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英文句子写作杨莉红 杨 源摘 要:理解好中英句子结构差异,对于更有效地进行英文写作很有好处。
中英句子在结构上的差异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英语句子的形合和中文句子的意合上。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英句子结构差异的分析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英句子结构;差异;英语写作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 N43-1027/F(2008)5-128-02作 者:湖南工程学院外语外贸系大学英语教研室;湖南,湘潭, 411100一、引言英语写作一直以来是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语言学习的成败就看学生是否能自如地使用语言。
高校的非英语专业一般不会开设写作课程,只在英语精读课程上有所涉及,但是CET考试中写作所占的比重却不轻。
而英语写作恰恰又是很多学生英语学习中一颗难攻的“坚果”。
据笔者调查,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都会很自然地把母语的习惯套在英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却套错了。
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用习以为常的母语思维方式去理解或组织英语句子。
由此看来让大学生了解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对于更有效地进行英文写作很有好处。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英句子结构差异的分析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中英句法结构的差异申小龙(1988)在讨论句子结构的文化认同时指出:一种语言句子的格局同一个民族的时空观有内在的联系。
西方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而且特别偏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
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种空间型的构造。
中国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心理时空,而且特别注重时间,即便是空间,也表现为流动空间。
在句子的结构差异上就表现为英语句子的树型结构和汉语句子的线型结构。
从英汉基本句型来看,英语句子主要是受形式逻辑制约,结构上可分为S VO三部分。
汉语句子主要受阴阳逻辑的制约,结构上可分为话题和说明两部分。
在句子的结构差异上就表现为英语句子的三分结构和汉语句子的两分结构。
1.英语句的树型结构和汉语句的线型结构。
英语句子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主谓结构是全句的出发点,尤其是谓语动词,是全句的焦点,其他成分的配置都要根据主谓框架定,修饰、限制、补充等附加成分好似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词进行空间搭架构成一种树型结构。
英语句子在表达复杂一些的意思时,主要通过增加结构层次,旁支延伸,叠床架屋的办法,是一种以主谓成分为主干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张的空间构型。
而汉语句子则没有一定的主谓框架限制,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有可能几个动词结构连用,或几个名词性短语连续铺排,节奏简洁明快。
汉语句子在表达一些复杂意思时,一般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形成连续铺排之势(贾玉新,1998)。
例如:1)Mr Li ran into the office and hastened to the desk,turning the com puter on to show us his design.(李先生跑进办公室,连忙走到桌子前,打开电脑,给我们看他的设计。
)英语句除了留一个主动词(两个并列动词)外,其他动词都分别变成分词和不定式;汉语则用多个动词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一个一个动作介绍清楚。
再如:2)每个广播公司下面都联系有大约200个附属广播站,由公司向这些广播站提供主要文艺节目,这些节目要靠各地就地取材是很难编排出来的。
(Each of the broadcasting com panies is linked to approximately200affiliated stations to which it provides major entertainment programs which they could not produce if they were obliged to depend on local res ources.)汉语句子中的是动作的先后次序和因果的前后关系;英语句则为了空间搭架.往往可以打破先后顺序或对此须采取灵活的态度。
2.汉语句子的两分结构和英语句子的三分结构。
汉语句子中的主语常常是言者主体思维中的一个话题(theme或topic)。
我们说:“这个计划你跟家人谈过了吗”“这个计划”是主体意识中的一个话题,“你跟家人谈过了吗”是述题(comment),因而呈现T C(话题———述题)句法模式(刘宓庆, 2001)。
它的基础不是形式逻辑,而是阴阳辨证。
中国的远古先民们很早就对世界形成了阴阳对立的认识,传说中的伏曦八卦是很久远的了,历经夏易、商易、周易,一脉相承。
《易经》中的思想和语言文字都是阴阳对立的,到《诗经》已经比较系统了,此后虽然经过了二三千年,今天遣词造句依然如此。
汉语句子的阴阳对立,不在语法,而在语意,其表意有其独特之处。
张今先生(1997)把汉语句子的表意类型归纳为七种:语义相反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语义相异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语义递进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反义衬托型: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春秋・晏子)同义衬托型:有莠则锄,有疾则医。
(宋・苏轼)正说反说型: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宋・苏轼)同义强调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周易・乾・文言)而现代英语有五种基本句型,即S VP、S V、S VO、S V oO、S VOC。
