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樱花看日本人的集体主义与生死观

从樱花看日本人的集体主义与生死观

关于樱花与日本人生活观的论文
从樱花看日本人的集体主义与生死观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一直来与日本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感情融合在一起。

樱花是日本文化的图腾。

在日本人的血液中无时无刻的涌动着粉红色的樱花情节。

樱花作为大和民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名族文化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化的深处。

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久远的历史。

日本人喜爱樱花,不但因为樱花很美,更因为樱花盛开时那一团团、一簇簇的情形影射了日本人的集体主义。

而樱花凋谢时的灿烂与绚丽还影射了日本人的生死观。

【关键词】樱花,集体主义;生死观;武士道
一、樱花的有关知识
樱花啊,樱花啊
暮春三月晴空里
万里无云多宁静
快来啊,快来啊
快去看樱花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日本民歌。

讲的是暮春三月,樱花盛开了,叫人们快去看樱花。

早在远古时代,日本人就将樱花看作是春天的化身,是花的神灵。


本语中的出现的“樱时”(古语),意思就是“春天的时节”。

每当春天来临,人们最关注的就是樱花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

花蕾结得多少好坏,开花时能否躲过春雨的淋洗,开得灿烂,凋谢时能不能遇上春风,落瓣洁净。

樱花是否开花顺利,在古代日本人看来,意味着这一年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所以每当花开时节,人们就聚集在樱花树下,放歌畅饮,用整个的身心去赞美春天,祈祷神灵的保佑。

每到樱花时节,皇室和内阁总理都要在皇家花园奉行盛大的“观樱会”,宴请并表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

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放假半天,或提早下班,并为员工们准备好各种饮料、小吃,让员工们去附近公园的樱花树下欢聚一堂,开怀畅饮。

每到这时,平时安安静静的日本会突然闹腾起来。

不论城市、乡村,樱花树下总是挤满各种各样的人群,吃的、喝的、唱的、跳的、哭的、笑的,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人们在一起尽情宣泄春的激情与欢乐。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它同雄伟的富士山一样,是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所以在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即日本的樱花节,在这一天,日本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公园或野外赏樱。

樱花一直来与日本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感情融合在一起:花开花落,预告着春播、秋收时令的到来;樱汁、樱叶、樱花、樱木是常见的药材、食品、家具和木雕的上好原料。

樱花通常会在日本的暮春四月,冬寒未尽,春风渐暖时开放。

白、浅红、粉红、梅红各色都有。

望去如轻烟浅雪,似白云红霞,而且她们似乎并不在意自己小无香味。

她们团结一心,重重迭迭把她们伤感悲
壮的美丽铺满城市的大街小巷,铺满山野,小径和溪边……
二、樱花与日本人的集体主义
(一)日本人喜欢樱花的一个原因
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久远的历史。

日本人偏爱樱花,是因为樱花的集合美是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的最佳象征,一株开满了花的樱树纵使美,给人的感觉也是单薄的,惟有一座开满了花的樱林,才能让人感觉春意逼人、美不胜收。

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亦是如此,它不推崇独立、自由,因为单个日本人是不成气候的,它推崇的是协调、合作,这样集合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二)日本人集体主义的表现
日本文化所塑造的日本人的价格观念与精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

日本人认为压抑自己的个性是一种美德,人们要循众意而行。

日本的文化教人们将个人的意愿融于和服从于集体的意愿。

所以,日本人认为,寻求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是最为重要的。

如何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利益?本人早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用自律来服从群体利益。

日本人之间也有竞争,他们的竞争是当身边有比自己强的人,首先是敬佩,然后学习他,最后超越他。

使自己成为最强的人。

在大多数日本人的心中没有嫉妒,这种良性的竞争,带来的是更加团结,更有活力。

有人曾说:“日本人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有组织的人。

”他们无时不在集团中生存。

日本人的集体主义特征如同思想家加藤周一所说,在日本,“超越集体的价值决不会占统治地位。

”在行为方式上,日本人与别
国的人最大的不同莫过于喜欢合群和重视集团的共同行动,他们总是自觉地把自己纳入某一集体之中。

一位西方评论家表达过这样的看法:日本人就像池子中的一群小鱼,秩序井然地朝着一个方向游动,如有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搅乱了这个列队,它们就转变方向朝相反的方向游去,但仍然队列整齐,成群游动。

