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研报告我有幸参加“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行前,局领导指示我要把“九年一贯制学校”做为一个课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我深知,这是局领导站在教育未来发展的高度,做出的一项安排,我顿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因为“研修班”没有安排与“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关的学习容,所以我就利用学习之余,到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并利用学习之机,向专家们请教有关“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问题,同时,我还利用网络学习有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理论和经验。
由于参观考察的学校较少,以及网络上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熟的办学理论和成功的办学经验并不多,加之我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至今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
现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产生与发展1、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历程小学初中一体办学模式,在我国表现为不同的实践历程。
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在全国各地的小学初中一体的学校并不鲜见,在这类学校中的初中被称为“戴帽初中”,初中是小学的附属。
80年代出现小学初中分立趋势,于是小学初中一体的学校出现某种程度的空白。
九十年代,有些地方又出现小学初中一体化办学的尝试,到了21世纪,九年一贯制学校似乎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小学初中一体办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制基础上的办学模式,而以前的小学初中一体办学,其实质还是不同学制的两个阶段,因此貌合神离。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一新生事物,目前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现实意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最早出现在与,1984年,出现九年一贯制学校,同年景山学校也开始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实验。
九年一贯制的核心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贯制,其办学体制、管理模式、学制及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实施策略等,都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目前我国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还不平衡,和沿海地区发展较早,且有一定基础,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校,构建了一批适应义务教育和当地教育发展的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
市九年一贯制办学,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以一所学校为基础的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的改革研究、以中小学衔接研究和提高课堂效益研究为重点的启动阶段;由个别研究拓展到局部的群体研究,构建与完善九年一贯制办学的体制与机制,促进学制的多元化发展的拓展阶段;深入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即研究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阶段。
市义务教育阶段推进九年一贯制已成为政府行为,新大纲按九年一贯方式设立,新的一年级、七年级的所有学科将使用根据修订大纲编写的新教材,不划分小学、初中。
并在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以促使九年一贯制落到实处。
江浙一带及等地的九年一贯制的发展也较为迅速。
有些地区为了调整学校布局而设立的一些九年制的学校,大都是把两所学校简单合并,甚至只是校名统一,还是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分别管理,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贯。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依据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依据《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设立的、连续实施小学与初中九年教育的学校。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为:地方人民政府设置或批准设置的全日制小学;全日制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学校。
”可见,九年一贯制办学是法律规定可以实行义务教育办学体制之一。
原教委副主任柳斌在1996年曾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最好的当然是九年一贯制了。
”教委、计委、财政部、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1996年在全国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强调:“时机成熟时,还可在大中城市积极推行九年一贯制(特别是新建校,尽可能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既可在同一所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也可以异校之间由相对就近的小学和初中挂钩实施九年一贯制,以减少升学和择校的竞争”。
教育部《基础教育工作分类推进与评估指导意见》指出:“2005年前,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仍实行‘五三’学制的地区基本完成向‘六三’学制或九年学制过渡,逐步推进九年一贯制,带动中小学建设的整体和均衡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十五’期间,将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
”、等地也相继把推进九年一贯制办学试点作为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举措。
市出台的《关于编制<市建设一流基础教育“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若干说明》指出,“九年一贯制办学的意义,在于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培养进行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加强教育的衔接,更好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通知(鲁教基字【2008】15号)中也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
”综上所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出现是随着我务教育的推进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而出现的,是政府行为,是有政策推动的。
