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汇编

中考语文文言文汇编

中考语文文言文汇编1.(内江市)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7一一9 题.( 9 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3 分)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4 分)9、翻译下面句子。

( 3 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答案:7 、A 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2.(广西百色市)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13题。

(13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委.而去.之(委:)(去:)②亲戚畔.之(畔:)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

事例:。

答案:9.①委:放弃去:离开②畔:通“叛”,背叛10.D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2.①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②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13.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

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

④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

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

(能举类似一例即可)3、(安徽)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

(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或()以为死,或以为亡()⑵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度.已失期/ 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

②天下苦秦久矣。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④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5、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5.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答: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答:7.用自己的话说说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答:答案:4.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5、(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6.(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7.在谋划之初,以“死国”来突出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形势,指出起义的必要性。

接着果断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然后丹书“陈胜王”三字于帛,臵人所罾鱼腹中,又命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鬼火”,学狐狸的声音大叫“大楚兴,陈胜王”,从而树立并巩固了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为他率众起义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4、()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度已失期/ 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②天下苦秦久矣;译文: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2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1.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

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2分)答: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2分)答:答案:18.C19.①误了期限,按照(奏稿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意对即可) ②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

(意对即可) ③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意对即可)20.A2l.①号程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②《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意对即可)5、(兰州)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2)度已失期度:(3)会天大雨会:(4)宜多应者宜: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偶然性:必然性:9.(3分)D10.(4分)(1)指代平民(2)估计、揣测(3)适逢、恰巧遇到(4)应当11.(4分)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2分)(意思对即可)6、(泰州B)陈胜者。

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