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漫谈茅盾先生

漫谈茅盾先生

漫谈茅盾先生
写作的无奈与纯粹
小文:巴老先生,你好!欢迎来到《小文解构》,我读了您的随想录,发现您相当尊敬茅盾先生,我们来看看茅盾这张照片,他的发型怎么看也不像文人,与金正恩将军的发型倒有点像,不知道是茅盾有政客的风范,还是金将军有文人的气质。

巴金:虽然茅盾先生只比我大八岁,但他对于文学的贡献,我只有佩服的份。

中国现代文学走上现实主义道路,他功不可没。

小文:哎呀,你太夸张啦,他哪有那么伟大?以我渊博的知识,他写那么多小说,也是被迫无奈。

他因为参加了革命,成了通缉犯,只好躲起来,躲起来就没法挣钱了,而家里老婆怀孕,正需要钱,怎么办呢?只有卖文章挣钱,所以就拼命写小说。

不过,与您同姓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更加疯狂,首先从他的长相,实在看不出他是一个作家,倒像是杀猪的屠夫。

他因为要还债,自虐一般写小说,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把不加糖与牛奶的咖啡当水喝,他曾经说过,他将死于三万杯咖啡。

有人统计过,他一辈子大概喝过5万杯浓咖啡,他从1829年正式开始创作,1850年去世,21年大概7665天,每天喝6.5杯浓咖啡,太恐怖了。

巴金:你说得没错,茅盾先生有时写小说,的确是为了养家糊口,巴尔扎克是为了还债。

小文:动机不纯,不是为文学而文学,所以没有那么伟大(法国作家泰奥菲尔•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的宣言:只有毫无用处的东西才是真正美的,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因为这是某种需要的表现,而人的需要如同他那个可怜的、残缺不全的本性一样,是卑污的、龌龊的。

一幢房子里最有用的地方是厕所。


巴金:这样说,有点欠妥,我们不要管作家是为了什么而去写小说,也许他们动机不纯,但不代表他们写出来的就不是杰作,就像有些人动机很纯,把自己献给了神圣的文学,不代表他们就能写出好的作品。

小文:对对对,这里就有一个有心栽花花不开的人,名叫高升,辽宁晚报报道,高先生初中三年级就主动辍学在家写小说,希望能够成为郭敬明,可是写出小说又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结果高先生的父亲负债六万为他自费出书。

这不是为文学而文学,而是为出书而出书。

中国这么大,郭敬明这样的人有几个呢?成为郭敬明的概率比中彩票的概率还低喔,不过大部分中国人民还是比较明智滴,他们都在买彩票而不是在写文章。

我们只希望这位高先生真如他的名字一样,可以高升,但是不要因为痴迷写作而拖累家庭拖累父母。

另外,像韩寒那样退学写作的
人,虽然出名了,南方周末还特别捧他,台湾作家李敖却感觉他的深度还是不够,认为他只会写肤浅的感想,作品都是臭鸡蛋。

文学的政治与非政治
巴金:其实我与韩寒差不多,没有什么学历,但我相信,只要认真写,总可以写出一些对得起读者的小说,当然天分与运气都很重要。

说起认真的态度,我的认真远远不如茅盾先生的认真。

他校对过的文稿几乎没有错字,但我校对的文稿发表后,读者有时反映有不少错字。

小文:这个认真,与写出的小说的好坏有毛关系,只是细心不细心的问题。

你不细心,也许是因为你是四川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川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喜欢吃辣,大大咧咧,不细心也是正常现象,四川那个地方好像不是出文人,而是出将军的地方,比如朱德、刘伯承、聂荣臻、陈毅、邓小平,十大元帅就占了四个,邓公不是元帅,他是领导人,领导人更难当啊。

茅盾是土生土长的浙江嘉兴乌镇人,文人大多在江南,细心是他们的一大特点。

巴金:也许吧。

但是,茅盾先生不仅仅是细心,他更懂得如何用笔战斗,用作品教育青年,他离政治更近,当过新中国的文化部部长、政协副主席,但是他还特别讨厌套上了政治教条、革命教条的小说,曾经有人写了一部这样的教条化的小说来请茅盾先生写序言,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直言不讳地指出这部小说教条化的缺点,一点都不给作者面子。

