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自测试题

高三语文自测试题

2005届高三语文自测试题(一)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 睥睨.牡蛎.砾.石老骥伏枥.B.婀娜.傩.神畏葸.涸辙之鲋.C.媲.美蹩.脚碾.坊互相黏.结D.谗.言谄.媚孱.弱残.羹冷炙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自诩诡奇冠冕堂皇沸翻盈天B.脑髓髡钳针贬时弊呕心沥血C.磨砺窠臼置之勿论膏腴之地D.莞尔嗤笑礼上往来瓮牖绳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些都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有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③他用一生的心血写成的宏篇巨着被战火了A.暴发标记断送 B.爆发标记葬送C.爆发标志断送 D.暴发标志葬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南京城里,上到王府衙门,下到茶坊里巷,我这个老南京都是熟门熟路....。

B.等人是最令人心焦的事,一分一秒地耗着,不知看多少次手表,可是等到你所期待的人远远地姗姗而来,你有多少烦恼也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C.我们全体中国人正合力用自己的血,自己的肉,自己的生命,写作惊心动魄....的光芒万丈的伟大诗篇。

D.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几个经常结伴去网吧,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今年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5.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项是( )A.得知情况,他立即掉转车头赶往案发现场,并下达命令:—定要不惜任何代价、任何手段,确保人质安全。

B.今天漓江之所以拥有世界一流的绝景与生态环境,与一代伟人邓小平30年前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紧密相关。

C.“要我说,”张师傅说,“当质量检查员就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才能保证咱们厂的产品件件是优质品。

”D.对于五车间的建议,我认为还是应当再认真研究一次,这样做对厂部、对五车间都有好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围城》播出后,钱钟书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

人人谈“钱”为荣,见“钱”眼开,引得无奈的钱老戏称:“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B.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C.元好问认为陶渊明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苏轼也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都是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准确的评价。

D.美中教育联合会主席认为,中国的发展不是看精英怎么样,而是看社会民众怎么样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一10题。

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是1米的10亿分之一。

当物质颗粒小到纳米量级时,这种物质就被称为纳米材料。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认为纳米科技给社会带来的都是益处,而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一些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对生物体有害。

据《自然》杂志介绍,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实验鼠身上完成的实验显示,直径为35纳米的碳纳米粒子被老鼠吸进身体后,能够迅速出现在大脑中处理嗅觉的区域内,并不断堆积起来。

他们认为碳纳米粒子是同“捕捉”香味的细胞一道进入老鼠大脑的。

今年4月,美国化学学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碳60会对鱼的大脑产生大范围的破坏,这是研究人员首次找到纳米微粒可能给水生物种造成毒副作用的证据。

这些都说明,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存在危害。

人们接触纳米材料污染一般通过下面途径:一、通过呼吸系统;二、通过皮肤接触;三、其他方式,如食用、注射等。

纳米材料污染物通过上述途径进入人体,与体内细胞起反应,会引起发炎、病变等;污染物在人体组织内停留也可能引起病变,如停留在肺部的石棉纤维会导致肺部纤维化。

纳米材料比普通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更大。

这是因为纳米材料体积非常小,同样质量下纳米颗粒将比微米颗粒的数量多得多,与细胞发生反应的机会更大,更易引起病变。

纳米材料很小,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进入细胞,从而有可能进入人的神经系统,影响人的大脑,导致一些更严重的疾病和后果。

目前,研究人员还不知道如何将纳米材料从人体中清除,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在人体中降解。

纳米材料还有一个潜在的危险——易爆炸。

纳米材料具有反常特性,原本物质不具有的性能,小颗粒会具有。

原本不导电的物质,在颗粒变小后有可能导电,有些原来不易燃的物质在纳米尺度下也可能导致爆炸。

现在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纳米氧化物颗粒上,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之类,另外还有一些较老的工业产品,例如碳黑、催化剂。

这些材料主要在如下产品中应用:首先是化妆品和防晒剂。

防晒霜之类的产品一般含有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纳米颗粒;化妆品如口红中含有纳米氧化铁颗粒。

