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关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缺血性肾损害
ANP增加 增加
肥胖, 肥胖,老年 易代谢紊乱
糖尿病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 高尿酸血症
20
SAS
胸腔负压↑回心血量↑ 胸腔负压↑回心血量↑ 睡眠呼吸暂停 夜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夜间低氧血症 高碳酸血症 肺小血管收缩 肺动动压↑ 肺动动压↑ 右心室压力负荷↑ 右心室压力负荷↑ 右心房扩张 ANP分泌↑ 分泌↑ 分泌 抑制远端肾小管水钠重吸收 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RAS↑ ↑ 内皮素↑ 内皮素↑ 交感神经 张力↑ 张力↑ 微小血栓 血粘滞度↑ 血粘滞度↑
肾脏缺血
细胞缺氧、 细胞缺氧、代谢抑制产生氧自由基 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
夜尿增多
21
伴随的并发症
肥胖
SAS最常见原因(60%~70% ) 最常见原因( 最常见原因 组织对RI敏感性下降 组织对 敏感性下降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 )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IR、交感神经系统 RAS活活、高瘦素血症、高脂血症 活活、 活活 高瘦素血症、 肾小球高灌注、 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状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状态下反 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引起低氧 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 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 床综合症,病情逐渐发展可出现肺动 脉高压、肺心病、呼吸衰竭、高血压、 心律失常和脑血管意外。
2
每晚睡眠时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暂停低通 气指数≥5次/小时并伴有嗜睡临床症状,呼吸暂停是指睡 眠时候口鼻呼吸时气流停止10秒以上,低通气是指睡眠过 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下降50%以上,并伴有血氧 饱和度下降≥4%或微觉醒,。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是 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呼吸暂停加低通气次数。
13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AHI≥15次/小时的患者2.AHI≤15次/小时,。 但是白天嗜睡症状明显的患者3.手术治疗失败 或者是复发的患者4.不能耐受其他方法治疗的 患者 不良反应:口腔粘膜干燥,憋气,局部压迫, 结膜炎和皮肤过敏等症状。
14
禁忌症
昏迷 肺大泡患者 咯血 气胸血压不稳的患者
26
高血压
压力压力
23
SAS
呼吸暂停
交感神经周期性兴奋 儿茶酚胺增多 肝糖原释放增加
肥胖者IR 肥胖者 胰岛素功能相对不足
低氧状态 糖的无氧酵解增加
部分丙酮酸未经氧化而还原成乳酸 入肝转化成糖
高血糖
24
SAS
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 脂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受体和非受体途径
15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使用于CPAP压力需求较高的患者,老年人有 心肺血管疾病患者。
16
口腔矫正器治疗
17
手术治疗
鼻手术 颚垂软腭咽成型术 激光辅助咽成型术 低频射频消融术 正颚手术
18
SAS肾脏损害
肾小管-间质损害 可逆性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肾小管 间质损害 可逆性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 不同程度夜尿增多 • 尿钠,尿氯排泄增加 尿钠, • 尿NAG活性及血浆心房利钠肽(ANP)增加 活性及血浆心房利钠肽 • β2-M正常 正常
蛋白尿 肾小球疾病的病因或加重因素 肾小球滤过功能 无影响
19
SAS引起肾脏损害的机制
SAS反复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反复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so2至60%~80%) 至 ~ ) 儿茶酚胺、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内皮素分泌增加 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内皮素分泌增加
微血管收缩 微循环异常
系膜cell增殖 cell因子释放 增殖, 因子释放,ECM增加 系膜 增殖 因子释放 增加
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
25
总之, 反复低氧血症和( 总之,SAS反复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 反复低氧血症和 机制 ①缺血性肾损害 ②ANP释放增加等神经内分泌机制使 释放增加等神经内分泌机制使SAS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 释放增加等神经内分泌机制使 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尿钠排泄增加,可逆性损害, 临床表现为夜尿增多、尿钠排泄增加,可逆性损害, 在有效纠正SAS后这些损害可以恢复。 后这些损害可以恢复。 在有效纠正 后这些损害可以恢复 SAS常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 常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常合并肥胖 征 表现,均可引起或加重肾损害,从而部分掩盖了 表现,均可引起或加重肾损害,从而部分掩盖了SAS本身肾 本身肾 损害症状,临床需加以鉴别。 损害症状,临床需加以鉴别。
肥胖相关性肾病
蛋白尿伴高血压 高脂血症 肾球肥大和( 肾球肥大和(或)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
22
周 围 和 中 枢 化 学 感 受 器
夜 间 反 复 呼 吸 暂 停
低 氧 血 症 和 高 碳 酸 血 症
压力反射增加 压力感受器阈值重新上 调
OSAS
颈动脉体功能失调 血 反 感 动增
白天临床表现 嗜睡、头晕乏力、精神行为异常、头痛、个性 变化及性功能异常 夜间临床表现 打鼾、呼吸暂停、憋醒、多汗、夜尿、睡眠行 为异常
6
全身器官损害的表现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肺心病和出血查
血液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胸部X线 肺功能检查 心电图
3
SAS发病率:
男性:4%~31% 女性: 3%~19% 60岁以上:90%
SAS
阻塞型 有呼吸动力 中枢型 混合型
无呼吸动力
两者共存
4
中枢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
机制: 睡眠时呼吸中枢对各种刺激减弱 中枢神经对低氧特别是CO2浓度改变引起的呼 吸反馈控制不稳定性 呼气和吸气的转换机制异常等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综合 症
8
诊断
临床表现 多导睡眠图(严重程度分级) 病因诊断
9
鉴别诊断
单纯性鼾症 上气道阻力综合症:气道阻力增加,多导睡眠 监测显示反复出现α觉醒波,夜间微觉醒大于 10次/小时,睡眠的连续性中断,有疲倦和白 天嗜睡,可有或无明显鼾声,无呼吸暂停和低 氧血症,白天有嗜睡和疲倦症状。
10
发作性睡病:白天过度嗜睡,多导睡眠监测睡 眠潜伏期小于十分钟,入睡后20分钟内有快速 动眼出现,无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多次小睡 潜伏期时间实验监测,平均时间小于8分钟, 有家族史。
11
治疗
中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 呼吸兴奋药物的使用 氧疗辅助通气治疗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治疗 一般治疗:减肥、睡眠时体位改变、戒烟酒 药物治疗 器械治疗: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改善 患者的功能残气量,减轻上气道阻力,特别是通过机 械一按是上气道畅通,同时通过刺激上气道感受器增 加上呼吸道呼吸机的张力,从而防止睡眠时上气道塌 陷。可有效地消除夜间打鼾,改善睡眠结构,改善夜 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纠正夜间低氧,也显著改善白 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及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