小文:有名人写序言的小说才更容易畅销,即使这样的小说是垃圾也不要紧,这就叫化腐朽为神奇(市场经济中的畅销书=名人序言+噱头+地毯式宣传),比如那本《学习的革命》,大导演谢晋为它在电视上做广告,他向世人宣称:“读这本书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结果这本书大卖500万册,其实它与《谁动了我的奶酪》以及《致加西亚的信》一样,让人听听激动、看看感动,看完书之后却没有任何行动,如果谁看了《学习的革命》之后能领悟到一些学习的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个读者爱思考有水平有文化积淀,与那本书毛关系也没有,聪明人看任何书都能学到东西。

好,还是言归正传,巴老先生,你这么欣赏茅盾小说,但是现在的人很少看他的小说,就是因为他离政治太近了。

大家更喜欢沈从文那样的作家,像沈从文的《边城》似乎才是真正的纯文学,这张图片中的美女就是沈从文的老婆张兆和,她曾经是校花,虽然被沈从文这个书生追到手了,但是,直到沈从文去世之后张兆和在整理他的书稿的时候,读了很多他的文章,才慢慢理解他,也就是说,她与沈从文生活了一辈子都不怎么理解他,文人不被爱人理解,其实是很痛苦滴。

巴金:所以有的时候,有一个美女老婆,也只是看上去很幸福。

沈从文的纯文学展现的只是人性,很容易走到个人主义的极端,受它们影响的读者可能变得更加偏执孤僻。

我自己也有点孤僻,不爱讲话,不善于交际,不愿见生人,什么事都放在心上,心中放不下了,就把它变成文字。

难得参加文艺活动,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不过我的小说不是孤僻的个人主义,中国文学只有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中来展现人性,展现人与社会的各种冲突,才能引导大家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奋斗,从这一点来看,茅盾小说的大局观要高于沈从文的小说。

文人的功利与雅俗共赏
小文:现在说啥子大局观,要叫人笑掉大牙啰。

如今搞电影的,只想在电影中展现人性,甚至把人性的“人”都去掉了,不想带上太多中国特色的环境,否则,外国人看不懂,一旦看不懂,中国电影就没法子走向世界啰。

巴金:我觉得中国有些搞电影的,已经走入了误区。

脱离中国实际环境的电影,对于中国人有什么价值呢?中国的电影不仅仅是为了走向世界,更要为中国人指明奋斗的方向。

小文:你这样的想法太传统了,现在搞电影的,就是为了赚钱,哪管啥子社会责任喔。

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根本就看不到社会责任的痕迹。

郭敬明是文人,更是个商人,这方面,韩寒还要比他纯粹一些。

我们看这张图片韩红给郭敬明献花,郭敬明虽然个子不高,好像韩红还是没有他高哎,不过林志玲肯定比他高,网上说韩红身高1米52,那从图片上估计郭敬明至少有1米56,否则他肯定穿了高跟鞋。

我们没有讽刺的意思,有的时候,浓缩才是精华。

巴金:我们那个时代也有一些没有多少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比如林语堂,可是当时的市场经济还没有现在发达,所以他们还没有单单为了赚钱而写东西,他们的文字,比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至少文艺青年还是喜欢的,可是现在中国导演每年拍了那么多电影,有几部电影是文艺青年喜欢的呢?
小文:林语堂虽然没有天天想着国难当头,至少写东西还是讲究雅俗共赏的,可是现在的作品,不管有多俗,只要有人愿意看,都可以横空出世。

俗气就是接地气,文人已经成为纯粹的商人,比如那位南派三叔,就是善于写大伙喜欢的探险类小说,比如《盗墓笔记》,虽然上不了台面,但读者喜欢,能帮他挣钱,所以,那不值钱的文学品位,丢掉也罢。

不过,听说他写小说写到精神有点问题了,暂时不能再写小说,其实他这个病也应该算工伤。

左翼联盟与当前左派的区别
巴金:当年我们一些有责任感的作家,都加入了左翼联盟,与那些没有深沉责任感、为文学而文学的作家论战,最终将全国的舆论拉到了抗日救国的道路上。

在左联成立的时候,鲁迅先生发表演讲说,文学要为大众服务,要与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不能闭门造车成为客厅里的社会主义者,站着说话不腰疼。

小文:现在的左派,有点像你们的作家联盟,但是他们怀念的与你们重视的,不是一样的东西。

你们更像是自由主义,而没有太多的教条色彩,不会像鲁迅先生所警告的那样站着说话不腰疼。

现在的左派到底啥样子,我们不想评论,只想谈谈左派中的一位韩教授,因为他打了一位老人两个耳光,原因只是他感觉这个老人是汉奸。

照韩教授的逻辑,只要我们从别人的话中判定别人是汉奸,就可以揍他们。

那王法在哪里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