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二章第6节《指数函数》。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教学设计说明
二.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1.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高中数学的任务之一,而观察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是所有数学能力的基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主体参与、主题参与,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观察联想、猜测、归纳等合情推理,鼓励学生多向思维、积极活动、勇于探索。
在学生的活动中,老师谨慎驾驭,肯定学生的正确,指出学生的错误。
引导学生,揭示内涵,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能力。
2.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对学生进行一下学法指导∶(1)探究式学习法。
(2)自主性学习法。
(3)反馈练习法。
二.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本节课的内容指数函数刚好是函数教学的第二阶段,是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它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简单应用,和数形结合思想、构造和类比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对数函数及其他函数打下了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
指数函数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指数函数的研究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
所以教学中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的函数的研究上。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突破难点的方法: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底数的关系,对于
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的难点。
为此,必须利用图象,数形结合。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本节课是指数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为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教学中运用PowerPoint幻灯片和几何画板,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大课堂容量;另一方面这样做简单实用,不会给学生造成视觉或听觉方面不必要的负担,引导学生说出图像特征及变化规律,并从而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形数结合的能力。
六. 教学基本流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讨论交流:为什么要规定底数
(1)(2)
(3)
(4)(5)
变式题:指数函数
的值。
解:(略)
和的图象?
议一议: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关系?可否利用的图象画出的图象?
变式题:
则()
在 R上是减函数
A. B.
C. D.
函数的图象必经过点()
1)B.(1,1)C.(2,0)D.(
(1)(2)(3)
(5)
已知实数满足
A.
B.
C.
D.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希望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