我务教育九年制年限的规定和各级政府对九年一贯制的重视是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强力支持,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此外,招生制度的改革为九年制学校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高初中脱钩使初级中学学校分离和独立,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的初中招生制度改革,深化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性,淡化了小学和初中教育之间关于升学评价,使小学与初中教育与地域上有了自然的归属与承接。
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从办好每一所学校的角度而言,九年一贯制学校利用教育资源整体使用的优势,提高效益。
同时九年一贯制教育对培养学生素质,切实地做到“教好每个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优越性与素质教育方向相吻合,这是它有潜力的重要背景。
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看,小学生与初中生处于同一发展阶段这一结论基本达成共识,理应一体化。
有理论认为,小学高年级至初二年级是学生心理发展较快、自主要求较强烈的阶段,也是记忆、意志和智力发展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和阶段,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为此,美国有些地方提出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加强“中间教育”,并办起“中间学校”。
德国、英国也有这样学校。
虽然各国施行的学制不尽相同,但都承认小学和初中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把完整的心理发育夹断,在学制上分为小学、初中两个教育阶段,既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发育。
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从6岁入学到15岁毕业,跨越儿童期、少年期直至青年初期,在漫长的九年学校生活中,其心理与生理发生巨大的变化,实行九年一贯教育,可以更系统地考察每一个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完整设计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为学生学习品质和个性心理有序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为学生平稳度过其人生中最重要时期,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3、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构成形式九年制学校的构成主要有四种基本形式:☆生长式。
就是在原有小学建制的基础上顺势承办七至九年级教育,它直接从小学体制上生长出来,仿佛80 年代以前的小学附带初中,从而形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撤并式。
由于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变更而引发教育资源的重组。
这种组建学校通常由两所以上学校组建而成,一般只保留一个校区,也有极少数保留两个校区,如果是两个校区者,则往往只有一个校区是完整的九年一贯制。
☆合并式。
是指本行政区划教育资源的重组,将原来分设的初中与小学的合并,从而组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这种学校往往也是只保留一个校区,且多以原有的初中校区为校址。
还有的是非完全意义的一贯制学校,是小学与初中以对口直升方式联接起来,称为异校联体型一贯制学校。
☆新建式。
分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校址校舍是全新的,但是师资的构成还是以某一两所学校为基础;二是校舍与教师都是全新的。
4、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衔接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新生事物,如何实现教育教学的无痕对接,都在摸索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三学段式。
即将9 个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个阶段是1 - 4 年级,重点强化养成教育,保护和发展孩子的天性,促其从小“学做真人”;第二个阶段是5 - 7 年级,核心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规与人格品质。
第三个阶段是8 - 9 年级,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将个人价值与集体、民族、利益协调起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九年四段式。
一二年级为第一“级段部”、三四五年级为第二“级段部”,六七年级为第三“级段部”,八九年级为第四“级段部”。
☆三段一体办学模式。
学前班一二年级实现幼小衔接、三至五年级体现“合格+特长”、六至九年级分解知识点完成初小衔接。
☆分段管理式。
既有三三三制,即一二三年级为一个学段、四五六年级为一个学段、七八九年级为一个学段。
☆五四制与二三四制等。
或者三段小循环教育格局,一至四年级、五至七年级、八九年级三个小循环段。
5、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思想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通过管理整合学校师资力量,力争产生“1+ 1 > 2”的效应,同时产生“1 + 1 < 2”的运行成本。
☆一体化网络式管理。
学校党政工团实行垂直领导管理,并根据“统一领导、全程管理、分层赋职、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建立一系列精要、规、便于操作、讲效的管理规程。
在硬件上,场地、校舍、宿舍、食堂、语音室等实现一体化使用;在软件上,人力、财力、物力等优化组合,从全局出发,整体布置,上下协调,提高管理效率。
☆整分矩阵式管理。
整是指办学目标、教育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包括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是整体规划、整体贯彻。
分则是指有的工作分条线、分阶段、分层级具体管理。
6、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前景九年义务教育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整体,它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统筹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改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可以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现状,可以实行整体设计, 系统安排,分段推进,分层施教,将有助于学生个性、行为、品质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青少年学习与成长。
从管理方面来看,九年一贯制学校能够构建纵向畅通、横向协调的管理体系,易于盘活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经费和教育设施。
同时,通过九年一贯的无痕对接,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师资力量的合理调配,避免小学、初中在素质培养方面的脱节和断档,便于从整体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进行升学考试,也不进行升学选拔,保证了学生不间断地接受优质教育,可有效遏制择校现象。
同时由于淡化考试意识,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更新观念,更好的投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