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名】关于元宵佳节诗词及赏析

【有名】关于元宵佳节诗词及赏析

【有名】关于元宵佳节诗词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

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

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
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永遇乐·落日镕金
宋李清照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赏析】
这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写她在一次元宵节时的感受。

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

下片着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这首词不仅情感真切动人,语言也很质朴自然。

用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

其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赏析】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唐宫内万灯齐明,舞衲联翩,歌声入云,有鸟瞰式全景、有特写武近景,场面壮观,气象恢宏。

极言歌舞的热闹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数的众多,声可直传天上。

金菊对芙蓉·上元
清纳兰性德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谁家夜笛飞声。

正上林雪霁,鸳甃晶莹。

鱼龙舞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掩吴绫。

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

追念往事难凭。

叹火树星桥,回首飘零。

但九逵烟月,依旧笼明。

楚天一带惊烽火,问今宵、可照江城。

小窗残酒,阑珊灯灺,别自关情。

【赏析】
上元佳节,本是团圆欢聚的日子,这更让敏感多情的容若黯然神伤。

容若思念着见阳,那个可以互诉衷肠把酒言欢的兄长知己,正身处战火纷飞之中。

战地太过凶险,随时将有性命之忧,所以,他那细腻盛烈的心意中之深深牵念如何做的到独善其身呢?纵使再多书信,再多诗词,亦消融不了那一刻他心头凝结的悲凉愁绪。

那,便是感人千古的义重如山啊。

《金菊对芙蓉》,这个词牌华美而清妍。

题副是“上元”,由词题看是咏节序。

容若这篇则是以咏节为蓄,实乃怀人之想,予景于情,清朗自然,婉转流深,情深意切。

倾杯乐·禁漏花深
宋柳永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

对咫尺鳌山、开羽扇。

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

向晓色、都人未散。

盈万井、山呼鳌抃。

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赏析】
词的上阕重在渲染上元节的节日气氛。

发端一韵扣住早春的季节特征,表现了自然界冬去春来节序的更替,描绘了天长昼永、花开草绿、和风送暖的新春气象,也使整首词笼罩在明媚和煦的氛围中。

下阕主要描写皇帝驾临后,元夕灯会的热闹场面。

龙凤烛发出的光亮和天空的星光、月光交相辉映,高耸的鳌山旁,舞者手执羽扇,翩翩起舞,两籍乐府及梨园子弟与观灯的百姓一起狂欢,人声鼎沸,箫鼓喧天。

从词的内容看,固然有以词谀世之嫌,但它真实地再现了东京汴梁元宵之夜的热闹景象,展现了北宋前期物阜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宋姜夔
己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

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

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

东风落靥不成归。

【赏析】
上片首二句写未出观灯前的寂寞心情。

惜梅心事,乃叹息于春来匆匆,不过一般伤春意绪而已。

“春点疏梅雨后枝”的意象,非常诗意化,清寒寂寥中带来几分雅润清丽,很耐品味。

第三句写出行。

在举城喧闹过后携手漫步,正是友人彼此交心的最佳时刻,步履缓慢,交谈喁喁,生怕急促的脚步破坏了这份心灵间的宁静。

下片首二句写元宵灯市的热闹场面:蜜炬,是所见;笙歌,是所闻。

结句写看灯的人乐而忘返,到夜深不肯归去。

玉筝呜呜,江梅点点,行行走走,好不惬然。

可惜一阵东风吹来,梅花吹落,望之不禁失神:“东风落靥”一句,以美人笑靥比娇嫩梅花,韵致清绝,思之如圃,美不胜收。

从整体看,这首小词是写元宵节收灯之夜作者与友人在吴兴街头散步所见。

雨后疏梅着花,春寒料峭,街头灯烛照耀,笙乐不停,直到夜深人们还迟迟不归。

全词用正面白描,勾画出灯节的热闹气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