在思维方式上,日本人具有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人们时时意识到自己属于集团的一员,“自我”是以社会群体方式体现的。

个人应该属于某一集团,集团成员由一种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

这种集团的概念,对现代日本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所供职、求学的企业、机关、学校,乃至于整个国家。

在日本,几乎所有的集团与个人的关系都不像西方社会那样冷淡和疏远。

在价值观念上,相比于个人的天赋和作用,日本人更多的是重视集团的作用。

日本人所奉行的原则是:只要我认准社会的主流,坚定不移地把自己汇入社会的洪流中去,就一定会成功。

日本人还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与大家一样。

日本人与中国人都一样,强调人的能动作用,都认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

但中国人与日本人强调人的价值在实现方式上有相当大的差别。

日本人个人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是服从集体,具体通过年功序列表现出来。

日本的集团内部反对个人竞争,人们相信“あまりの釘は打たれる”(出头的钉子要挨敲)。

日本人认为鼓舞大家工作热情的动力是集团主义精神。

日本人从小就强调集体教育和团队意识,以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与其他人合作。

为此,在日本,需要个人之间密切配合的“ドミノドミノ遊び”(多米诺骨牌游戏)是一个很流行的项目。

中学生
很热衷于“二人三脚”(两人三腿)的比赛,即两个人将左腿与右腿绑在一起,跑步前进。

另外,一个“タンブリング”(水中叠罗汉)的集体游戏也是很流行,就是在各学校的男生在游泳池中层层往上站,以层高数多少决定胜负。

大学生们则每年都要在从东京到箱根的公路上举行往返接力赛,这项200公里长的比赛,由10名选手接力完成,每年都会上演许多感人的故事。

三、日本人的集体主义
(一)日本人集体主义形成的原因
都说“一个日本人一条虫,三个日本人一条龙”,何以至此?在日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集体主义呢?可以说这跟日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不无关系。

1、首先是始于远古弥生时代的稻作文化的影响。

在一部分农村,至今在插秧及割稻季节,近邻们有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习惯。

这种习惯与狩猎文化不同,需要集体作业和共同的秩序,是一种生活共同体。

2、也不能无视儒教思想的影响。

重视忠孝的道德从江户时代以后广为普及,跟“家族”制度也紧密结合起来。

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家属必须服从“家族”的决定。

尤其是武士阶级,一旦出事就会断绝世袭,全家都要受到株连。

在日本人的人格形成过程中,从小就受到家的影响,非常重视家族整体的利益与统一。

如果破坏了这种统一,要受到“勘当”与“义绝”——与其断绝家族关系的制裁。

在村落共同体内,也流行着“村八分”的制度,即所有村民与破坏村内秩序者断绝一切往来,逼得他难以生存。

所以要想避免“出局”,就得和大家
抱成一团。

可见,“和”是贯穿于家和社会集团的基本理念,培养了日本人的协调精神。

在长期的家族生活的熏陶下,使他们习惯于以家族社会的价值观念处理社会事务。

人们在家族内部必须奉行的准则,也成为在家族以外的社会里奉行的准则。

再者,模拟血缘关系是贯穿集团社会关系的重要支配原则。

日本人的家实际上是一个以家业为核心的家族经济共同体,家族关系带有明显的主从关系的色彩。

在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就是家族的扩大”,即家族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家族的社会集团化与社会集团的家族化是互为表里的,人们可以轻易地将日本独特的家族关系移植到家族以外的社会机能集团当中。

日本人无时不在集团中生存。

除此以外,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这也是产生这一习惯的原因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