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东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分散式风电开发方案一、玉门风电发展的历程和发展规划1、发展历程。
玉门是甘肃最早发展风电的地方,被誉为甘肃风电的摇篮,也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1997年6月,甘肃洁源公司引进4台单机容量300千瓦的风电机组,在我市三十里井子建成了甘肃省第一座示范型试验风电场,拉开了我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序幕。
2007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视察玉门风电场后,对玉门风电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加快了我市风电产业发展步伐。
2007年12月,昌马2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第五期特许权招标,并成功争取跟标380万千瓦,为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建设奠定了基础。
至2008年底,全市风电装机累计达到31万千瓦,成为当时甘肃最大的风电基地和全国第五大风电场。
2009年,酒泉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把风电产业作为抓重点、带全局的突破口,全力争取实施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同年8月8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省委、省政府在玉门启动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为玉门风电产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至2009年底,我市风电装机累计达到108.6万千瓦,成为名符其实的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2010年6月,我市风电装机累计达到151万千瓦,提前半年完成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玉门建设任务。
2010年年底,玉门累计完成风电装机170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吸纳和带动就业5600人,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吴邦国、李长春、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玉门新能源基地建设。
被中国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评为“2009中国新能源百强县”第二名。
2010年被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评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评为“2010中国新能源百强县”。
目前,我市正在建设51万千瓦大型风机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我市将拥有300千瓦、600千瓦、850千瓦、1兆瓦、1.5兆瓦、2兆瓦、2.5兆瓦、3兆瓦、5兆瓦等9个国内所有型号的风电机组,有望建成世界风机博览园。
2、发展现状。
近年来,玉门市加快了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一批重大新能源项目相继建成,新能源开发尤其是风电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形成以大规模开发风电、水电为主,太阳能集热、照明、沼气开发为辅的新能源产业开发格局。
目前,玉门市已建成洁源三十里井子、低窝铺、玉新风电场、大唐低窝铺、昌马第一风电场、中海油昌马第二风电场、中节能特许权、中节能昌马第三风电场、中电国际桥湾第三南风电场、华能桥湾第三北风电场、华电黑崖子风电场等11个风电场,总装机170万千瓦,共安装国内外六个型号1112台风电机组,其中300千瓦4台、600千瓦34台、850千瓦220 台、1500千瓦802台、2000千瓦50台、1000千瓦2台。
已有151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已并网发电,止2011年7月累计发电量达31.26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6.88亿元,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节约标准煤109.4万吨。
2010年8月10日,省发改委复函批准我市大型风电机组示范风电场项目,总装机51.05万千瓦,分别由中节能公司、大唐公司、中海油公司、华电公司、华能公司、中电国际、洁源公司、中核四0四公司等风电企业开发建设,目前各项目正在建设中。
3、发展规划。
玉门市制定了规划期为2009—2015年的玉门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到2012年,玉门市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00万千瓦。
同时,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有更多的风电场列入规划。
到2015年,全市风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600万千瓦以上。
二、发展分散式接入风电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我国在2008年开始建设风电大基地,迄今已建设了八大风电基地。
但由于电网建设滞后,风电并网困难、弃风严重、事故频发,不仅让风电企业蒙受损失,也导致资本市场不看好风电产业,限制了风电产业的融资能力,不利于风电行业的发展。
继续依靠风电大基地的模式发展风电有很大难度。
据国家能源局人士称“风电的分散式接入”是在现行电力体制下,发展风电最具可行性的政策选择。
国家电网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表示,110千伏属于较低的电压等级,传输的距离很近。
资料显示,110千伏电网输送距离在100千米左右,意味着风电分散式接入将就近消纳。
因此,对于不适合规模化开发,但资源条件又比较好的局部地区,国家能源局将采取这种低电压等级的接入,在本地电网范围内消纳。
而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低风速地区也成为我国未来风电开发的重点区域。
国家能源局人士介绍,我国风机设备制造商已经可以制造适合在低风速区运行的风机设备,而且目前正在研制适合平均风速在5.8米—5.5米/秒的地区运行的风机,而这将扩大我国可开发的风电资源量。
“如果这个技术上取得突破,各个地区的开发规模都不会小。
”。
他还表示,国家能源局有计划在近期发布通知,鼓励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尽可能多的开发风电资源。
