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ISO14001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
ISO14001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表
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 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 火救援的障碍物。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消防责任事故罪;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 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 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 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条
第一百三十三 条
第一百三十四 条
第一百三十五 条
第一百三十六 条
第一百三十九 条
第一百四十条
ISO14001法律法规合规性
第二百四十四 条
第三百三十八 条
第三百四十六 条
第六条
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八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十三条
第十六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八条 第四十四条 第六十条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 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危险物品肇事罪】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 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 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 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 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处罚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三百三十八条至第 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 的规定处罚。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 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 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 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 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 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 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适用
1-04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08.10.28 2009.05.01
适用
1-04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8.10.28 2009.05.01
适用
1-05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02.10.28 2003.09.01
适用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第二十四条 第三十一条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第九条 第八条
第五十三条
ISO14001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表
条款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 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06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 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02.06.29 2003.01.01
适用
1-06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 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02.06.29 2003.01.01
适用
1-07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07.10.28 2008.04.01
适用
1-08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 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08.08.29 2009.01.01
适用
2-01 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02.08.29 2002.10.01
适用
2-02 水
适用条款
第五条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八条 第五十六条 第三十条 第三十一条 第一百二十五
【强迫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 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并处罚金。 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序号 类别
法律法规及标准名称
颁布单位 等级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适用性签定
1-01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04.03.04 2004.03.04
适用
1-02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11.02.25 2011.05.01
适用
1-03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 国家 2014.04.24 2015.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 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 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 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