古代男子多数注重权利,那么在这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上,就造就了很多爱情悲剧。

二、《红楼梦》中的爱情是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对立。

自由恋爱的爱情是日久生情,而如果包办婚姻中也有爱情的话,就只能是一见钟情。

贾宝玉跟林黛玉这个恋爱的发生并不是一见倾心,虽然第一次见面觉得这个人好面熟,好像见过似的,这是写的一种心里的感应,一种好感,但是并没有发生爱情,相反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得很长很长时间,也不断吵架,吵架又友好了,中间加上一个薛宝钗还有后来的史湘云。

贾宝玉跟这些人在一起,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确定地写他喜欢那一个,这就显得《红楼梦》的恋爱方式已经不是一见倾心,已经是在长期生活当中渐渐地了解,最后在长期的了解过程中间最后形成他们的爱情。

薛宝钗给他讲到仕途经济,他翻了脸,这就是一个标志,说明贾宝玉在爱情问题上,还有他自己的一个思想标准。

这个标准讲得非常明白,非常清楚,就是要漠视木石前盟,不要金玉良缘,封建时代的门当户对,一些选择的标准全对他无效,他必须自己选择。

所以《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婚姻,一个是选择不是一见倾心式的,是要长期的熟悉。

第二个是思想要一致,如果思想不一致,无法结成终生的伴侣,这在《红楼梦》里写得很清楚,也反映出了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的对立。

三、宝黛爱情悲剧的无可解脱性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古人由于受知识和思想的局限,在遇到无法解释的事情和安排时,就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天神。

他们用天神来解释一切无法理解的际遇,认为天意在支配着命运。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于清朝,经历过大富大贵和穷困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

但是他也不能够完全地解释那个充满悲剧的世界,只好把它归
结为天意和命运的安排。

这种宿命的色彩在介绍宝黛的来历时表现得尤为浓重。

宝黛之间的爱情尽管有着反封建的叛逆色彩,但又有着浓重的没落贵族的气息。

他们的经济根本无法独立,整日在里吟诗作词,不食人间烟火,悠闲自得。

离开了贾府,宝黛几乎连怎么生存下去都会成为至大难题。

宝黛甚至还幻想着家长会为他们指婚,消极得等待贾母的包办婚姻制度成全他们的爱情。

所以他们对封建社会的倚赖还是很深的,反封建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让爱情悲剧雪上加霜。

宝黛爱情悲剧的无可解脱性,根源还是与封建势力的冲突。

天意让他们相爱,命运却没有让他们降临在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国度里。

整个贾府,上至视两玉为宝的贾母,下至奴才,没有人赞成他们的恋情,为他们主持公道。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恋爱自由不被允许,更是古板老套的封建制度就注定了这场不是大团圆结局的爱情。

四、红楼梦中的婚姻爱情故事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

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

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

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

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

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

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

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

我的想法太极端了。

“你死了,我去做和尚。

”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

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

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

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

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

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

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17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