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小学版)

中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小学版)

中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研究(小学版)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保定市南市区西马池小学张颖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有着复杂的情感内涵,文化内涵,审美内涵,道德内涵。

而欣赏教学又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

欣赏课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因为孩子的年龄不同,受理解接受事物能力差异的制约和认知的程度存在不同,所以在欣赏教学中的教学形式要多元化。

我是这样做的:我担任小学1-6年级的音乐课,从孩子的年龄来说就是从6、7岁到12、13岁,按照年龄看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分析能力有着天壤的差别,所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以及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

低年级以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情绪,用简单的语言或者是形体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比如《口哨与小狗》学生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高兴的心情还有小狗在小主人前前后后跟着跑到最后主人用口哨召唤小狗的情节就可以了。

随着年纪和年级的增长欣赏教学在循序渐进中不断的加深音乐知识,感受乐段、感受节奏、感受速度、感受乐曲的意境等等。

在欣赏教学中我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来做的: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尽早让学生养成专心聆听的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入学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懂,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见得少)几乎每一节音乐课都处在兴奋当中,课堂气氛活跃,要让他们在欣赏时安静的听音乐实在有点难,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所以,每当新学一首歌曲或是欣赏乐曲,我都要求学生用耳用心用脑去专心聆听,能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听为前提,然后不失时机的提出本课欣赏内容的要求。

学生谈感受时,我会这样评价:你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这个专心聆听的习惯学生还是做得不错的。

当学生发言和表演时,我要求学生要做一位文明的听众和观众,学会倾听,倾听作品、倾听他人、倾听自己,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

学生在课堂上如有走神的现象,我会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使他们及时调整过来,这样就避免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最后我以表现好的给予物质或口头表扬。

2、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课堂情境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的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好奇心,利用孩子的这一心理,我对一些欣赏课程以讲故事开始,让孩子产生好奇心和兴趣,然后再提出欣赏内容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赏。

在课堂上,创设孩子喜欢的情景,让孩子身在其中感受音乐,这个方法我们在平时的音乐课上都经常用到。

在欣赏一些有背景的音乐时,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将孩子带入其中,如大森林,游乐园,冒险岛等等,
让孩子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巩固音乐知识,获得音乐知识,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而也体现出音乐的感染力。

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但自我表现意识却很强,特别乐意表现自己。

抓住这个特点,在欣赏时让音乐刺激听觉,产生印象,就会很自然地进入角色。

如在大森林里变身成一只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就会用肢体语言模仿动物形态,走路,飞翔,抓耳挠腮,蹦蹦跳跳等等,孩子找到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在音乐中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在音乐中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被深深地吸引,也帮助老师在课堂上有效地传授音乐知识。

3、学科整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音乐欣赏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开始从整体感受入手,这在欣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具有一般不直接描绘形象的特点,但它能通过对情感的表现来体现形象。

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塑造,是通过音的高低、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及音色的浓淡等要素的对比反映出来。

所以从总体上去感受,即听音乐是怎样开始的,如何进行,什么旋律先出现,有几个主题音调,在那儿过渡等,都要认真聆听,才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作品朦胧的美、直观的美。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音乐能否表现物体的色彩和图象?这是音乐欣赏心理学上一个较有兴趣的问题。

首先肯定的是,音乐形象能引起欣赏者对某种色彩和图画的联想,老师也可在播放音乐的同
时,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抓住孩子们的视觉,让孩子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图片,直观的感受音乐,使音乐与色彩、图象相映成趣,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

从这点上也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共通点,体现了音乐与子妹学科的相互结合。

高年级的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中领悟到音乐作品的主题,激发了想象力;在体会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感受了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启迪了智慧。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让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等,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创作画,再依据自己画的画写一段简短的文字,然后再写乐句或乐段表现所画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假设一种意境,鼓励引导学生创作音乐。

教师要将学生创作的作品让他们自己去鉴赏、去分析,他们就会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去修改整理,不断完善。

通过做,学生明白了音乐创作需要有音乐知识作基础,更需要音乐素材和对生活的感受等。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获取音乐知识,从生活中去寻找音乐素材。

当然,还应注意面对的是小学生,应力求简单浅显一些,不可过高。

综上所述,要上好音乐欣赏课并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特点、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写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不断求新探索,才能不断完
善,提高素质,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正确与否,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