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金字塔原理学习与反思 精品

心得体会-金字塔原理学习与反思 精品

金字塔原理学习与反思
《金字塔原理》全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
的逻辑、演示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教会了你什么?下面给你带来《金字塔原理》学习
与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金字塔原理》学习与反思篇一
工作之余在网络上阅读了《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籍,该书主要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
文笔不清问题的新方法。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全盘的思考,最后落实在笔尖的写
作上,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一旦掌握这个原理,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
惊人的改善。

《金字塔原理》用清晰地脉络,告诉人们写作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它总结概况了写
作的要领,让人们相对轻松的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

这本书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
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
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
文章。

同时,本书使用了很多的例子,来说明金字塔的原理和应用,这也是作者最能
说明自己理论的方法和技巧。

使用金字塔原理向上、向下、横向的分层构筑,讨论如
何组织哪些句子与段落,有助于明确传达想法观点,从而提升写作、思考、解决问题、简报的能力。

特别作者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思考与写作其实是互为因果,写得不清
楚通常反映了思考的不精准。

对于工作中的我们,已经养成了事实胜于雄辩的习惯。

而作者无论在表达的逻辑、思
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中,都极尽用简单的例子将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让我们
一目了然。

比如,在如何构建金字塔时,作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为自上
而下的金字塔构造创造条件。

构造金字塔时,我们首先提出主题思想,这便是金字塔
的塔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设想从哪些方面来确立塔顶的支撑点,然后开始背景-冲
突-疑问-回答的序言写作,最后才是塔基的材料。

当我们自上而下的构造之后,就是
自下而上思考建塔的过程,比如列出塔基上表达思想的所有要点,然后找出各个要点
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金字塔塔顶的结论。

从表达的逻辑,到思考的逻辑,再到
解决问题的逻辑,最后到演示的逻辑,这便是思考逻辑的金字塔理论,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作品。

工作中,能说能写的表达能力十分关键。

这本《金字塔原理》给我们提供一套简单且
直接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脑中将观点建构清楚。

观点一旦建构清楚,所有文字沟通的
问题就大幅减少,按照本书建议的方法,先想后写,不断的练习,在极短的时间内写
出简洁又清楚的文章,将讯息正确传达给对象。

很适合现在忙碌、讯息变化快速的时
代步伐。

当我们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脑海中确立一种正确的思维,最后由我们表达出来,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得到的答案吗?
《金字塔原理》学习与反思篇二
表达的逻辑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
以帮助你初步了解并应用金字塔。

在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中,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
到金字塔结构的各组中,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所以,当你组织的信息非常混乱时,就
背离了大脑既定的思维结构,造成听众理解的障碍。

根据金字塔原理,在表达过程中,我们要找出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并抽象概括分组。

而且,由于听众知识背景和理解力
的差别,它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做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

因此,我们需要自上
而下表达,结论先行,避免受众思维的偏差。

构建金字塔,一般多采用自上而下法,只有在无法确定主题时,才会使用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的步骤主要有:画出主题方框-设想主要疑问-写出对疑问的回答-
说明背景-指出冲突-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这样就玩成了金字塔的构建。

在金字塔结
构中,要注意横向思维(horizontal)的运用,文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
思想的概括;纵向思维(vertical)告诉我们每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并按同一逻辑
顺序排列,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严格的金字塔结构。

思考的逻辑
这一部分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细节,以保证使用语句真实、明确地呈现
出你希望表达的思想。

书中举出了很多案例,来突出迫使自己冷静思考对明确阐述思
想的重要性。

思考逻辑的关键在与应用逻辑顺序,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使用时间顺序、结构顺序还是程度顺序。

建立并使用清晰的分析与思考结构,是保证思考逻辑的关键。

将思考结构化,利用框架分析问题,可以明确思考的路径。

当然,思维包括两个方向:
发散思维与收缩思维。

发散思维可以将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不遗漏任何因素,可以
用思维导图(mind manager)来解决,类似于麦肯锡的MECE原则;收缩思维是将信息范
围缩小,排除无关或次要因素,保证思维的重点。

发散思维与收缩思维通常相结合使用,一个负责铺开,一个负责收紧。

在应用逻辑顺序进行分析后,需要概括各组思想,这一步往往为大多数人所忽略。


括各组思想,可以给受众以明确的指导。

比如说公司应当建立3个目标就属于缺乏思
想的阐述,该公司需要从营销、财务、人力资源3个角度建立目标就属于有思想的阐述,后者明显能够对大众产生吸引力。

解决问题的逻辑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分析框架组织分析过程,使你能够预先组织思路,灵活运用金字塔。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程序包括:
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分析计划-组成金字塔
提高解决问题效率的秘诀在于界定问题的准确性和搜集数据的条理性,这两个内容都
离不开结构化分析。

结构化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步骤,常用的结构化分析框架主要
有流程图、甘特图、思维导图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先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再
进行资料搜集,这样可以减少资料搜集时间,提高资料搜集效率。

逻辑树,也是解决
问题的重要路径。

演示的逻辑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PPT的使用技巧,以及在PPT中使用金字塔结构。

一般说来,
理想的PPT是图表占90%,数字占10%。

在进行演示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每次只演示一个论点;
2.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比如:销售前景VS.销售前景看好;
3.文字尽量简短;
4.使用简单的数字或词汇 ;
5.字号选择适中;
6.趣味性,包括演讲者本身、动画使用等;
大脑不仅偏爱有结构的记忆和自己习惯的记忆方式,还偏爱直观的记忆方式,所以金
字塔结构被很多人认为是经典,但真正的写作方式和演讲方式是以读者和听众为导向,而不是以结论为导向,因为读者和听众不一定喜欢你的结论。

同时,金字塔结构但并
不适合开放式讨论,比如在创意碰撞,学术交流上,开放式互动激发需要的是更多灵感,而不是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原理》学习与反思篇三
一、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以3为基数的三角形拆分层次结构.
金字塔中的思想观点遵循的三个原则:
①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况
②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在逻辑上属于同一范畴
③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关系:
1) 各种思想观点纵向相关(疑问问答)
2) 各种思想观点横向相关(演绎归纳)
演绎法:是一系列推理过程,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
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

归纳法:是把一组相似的结论放在一起,根据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做出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