这五种基本句型都可以分为三部分。
S VO是现代英语句子结构的典型代表。
例如:3)That dirty old house is an offense to every one who lives in the street.汉译1:那座肮脏的老房子使住在那条街上的人都讨厌。
汉译2:那座老房子很脏,住在那条街上的人都很讨厌。
原文是S VO三分结构,汉译1直译,句子较长,读起来不上821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5口。
汉译2是两分,节奏变短,容易上口,符合阴阳结构。
再如:4)Y ou’re lucky enough to pass CET4.汉译1:你真幸运,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汉译2:你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幸运。
原文是S VP结构,to have a united family是个原因状语,汉语一般把因放在前边,果放在后边。
由此可见,写英语句子应以动词为中心,前边有施动者,后边有受动者。
没有动词就不能成为句子,缺了主语、宾语就是语法错误。
因为凡事件的发生必涉及动作、施动者和受动者,施动者是句子的主语,受动者是句子的宾语,S VO的完整描述,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
而其他几个基本句型则可视为该核心句型S VO的变体(王寅,2002)。
S V是两个部分,是英语中唯一可以两分的句子,但是这种句子在英语里很少见。
为了满足三分的心理,人们常把不及物动词转换为动作名词作宾语,如不说We walked而说We took a walk,不说He dreamed而说He dreamed a g ood dream。
此外,不及物动词后边常常需要有状语,如We live in X iangtan,而变为S VA句型,还是三分。
写英语句子时,只要主、动、宾齐全了,一个句子有了三部分,语法上就是合格的句子。
三、中英语句特点在写作中的运用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哲学观念、宗教信仰和认知心理,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思维的语言形式。
西方人重科学,重理性,重逻辑,重形式,以分析性思维为主;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以综合性思维为主。
反映在语言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句法强调形合,即词语和句子是通过语言形态变化和语言形式手段连接来表示结构关系、表达思想;汉语结构松弛,句子行文简练而且往往较短,词语和句子是靠本身的语义的贯通、语境的存在来表达其逻辑关系的,句法强调意合。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英语的逻辑外显型与汉语的逻辑内含型。
英汉句子中,成分和成分之间或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不同的。
英语重形合,句子结构建依靠各种各样的连接词,如as though,if,because,since,when...等,英语句子之所以形成紧凑严密的树型结构,是因为有这些连接词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同时英语句子还借助于语法形式,如:非谓语动词,从句等,表示句子的逻辑关系。
因此这种树型结构不管层次有多复杂,句子内部的主从关系、逻辑关系都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英语句子结构的外显性即表现在句中各个成分的相互结合的这些常用连接词语以及语法形式上。
相比之下,汉语的行文从表层看,显得松散些,句子各成分之间并无明显的连接词,句中各成分的结合大多靠语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和词序的排列,内部各种逻辑关系须从整句的内在连贯上去把握、去感悟。
汉语句子的逻辑隐含在句子内部而较少使用连接词语。
例如:5)I f the tem perature drops to0degrees Centigrade,water freezes.气温降到0摄氏度,水会结冰。
英语中用“if“表条件,而译文却可有可无。
由此可见,写英语句子时必须用一些语法衔接手段来完成句子的形式完整。
句子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内部逻辑纽带和语序表示出来。
3.2英语的主体中心和汉语的主客融合英语即使在事物本体上有时也要强调主客体之别,这在汉语中是不可思议的。
例如:6)He was hurt in his leg.他的腿受伤了。
7)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她独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
英语句里常常出现主语,即使没有出现主语也要出现假主语(如:I t is raining)。
王力先生说:“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
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是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却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
”故英语写作中可用人称主语表达,也常用非人称主语表达。
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往往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
而汉语较常用人称主语表达,往往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英语的前重心和汉语的后重心。
汉语句子一般趋势为重点在后,往往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将次要部分如原因、条件,环境和有关状态等等放在句子前面,然后画龙点睛,把主要动词点出,这与中国传统中内向型思维不谋而合。
英语造句手法则是偏于从关系上反映,从关系上去说明,它着重于空间搭架,先搭起主语和主要动词,然后用各种关系词把有关的材料组成各种的关系词结,具体说,它是一种开门见山的思维方式。
例如:8)We study Chinese hard in the classroom every day.我们每天在教室里认真学习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