“中东部地区原来觉得不能利用的风电资源现在都可以利用了,风机的价格也下降了,各个地区发展风电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所以国家能源局愿意鼓励这些地区发展风电。
”他同时表示,如果现在建设风电大基地的地区具备搞分散式接入的条件,国家能源局也将鼓励其发展。
由于这些地区离负荷中心比较近,而且在配电侧上网对电网的影响基本上是零,完全可以搞分散式接入。
另外,国家能源局并未放弃发展风电大基地的思路,而是以后的风电集中开发要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和输电通道建设。
而在玉门东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玉门东镇位于嘉玉电网中心,现已建成35千伏和110千伏中心变电站各一座,其中110千伏变电站于2011年4月底正式建成投入运营。
目前,年用电负荷2.3亿千瓦时,规划到2015年用电符合将达到26亿千瓦时,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该园区周边布局建设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不仅符合国家能源局“在发展初期阶段仅在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3个电压等级已运行的配电系统设施就近布置、接入风电机组,不为接入风电而新建变电站、所,不考虑升压输送风电风电输出容量,原则上不高于接入变电站的最小负荷水平等”的政策要求,而且也符合国家能源局风电消纳的相关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发展分布式风电非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玉门东镇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方案1、自然条件。
玉门东镇是玉门市的"东大门",是河西走廊的重要交通枢纽,辖区面积62.8平方公里,总人口1984人,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降水少,蒸发大,日照长。
玉门东镇东距钢城嘉峪关32公里、航天城酒泉54公里,西距石油城玉门老市区30公里、玉门新市区120公里,南接祁连山,北靠黑山,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玉门东镇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28种,产地83个,其中石油、煤、石灰石、铜、芒硝、石膏、水泥粘土、花岗岩、高岭土、硅石等与循环产业相关的资源都有一定的储量,目前都正在规模或零星开采。
周边有中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酒泉钢铁公司、803电厂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发展环境优越,具备成长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区位条件。
2、地理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玉门东镇位于祁连山山脉北麓山前冲洪积戈壁平原上。
地势开阔,地形起伏不大,高差一般1m~3m。
地面高程一般为1890m~2050m,自南向北方向渐降,坡度3.7%左右。
地表分布有由南向北方向延伸的浅而长的冲沟,冲沟一般宽度1m~3m,最宽5m~20m,一般深20cm~100cm,生长耐旱植被。
局部地段有小沟槽,规模较小,延伸较短。
戈壁平原总体地势平坦,地形变化主要受冲沟的切割控制。
(2)气候、气象。
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性气候,根据玉门镇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7.1℃,年平均极端最高温度36.7℃,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度-28.7℃,年日照时数3166.3小时,平均无霜期为135天,年平均气压847.2hpa,年平均水气压4.9hpa,年平均相对湿度42%,年平均降水量66.7mm。
(3)水文地质。
玉门属甘肃西北部的干旱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5.3mm,年平均蒸发量2847.7mm,区域供水主要由原铁路系统大红泉地表供水和地下采水构成,其中,大红泉地表年供水量约40万立方,地下采水年供水量约400万立方,另外,距离高载能工业园区23.7公里的白杨河水库也可为园区每年提供约400万立方工业用水。
4、交通状况。
玉门东镇区域内312国道、连霍高速、215省道和兰新铁路、兰新二线(高铁)穿境而过,其中兰新铁路位于工业园区东部,从园区南北穿过;215省道自东向西穿过园区内部,312国道为玉门东镇的过境道路,也是园区对外交通的要脉。
1998年重建的玉门东火车站拥有可容纳600人的候车大厅、1.4万平方米货场、2条货运线、28个站台货位,年客运能力30万人次、货运能力750万吨以上,原铁路系统机务段、车辆段有闲置铁路专线8条、6公里,启动后年货运能力可达5000万吨,为园区提供了便利的物流条件。
2、风能资源条件。
玉门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西部与新疆接壤,据当地30年气象资料显示,境内年平均风速超过3.5米/秒,因此被称为风口,发展风电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玉门市区域内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3000万kW以上,其中可开发利用2025万千瓦,位居全省前列,根据风力观测资料,玉门10米、30米和60米三个高度的平均风速分别为6.2米/秒、7.1米/秒和7. 74米/秒,平均风能密度分别为307瓦/平方米、368瓦/平方米和426瓦/平方米;无破坏性风速,风速年内变化小,全年均可发电。
玉门东镇位于玉门老市区以东30公里处,根据多年气象资料,70米年平均风速6米以上。
5、电网现状及电力接入条件。
玉门东镇位于嘉玉电网中心,周边有八0三电厂、嘉峪关热电厂、玉门油田热电厂、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及23座小水电站总装机12万千瓦,电源供给充足,并且750千伏、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横跨园区,电力输送设施完善。
截至目前,工业园区已建成35千伏和110千伏中心变电站各一座,其中110千伏变电站于2011年4月底正式建成投入运营。
三、发展思路1、基本思路。
依托我市规划建设的酒泉玉门东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立足区域内发展高载能、高耗能产业及大容量便捷稳定的电网优势,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机组,实现分散式风电的就地消纳。
2、技术路线。
根据建化园区目前用电总负荷,在东镇先期建设1—2个5万千瓦左右分散式风电场,就近接入东镇建化园区已建成的1个110千伏变电站及1个35千伏变电站,同时对110千伏变电站及35千伏变电站进行改造,分散式风电上网后实现对高载能企业电力供应,当分散式风电对园区供电不足时,从酒嘉电网补充电压到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