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三)一、选择题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B.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D.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A. 铲形币B. 刀形币C. 圆形方孔半两钱D. 蚁鼻钱3.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位诗人是()A. 屈原B. 贾谊 C. 王船山 D. 曾国藩4. 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A. 新罗B. 日本 C. 意大利 D. 印度5.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A.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 秦始皇B. 齐桓公 C. 启D. 禹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A. 山东B. 浙江 C. 福建 D. 广东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①设置丞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④制造文字狱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9.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A. 辽B. 北宋C. 西夏 D. 吐蕃10.下图材料中的“吾”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11.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在()A. 黄河流域B. 岷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12.“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 诸侯的反叛B. 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 C. “国人暴动” D. 牧野之战的影响13.“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A. 唐朝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14.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外文化荟萃之地,是各族文化交融的大都市。

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A. 封闭、保守B.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C. 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 完全模仿周边国家二、材料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其变法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推行县制。

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并归纳出商鞅变法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2)从材料中能看出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依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什么?(4)通过学习谈谈你对于变法或改革的认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材料三: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 2012 年 10 月 17 日参拜了供奉着 14 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日本政要的参拜行为招致全球众多媒体的谴责。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材料一图一与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出国前往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3)图一图二中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请你就安倍晋三祭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的事实,结合史实,向你的某位日本中学生朋友说一句话。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非井乙勿视,非弄乙勿听,非本L勿言。

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5中所示人物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核心思想和政治思想。

(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留下了许多名言,你还知道哪些?试举两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哪一位皇帝接受,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8.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沆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二: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

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

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

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

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

——蒋廷黼《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材料三:人们发现,事实上,督政府的对外政策与革命前一样,毫无改变。

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令法国和世界都遭遇不幸的人物,他继承了法国传统的“个人主义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

他给法国带来了十年的荣誉,也给法国带来了最后的失败的耻辱。

——摘自【英】郝伯特·乔治·威尔斯《文明的故事》材料四: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二,指出“士大夫”心目中林则徐的特点及其主要理由。

(3)材料三中的“他”是怎样在对内和对外方面给“法国带来了十年的荣誉”?(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使“罗斯福新政成力神话”的经济和政治上“成功”的主要表现。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分析】青铜器是我国商周时期文明重要的标志,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因此D表述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青铜器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公元前210年属于秦朝统治时期,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国的货币。

3.【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端午节由来的相关史实。

使学生知道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都跟历史上重要事件或人物有关。

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楚国诗人屈原无比绝望,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天吃粽子、划龙舟。

后来国家把这天定位端午节。

故答案选A。

4.【答案】A【解析】【分析】崔致远,朝鲜新罗时期诗人。

12岁来中国学习,5年后宾贡科及第,在洛阳居住2年,开始写作。

后任宣州溧水县尉。

受唐僖宗礼遇,授都统巡官承务郎侍御史内供奉职,赐紫金鱼袋。

他在中国的10余年中,写了大量的诗文,多数失传。

现存的作品中,怀念故国之作是较优秀的篇章。

所以此题选A。

5.【答案】A【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

因为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隋唐科举制度相关的知识点。

6.【答案】D【解析】【分析】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因此选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知识点。

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二子目戚继光抗倭的内容中:“戚继光组建的一支抗倭队伍,经过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人称‘戚家军’。

戚继光率戚家军开赴台州,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据此可知,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台州,台州就在今浙江临海,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原因、情况、意义。

8.【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专制”“皇帝独裁”“明清”。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明清时期加强的准确识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明清两朝加强君主集权的主要措施。

9.【答案】A【解析】【分析】A项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符合题意;B项北宋是汉族人赵匡胤建立的,不符合题意;C项西夏是党项族元昊建立的政权,不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D项吐蕃政权的都城在逻些(今西藏拉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出自《贞观政要》,叙述的是是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骄傲放纵,一朝而败,我怎么能自己也骄傲呢?话说到此,不觉警惕和震惊!”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秦及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用人,轻徭薄赋,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所以材料中的“吾”是指唐太宗,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准确识记。

11.【答案】B【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

12.【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残暴,引起人们不满,被商汤所灭;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王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被周灭;西周的周幽王残暴昏庸,失去民心,被外族所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