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平衡灸原理(二)一、能量平衡灸的配穴原则能量平衡灸的配穴原理:平衡穴+能量穴+加强穴,其中加强穴分开穴和收穴(一)心肺问题配穴1、横膈膜以上的问题配穴——开穴+心肺区(3-7胸椎区域灸2分钟)+收穴2、横膈膜以下的问题配穴——开穴+平衡穴+能量穴+收穴(二)各种穴位的了解1、开穴,需要根据十天干,十二地支推算出来的2、平衡穴:小肠区、三焦区(1)小肠区——前关元穴,后关元俞,小肠俞作用:A、引血下行B、血液回流C、汽化润养脏腑D、巩固元气E、消炎下火F、人体的下水道(2)三焦区——前指下脘到石门,后指三焦俞+肾俞+气海俞作用:A、元气升降的通道B、人体传化水谷的作用C、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3、能量穴:俞募穴(1)俞穴12个:肺俞,心包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2)募穴12个,中府肺募,膻中心包募,巨阙心募,期门肝募,日月胆募,章门脾募,中脘胃募,石门三焦募,京门肾募,天枢大肠募,关元小肠募,中极膀胱募4、加强穴,分开穴和收穴(1)开穴——根据十天干,十二地支推算(2)收穴——选择当时艾灸时间当值经络的合穴进行收穴,灸3分钟左右二、如何开穴(一)、熟记十天干,十二地支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2、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熟记十二时辰对应的时间(三)、熟记十二时辰在手指上的位置(三)背诵当日天干对应的口诀甲乙还加甲,已庚丙做初,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法,壬子不须移1、甲乙还加甲——逢日干是甲或者已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甲算起2、已庚丙做初——逢日干是已或者更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丙算起3、丙辛生戊子——逢日干是丙或者辛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戊算起4、丁壬庚子居——逢日干是丁或者人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庚算起5、戊癸何方法,壬子不须移——逢日干是戊或者癸的日子,在手掌上子时位置,开始从壬算起。
计算结尾在你艾灸开始的那个时间在手掌上对应的位置(四)背诵算完之后对应天干应该灸的穴位口诀壬甲公孙丙内关,戊为淋泣庚外关,已癸申脉辛后溪,己土列缺丁照海(五)确定穴位之后的选择遵循男左女右的方式,进行艾灸对应的穴位一侧3分钟左右进行开穴(六)举例说明1、2018.9.7日22:31开始艾灸如何开穴?(1)查黄历确定当日天干是——壬(2)22:31分对应的时辰是——亥时(3)拿出手掌,从手掌子时开始算到手掌的亥时为止,念到亥时的天干是——癸(4)对应开穴口诀或者表,需要选择的开穴穴位是——申脉(5)我是女生,遵循男左女右的选择,艾灸右侧列缺穴3分钟左右进行开穴三、如何收穴(一)收穴原理收穴应该收于停灸时间当值经络的合穴,可以对照下面图片进行选择即可(二)举例说明例如:2018.9.7日22.50分停灸,收穴的穴位是——天井穴四、艾灸的顺序1、遵循原则先阳后阴,阳逆阴顺2、具体操作(1)先灸后背俞穴,再灸腹部募穴(2)后背俞穴,从下向上灸,灸量递减(3)腹部募穴,从上向下灸,灸量递增五、调理疾病的原则1、安神2、饮食3、适量运动4、减少房事5、参与集体活动6、注意防寒保暖赠送:五行关系对应表王凤仪谈五行性: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阳)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万物。
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时达务,能化万物。
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万物。
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好处,和人聚万缘,有果断力,能创万物。
真水是圣的根,能认不是,生智慧水,性柔和,能养万物。
问题:什么是气?神是什么?气和呼吸的区别?如果气是连接有形、无形的桥梁,是否可以举例说明?无形指的是什么?气:中医学中指构成人体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的炁,有时也写作氣,但实际上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气不尽相同。
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
在中医学中,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同时也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
气味,味道:在中药学中,指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物的特殊气味。
现代有人解释为流动的“‘信息-能量-物质’统一体”中西医的分歧首先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分歧,在于两种文化对世界的看法不同。
中国人的世界包括肉眼可见的部分,也包括肉眼不可见但是可感知的部分。
西方人的世界基本上就是眼睛能看到的部分。
不可见的世界里有什么?中国道家有系统的研究。
道家认为物质以无形和有形两种形式存在,或者称之为无和有、阴和阳。
无是最高的形态,因为无中生有,一切有都源于无,无中蕴藏着无限可能。
所以悟空是大师兄,本事最高;悟能是二师兄,本事次之,无中已经有能量聚集;悟净是老三,无中已生有,借助放大镜可见到水中之菌。
道家主要研究的是有和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互转化。
中国人更感兴趣的是“无”,喜欢问“无”中有什么,喜欢对“有”的变化追问为什么、“有”的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无”是如何通过“有”呈现的。