化妆品中的纳米颗粒直接和人的皮肤接触,我们需要特别谨慎。

现在欧洲和美国的卫生部门已经把二氧化钛当成无毒物质,允许其在防晒品中运用。

同时,欧洲规定,口红产品中的氧化铁直径必须大于100纳米。

现在已经有报告声明,化妆品中的纳米材料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

其次是复合材料和涂层材料。

比如汽车车胎加入了可被看作纳米材料的碳黑、用纳米材料表面处理过的防水抗污布料等。

这些材料是否对人体有害,要看其中的纳米材料是否容易逃逸出来。

如果纳米材料被固定得很好,还是比较安全的。

今年7月29日,英国公布了题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机会和不确定性》的报告。

报告认为,现有的纳米技术大多数是安全的,但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纳米技术能够健康安全地发展。

因为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每一种材料是否有害都需要具体分析,这显然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环球时报》2004年8月4日)7.下面对“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在人体中降解”中“降解”一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指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

B.指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分解成为较小的分子。

C.指纳米微粒与别的物质起反应而改变了它自身的性质特点。

D.指纳米微粒自动从人体中挥发到空气中或被人体排出体外。

8.不能证明“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的一项是( )A.直径为35纳米的碳纳米粒子被老鼠吸进身体后,能够迅速出现在大脑中处理嗅觉的区域内,并不断堆积起来。

B.碳纳米粒子是同“捕捉”香味的细胞一道进入老鼠大脑的。

C.碳60会对鱼的大脑产生大范围的破坏。

D.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说法的一项是( )A 纳米氧化物颗粒如二氧化钛基本上是无毒的,欧洲和美国的卫生部门已经把二氧化钛当成无毒物质。

B.纳米材料对人体有害,弊大于利,我们不应盲目地推广使用。

C 口红产品中的氧化铁直径大于100纳米的基本无毒。

D.用纳米材料表面处理过的防水抗污布料,如果纳米材料固定得很好,还是比较安全的。

10.根据本文的的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有的纳米技术大多数是安全的”一句告诉我们,已经投入使用的纳米材料对人体都是无害的。

B.作者认为,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它又是一把双刃利剑,我们使用它要慎重。

C.用纳米材料表面处理过的防水抗污布料是否对人体有害,要看其中的纳米材料是否容易逃逸出来,容易逃逸出来的是有害的。

D.每一种纳米材料都必须经过反复地多方地检测、验证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郑虔,郑州荥阳人。

天宝初,为协律郎,集掇当世事,着书八十余篇。

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

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

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初,虔追迪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曰《荟萃》。

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迁着作郎。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

贼平,与张巡、王维并囚宣阳里。

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迁。

后数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

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

诸儒服其善着书,时号郑广文。

在官贫约甚,澹如也。

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床无毡”云。

(选自《新唐书·卷第一百九十三·文艺中》)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掇.当世事掇:搜集的意思。

B.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坐:犯罪。

C.诉.宰相诉:诉苦。

D.寓治.国子馆治:管理,掌管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欲置左右,以.不事事2l、砾、枥读音相同; B.娜与傩读音相同;D.谗与孱读音相同)2.C(A.沸反盈天;B.针砭时弊;D.礼尚往来)3.B[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指以不正当手段突然发财得势(此义常与“户”连用);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战争、斗争、革命、起义、运动等,以及用于众人的声音。

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标记:记号。

断送:常和前途、生命一类词搭配;葬送:意思比“断送”重,常和青春、幸福、事业、家业、成就、成果一类词搭配。

]4.D(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对未来不好的情况的估计,此处用于已发生的事情,错误。

)5.C (A.既动宾搭配不当,又成分残缺。

“不惜”不能与“任何手段”搭配;“任何手段”应为“采取任何有效手段”。

B.“之所以……”表示的是“……的原因”,与“……紧密相关”不能表明前后统一关系,应去掉“之所以”。

D.“对于……建议”一语意思不明:意思之一,研究五车间的建议;意思之二,研究别人针对五车间提出的建议。

)6.C(A.问号应放在引号内;B.第一个逗号改为句号,三个顿号都改为逗号,因为并列的内容是几个分句,不是句子成分;D.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二、7.C(这里是借用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

)8.D(该项说“纳米材料覆盖的范围非常之广”,这可能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能对人类有害。

其余三项均能证明“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

)9.B(文中“可能有害”不能说成“有害”。

也没有“弊大于利”的说法。

)10.A(已经投入使用的每一种纳米材料“是否有害需要具体分析”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三、11.B(应为“因此”。

)12.A(A.上句“以”:连词,而,表转折关系;下句“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B。

乃;副词,才,这才;C.其:代词,他的或它的;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