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总结
第五章、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总结
证券回购协议在期限上的可调整性,使 回购协议利率最终成了主导同业拆借市场 利率的基准利率(以前是伦巴德贷款利率) 联邦银行采用“美国式”利率投标法, 使官定利率综合反映了对利率和流动性政 策态势的预期,以及货币市场操作者的其 他各种预期 证券回购交易规模的扩大,降低了银行 对伦巴德贷款的依赖程度
4、对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改革意见 主张经常在极小的幅度内变动法定准备 率 建议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通过变动 利息控制货币供应量 改变资产的法定准备率,以控制信用 设想存款准备率制定后不再改动,取消 银行创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给的能力,中 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加强对货币量的 控制(弗里德曼) 实践情况:采取较低的法定准备率,配 合以可变动的流动能力准备率(流动资产/ 存款)
3、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1)在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中央银 行通常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2)再贴现率的调整,通常只能影响利 率水平,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 (3)再贴现工具的弹性较小,频繁调整 再贴现利率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 不经常调整又不宜于中央银行灵活地调节 货币供应量
4、有关改革意见 (1)弗里德曼认为再贴现政策所拥有的 一切效果,都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政策而取 得,主张放弃此项政策工具 (2) 托宾认为应强化此项政策,加强中 央银行有效控制信用成本 作法: 一是中央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等于再 贴现率的利息 二是废除对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和对商 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
(3)史密斯认为,用固定时距(比如一 周内),依据公开市场利率(如国库券利 率)的固定差额来调整再贴现率,以增强 再贴现政策的弹性 (4)萨耶斯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大多数 部门的设备投资趋于长期化,短期利率变 动的弹性下降,利率(再贴现率)政策的 效力日渐减弱
案例分析:美联储应对危机的 贴现工具创新
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特点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中央 银行货币政策的预示器,它的公开性 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 (2)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具有强制性 的影响,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效果显 著 货币乘数的作用,准备金率微小的 变化,都会带给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 动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 (1)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对 经济产生强烈的震荡,使之缺乏应有 的灵活性和弹性,不能成为一项日常 的调节工具 (2)由于它强有力的影响,会引起 大众心理预期的强烈变化,不利于商 业银行稳定正常的经营 (3)法定准备率的调节效果受整个 社会货币需求状况的制约
德国再贴现政策的实证分析
1970年代末以前的再贴现政策: (1)利率政策的核心:确定再贴现利率与伦巴 德贷款(中央银行提供的有价证券做抵押的贷款) 利率 再贴现利率代表 1 个月和 3 个月资金利率的低 限(央行可控) 同业拆借利率低于再贴现率,成为货币市场利 率的低限 伦巴德贷款利率是以有价证券为担保的抵押贷 款利率,通常比再贴现利率高 1%~2%,成为 货币市场利率的上限(央行可控)
(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1、再贴现政策作用机制——利率价格机制 再贴现是指当商业银行发生暂时性准备金不足 时,可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或中央银行同意 接受的其他抵押品作担保,向中央银行进行的短 期贴现 政策操作规则:一般的或主要的是变动商业银 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以达到扩大或紧缩信 用的目的 特点:既调整货币需求又调整货币供给,因为 商业银行相对于市场而言是货币的供给者,相对 于中央银行而言是货币的需求者
2、针对特定企业和法人的工具创新
背景: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和 投资银行的资产蒙受巨额损失,信 贷市场萎缩;危机导致资产价值不 确定性上升,从而加大了信贷利息, 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 目的:通过提供新的融资窗口, 阻止信贷紧缩在实体经济中的蔓延, 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
创新1,商业票据信贷便利(2008 年10月7日) 目的:通过一个特殊目的公司 (SPV)给美国商业票据的发行者 提供流动性支持 操作:由SPV从符合条件的商业 票据发行者那里直接购买无担保商 业票据和资产支持的商业票据,向 有资金需求的商业票据发行者直接 融出资金
创新2,定期资产支持证券信贷便 利(2008年11月25日) 操作:所有拥有合格抵押品的个 人、法人均可参加定期资产支持证 券信贷便利,即将近期发行的美元 计价的AAA级的ABS抵押给美联储, 以获得相应的融资支持。期限一般 为1年以上 创新的意义:美联储由“最后贷 款人”变成“直接贷款人”,对于 缓解特定企业资金紧张具有重要意 义
(2)伦巴德贷款利率对同业拆借市场利 率趋势的影响 当银行的流动资金充足,不需要伦巴德 贷款时,伦巴德贷款利率成为同业拆借利 率的上限 当银行流动资金缺乏,大量的伦巴德贷 款已被提供,同业拆借利率很可能高于伦 巴德贷款利率,伦巴德贷款利率成为同业 拆借利率的下限 伦巴德贷款数量的限制是引起同业拆借 利率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2、操作目标的选择:利率目标与货 币供应量目标(以美国为例) (1)当中央银行决定增加或减少货 币供应量时,通常会盯住价格——利 率,并允许银行体系对利率进行投标 目的:从投标中收集银行认为合适 的利率水平的信息,以设定利率限制 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量就设定利 率底限,如果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就设 定利率上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当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利率目 标时,则由商业银行确定货币数量 目的:确定合理的增加或减少货 币供应量的上限,以保证利率的稳 定 确定新的利率目标后,联储交易 室需测算在货币市场上注入或收回 多少流动性才能使市场利率达到预 期水平