比如人体,道家认为人体由精气神三部分组成,精是可见的肉体,气和神是不可见的藏在精后面的东西,练精可以化气,练气可以还神。
生死的区别,不是因为精,而是因为气和神,是清明的神、充盈的气、健康的精的整体构成鲜活的生命体。
对有无关系的研究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精气神及其关系以及对人体与自然关系的研究都是中医涉及的领域。
因为东西方文化看到的世界不同,所以对世界的研究方法也不同。
东方文化看到的世界是立体的、全息的,研究方法也是立体的全息的。
何谓立体、全息?立体是在一个空间占有多个维度,全息是强调全部信息。
对于这个世界,东方人不是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去接收,因为自然给予人类的信息就是立体的全息的。
所以中国文化尤其注重对“无”的研究,中医尤其注重气和神。
气和神是无形的,只能通过感知,人体之精也可传达部分气和神的信息,比如脉诊可探寻到脏腑之气。
气是了解中医的一个关键点。
不了解气的作用、没有对气的感知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只围绕精打转不知道如何运用气机来调整精和神就不会成为一个好中医。
因为气是人体与外界沟通、人体内部精气神之间互动的一个重要媒介,离开了气,生命就不存在,或者说离开天地之气的运动、人体之气的运动,生命就不会存在。
气使看似不相关的地球生命,看似不相关的生命与环境,统一为一个整体。
在气的层次上,人与万物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
神:是指主持、控制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内部机制。
《说文解字》说“神,天神引出万物者”神机:是指神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气与呼吸的区别?呼吸是两个动作,吸为了将空气中的精微物质带入体内,呼将代谢后的污浊之气排出体外。
解释什么是易、出、始、素、太极?五运六气?戴阳?六经?三焦?三焦经?形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质形皆具,谓之太极;五气渐变,谓之五运易,本意为变化,在一个事物形成之前,就已经开始有能量的聚集,此时,连气都还没有;当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有气了,谓之初;当气聚而有形了,谓之始;到外形与实质都具备的时候,谓之素。
要解释太极,首先要解释什么是无极,如下图的状态可理解为无极,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阴也没有阳,任何一点都可以是中心也可以是边缘,当这个环带断开,就产生了极,有了太极才有阴阳。
阳化气,阴成形,气聚到一定程度才有有形的物质(到始、素的状态),气散了,物质也就消亡了。
五运六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
五脏六腑:五脏指肝、心、脾、肺、肾,六腑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这些脏腑与西医解剖学中所提到的脏腑并不完全相同,中医中的肝不仅仅包括西医解剖学上的肝,还有肝所统管的一个系统。
这些脏腑之间是有生克和表里管理的,腑为表,脏为里,表里和生克关系对应如下:三焦: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
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
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三焦经和三焦的关系就好像肝经和肝的关系,上面说了,中医学里的肝,不仅仅是解剖意义上的肝,而是肝统管的一个系统,如果是脏腑是大海,那么经脉就是河流,三焦经是河流,三焦是大海。
六经:太阳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阳明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少阳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太阴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少阴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厥阴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的合称。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足之三阴从脚走胸,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脚。
如果要说为什么成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这是阴阳分开后,根据相对多寡来定义的。
《素问—阴阳类论》说:“一阴厥阴也,厥犹尽也”,按阴阳之多少其排序为,“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
戴阳:阳气因下焦虚寒而浮越於上,出现下真寒而上假热的证候,称为“戴阳”。
健康人应该上凉下热,也就是说腿脚一定要保暖,保持头脑的清凉冷静,如果上热下寒,在卦象上为“丕”卦,再往下走就是阴阳离绝,系统崩溃,人死掉,因此戴阳是向亡阴亡阳的一个阶段,到此阶段还是可逆的。
六淫七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淫的本意指太过,外界对于人体太过的影响大致分为以上六种,实际上,对于每个人来说,太过都是不一样的,一阵风吹来,对于有的人就过了,受风了,对于有的人就不会觉得太过,但是风特别大时,对于所有人来说就都太过了。
七情是人自身的情绪,中医认为人得病无外乎外界的六淫和自身的七情变化导致。
脉、脉搏经脉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脉搏是经脉的搏动实际上,十二经皆有脉搏,可以摸脖子、足背、还有一些大的穴位上都有脉搏跳动,只是手腕上的寸口脉最好摸而已。