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利率的路径: 一是通过公布中央银行公开市场 业务的利率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利率 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银行 体系的流动性,影响市场资金供求, 调控市场利率
利率价格机制运行链:
基准利率 → 货币市场利率 → 资本市场利率 再贴现率 同业拆借利率 中长期信贷利率 再贷款率 票据市场利率 债券收益率 短期证券市场利率 股票收益率
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1)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为满足金 融机构的应急性、流动性需求提供融资渠 道 (2)传递货币政策信号,对市场利率的 变动起着“指示灯”的作用 (3)实现信贷结构调整,间接调整产业 结构 具体做法: 一是通过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 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 二是对再贴现的票据实行差别再贴现率, 影响各种再贴现票据和贴现数量
1、作用机制 (1)通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手持超 额准备金的数量,调节其信用创造能 力,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 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同商业银行现 有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呈负相 关变动关系 同货币市场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呈 正相关变动关系
(2)通过改变货币乘数,使货币供应量成倍的 收缩或扩张,达到调控目的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张缩 倍数 图示: R↑→E↓→K↓→MS↓→r↑→I、Md↓ R′↑→ m↓→M ↓ S 说明: R′为法定准备金率,R 为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 E 为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K 为信用创造量 MS 为货币供应量,Md 为货币需求量 I 为投资需求,r 为利率
1、针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
创新1:定期贴现措施 创新性:主要表现为延长贷款期限。 2007年8月17日公布向财务健康的存款 类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期限由隔夜或几 周延长到最长30天的时间 2008年3月16日宣布将期限延长到最 长90天
创新2,定期拍卖便利 创新性:通过招标方式向财务健 康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提供贷款 抵押物,贴现窗口接受的抵押资 产均可作为定期拍卖便利的抵押资 产 期限:主要有28天和84天两种 每次提供的资金数量:200亿~ 750亿 作用:为存款机构提供大量的流 动性
(3)再贴现率与伦巴德贷款利率对利率 结构的影响 前提: 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远比资本市场利率 的波动大 存款利率的变动不明显(受法定通知期 限限制的最短期的储蓄利率不是十分灵 活),银行很少改变被称之为“基准”储 蓄率的利率 结果:伦巴德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利率 →定期存款利率
(4)伦巴德贷款与再贴现政策挂钩的局 限性 一是使银行完全依赖从中央银行获取伦 巴德贷款,认为这种方式是获取中央银行 货币的永久来源 伦巴德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化成了货币市 场条件松紧变化的主要标志 二是由于传统的操作无法准确迅速反应 德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及其与国外市场 间的紧密联系,也无法采取力度不同的方 法,延长了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强化了 再贴现政策的被动性
力的影响 四、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
制 (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三)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效应分析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 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金 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 率,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 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 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此政策工具: 一是需要大量吸收或补充银行体系的超 额准备金时 二是需要对货币政策作重大调整时
公开市场操作通过调节利率间接 影响汇率的过程: 货币量减少→利率上升→银行超 额准备金下降→银行进入外汇市场 的本币减少→外汇供给大于需求→ 本币对外币汇率上升 说明: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外汇 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影响汇率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应具备的特 征 一是操作工具应具有债券工具的一般 特征。这种债券应该是: 信用等级高、流动性极强的债券 利率由市场决定 持有人范围广 债券的期限设置有利于活跃交易 债券的交易、托管安全、便利,最好 是无纸化债券
第五章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 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政策、措施 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的直接调节对象有: 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货币供应量、 利率等 目的: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产生 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实现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